复禾问答
首页 > 心理科 > 精神科

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一种病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12岁儿童精神病症状?

12岁儿童精神病症状可能表现为情绪异常、行为紊乱、思维障碍、感知觉异常和社会功能退化。精神病在儿童中相对罕见,但早期识别和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儿童精神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发育异常、心理创伤、家庭环境及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

1、情绪异常

患儿可能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或高涨,与情境不相称。部分儿童会表现出无故哭泣、易怒或情感淡漠。情绪波动可能伴随自伤行为或攻击倾向。这类症状需与青春期情绪波动区分,精神病性情绪异常通常持续时间更长且影响日常生活。家长需注意孩子情绪变化的频率和强度,及时寻求心理评估。

2、行为紊乱

行为症状包括重复刻板动作、违拗行为或突然的行为改变。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退缩行为,如拒绝上学或社交回避。严重时可能出现冲动行为或危险举动。这些行为问题往往与思维障碍相关,并非单纯的品行问题。家长需记录行为异常的具体表现和发生情境,为专业诊断提供依据。

3、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表现为言语散漫、逻辑混乱或思维中断。内容障碍可能包括妄想观念,如被害妄想或关系妄想。儿童妄想内容通常较简单,多与日常生活相关。思维障碍会影响学习能力和日常交流,家长需耐心倾听并避免直接否定患儿的异常想法。

4、感知觉异常

幻觉在儿童精神病中较为常见,以幻听为主。患儿可能描述听到批评或命令性声音,或看到不存在的人物形象。感知觉异常会导致患儿出现自言自语或对空凝视等表现。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频繁与"隐形朋友"交谈或对不存在的事物产生反应。

5、社会功能退化

患儿可能出现社交能力倒退,如丧失已掌握的社交技能。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个人卫生习惯恶化也是常见表现。功能退化通常呈渐进性,可能被误认为懒惰或叛逆。家长需对比孩子当前表现与既往能力水平,关注功能变化的范围和程度。

当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反应或忽视问题。建议记录症状的具体表现、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这些信息对专业评估非常重要。及时联系儿童精神科医生进行系统评估,评估可能包括临床访谈、心理测试和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通常采用综合干预,包括心理治疗、家庭支持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保持规律的作息,鼓励孩子参与适度的社交活动。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但避免过度关注或指责。营养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若症状突然加重或出现自伤自杀倾向,需立即就医。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精神病能开车上路吗?

精神病患者能否开车上路需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判断,未经有效治疗或症状发作期禁止驾驶,病情稳定且经专业评估后可谨慎驾驶。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等疾病可能影响驾驶能力,涉及判断力、反应速度及情绪控制。

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在医生评估确认具备驾驶能力后,可考虑驾驶车辆。这类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定期复诊确保症状无反复,认知功能和情绪控制达到安全驾驶标准。部分国家要求此类患者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驾驶能力证明,并可能限制驾驶车型或时间。患者需避免疲劳驾驶、夜间行车等高风险行为,车上建议配备紧急联系人信息。

处于急性发作期、治疗初期或病情波动的精神病患者禁止驾驶。幻觉、妄想等症状会直接干扰对路况的判断,抑郁发作可能导致反应迟钝,躁狂状态易引发危险驾驶行为。服用镇静类精神药物可能产生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同样不适合驾驶。有肇事肇祸病史或暴力倾向的患者应永久放弃驾驶资格。

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医嘱要求,定期进行精神状况和驾驶能力评估。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代驾服务更为安全。驾驶前需确保充足休息,避免情绪波动,行车中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靠。交管部门应加强精神病患者驾驶资格审核,医疗机构需做好驾驶风险告知工作。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神经病生孩子有遗传吗?

神经病通常是指精神疾病,部分精神疾病可能遗传给下一代,但遗传概率和疾病类型有关。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疾病具有一定遗传倾向,遗传概率受家族史、基因变异、环境因素等影响。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遗传概率相对较高,直系亲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该疾病可能与多巴胺受体基因异常有关,患者常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药物,配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训练。

2、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遗传概率中等,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明显增加。该疾病涉及生物节律基因异常,表现为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治疗需采用碳酸锂、丙戊酸钠等心境稳定剂,结合认知行为疗法。

3、抑郁症

抑郁症具有家族聚集性,但环境因素影响更大。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治疗可使用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配合规律运动和社交活动。

4、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遗传性较低,更多与后天应激因素相关。γ-氨基丁酸系统异常可能导致易感性增加。治疗可采用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药物,配合放松训练。

5、强迫症

强迫症遗传概率较低,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可能参与发病。患者会出现反复强迫思维和行为。治疗需使用氟伏沙明、氯米帕明等药物,配合暴露疗法。

计划怀孕的精神疾病患者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孕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新生儿应定期进行发育评估,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家庭成员需学习疾病相关知识,营造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吗?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病的一种,是精神障碍中较为严重的类型。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等。

精神分裂症以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为主要特征,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言语紊乱等症状。该疾病与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异常、神经递质失衡等有关,需通过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进行长期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则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点,躁狂期表现为精力过剩,抑郁期则情绪低落,常用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控制症状。

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存在系统性妄想但其他认知功能相对完好,阿立哌唑等药物可改善症状。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兼具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的特征,治疗需联合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短暂精神病性障碍通常由应激事件诱发,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但需及时干预。这些精神疾病均需专业精神科医生评估,结合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进行综合管理。

精神疾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和刺激性物质摄入,家属需给予充分理解与陪伴。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社会功能。若出现症状加重或药物不良反应,须立即就医处理。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为什么精神病无法治愈?

精神病通常难以彻底治愈,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症状。精神病难以根治主要与大脑功能异常、病因复杂、个体差异、药物局限性及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有关。

1、大脑功能异常

精神病多涉及大脑神经递质紊乱或结构改变,如多巴胺系统失调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这类生物学改变具有不可逆性,药物仅能调节而非修复受损神经通路。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维持神经递质平衡,停药易导致症状复发。

2、病因复杂

精神病是遗传、环境、心理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约60%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叠加童年创伤、社会压力等环境因素后发病。这种多维度致病机制使得单一治疗手段难以全面干预,需结合药物、心理和社会康复综合管理。

3、个体差异

患者对药物反应差异显著,约30%精神分裂症患者属于难治性病例。基因检测显示CYP450酶代谢类型不同会导致药效悬殊,部分患者需反复调整用药方案。心理治疗依从性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影响整体疗效。

4、药物局限性

现有抗精神病药主要改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对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效果有限。奥氮平、利培酮等第二代药物虽副作用较少,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代谢综合征。药物无法重塑患者病前社会功能,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弥补缺陷。

5、社会支持不足

病耻感导致许多患者中断治疗,社区康复资源匮乏也影响预后。家庭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复发率,缺乏职业康复训练会使患者社会功能持续退化。建立医院-社区-家庭联动体系对维持疗效至关重要。

精神病患者应坚持规范用药并定期复诊,家属需学习疾病管理知识。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稳定情绪,地中海饮食可能改善药物引起的代谢异常。参加社区康复活动能延缓社会功能衰退,认知训练可针对性改善记忆力与执行功能。早期系统干预能显著提高长期预后质量。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鼠疫 氮质血症 根尖脓肿 睾丸囊肿 颊间隙感染 脑动脉夹层 肱骨内上髁炎 喉返神经麻痹 老年性阴道炎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