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乳腺癌

乳腺癌怎么引起的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乳腺癌要把整个乳房切掉吗?

乳腺癌并非必须切除整个乳房,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及患者意愿综合决定。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保乳手术、乳房全切术、乳房重建术等。

1、保乳手术:

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且未累及乳头乳晕复合体。手术仅切除肿瘤及周围1-2厘米正常组织,术后需配合放疗。研究显示保乳手术联合放疗的生存率与全切术相当,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2、乳房全切术:

针对多中心病灶、局部晚期乳腺癌或存在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手术切除范围包括乳腺组织、乳头乳晕复合体及部分皮肤,部分病例需同时清扫腋窝淋巴结。全切术后可选择佩戴义乳或进行乳房重建。

3、乳房重建术:

分为即刻重建与延期重建两种方式。自体组织重建常用腹直肌皮瓣或背阔肌皮瓣,假体重建则采用硅胶或盐水植入物。重建手术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但需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放疗计划。

4、前哨淋巴结活检:

临床阴性腋窝淋巴结患者的标准处理方式。通过注射示踪剂定位最先接受淋巴引流的1-3枚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若阴性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显著降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5、新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先接受化疗、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缩小肿瘤,使不可保乳病例转化为可保乳病例。约30%患者经新辅助治疗后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此时保乳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

术后康复期需注意上肢功能锻炼预防淋巴水肿,推荐低脂高纤维饮食控制体重。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随访监测应包括乳腺超声、钼靶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术后5年内每6个月复查一次。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改善预后,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

邸立君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乳腺癌早期手术后能活多久?

乳腺癌早期手术后5年生存率通常超过90%,具体生存时间与肿瘤分期、分子分型、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1、肿瘤分期:

原位癌0期术后几乎不影响自然寿命,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98%-100%。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直接影响预后,2厘米以下无转移的肿瘤预后显著优于晚期病例。

2、分子分型:

激素受体阳性型生长缓慢,对内分泌治疗敏感;HER2阳性型可通过靶向药物显著改善预后;三阴性乳腺癌易复发转移,需强化综合治疗。分子检测可指导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

3、治疗规范:

保乳手术联合放疗的疗效与全乳切除相当,术后规范完成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可降低30%-50%复发风险。坚持5-10年内分泌治疗能有效控制激素依赖型肿瘤。

4、复发监测:

术后2-3年为复发高峰,定期乳腺超声、骨扫描等检查可早期发现转移灶。局部复发经积极治疗仍可获得长期生存,远处转移需转为慢性病管理。

5、个体因素:

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体能状态好者耐受强化治疗;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恢复。基因检测发现BRCA突变需考虑预防性对侧切除。

术后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及适量大豆制品,限制高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定期心理评估干预,参加病友互助团体,遵医嘱完成全程复查随访。五年无复发可逐渐延长复查间隔,但需终身关注骨骼健康及心血管风险。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防乳腺癌和子宫癌疫苗哪种好?

预防乳腺癌和子宫癌的疫苗选择需根据癌症类型决定,目前子宫颈癌可通过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预防,乳腺癌尚无针对性疫苗。两种癌症的预防策略主要有疫苗接种、定期筛查、生活方式调整、遗传风险评估、激素管理。

1、疫苗接种:

子宫颈癌的主要预防手段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可覆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乳腺癌目前没有特异性疫苗,但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可考虑接种乙肝疫苗等降低炎症风险的辅助措施。

2、定期筛查:

子宫颈癌可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实现早期发现。乳腺癌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高危人群需提前筛查年龄并缩短间隔。

3、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可降低两种癌症风险。限制酒精摄入,每日饮酒不超过15克;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全谷物摄入,减少加工肉类食用频率。

4、遗传风险评估:

具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者建议进行BRCA基因检测,突变携带者需加强监测。子宫颈癌高危因素包括多性伴侣和早期性行为,需重视疫苗接种和筛查。

5、激素管理:

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子宫颈癌与激素关联较小,但口服避孕药使用超过5年可能轻微增加风险,停药后风险逐渐降低。

预防两种癌症需采取综合措施,除疫苗接种外,建议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控制红肉摄入每周不超过500克。35岁以上女性应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和乳腺检查,有家族史者需咨询遗传门诊。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乳房肿块应及时就医,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邸立君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宫颈癌和乳腺癌哪个治愈率高?

宫颈癌的治愈率通常高于乳腺癌。两种癌症的预后差异主要与分期早晚、病理类型、治疗方案选择等因素有关。

1、分期差异:

宫颈癌因解剖位置表浅且筛查手段成熟,约70%患者在早期被发现,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乳腺癌虽筛查普及,但仍有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影响整体预后。

2、病理类型:

宫颈鳞癌对放疗敏感,局部进展期患者通过同步放化疗可获得60%-70%的5年生存率。乳腺癌中三阴性亚型侵袭性强,即使早期治疗也存在较高复发风险。

3、治疗反应:

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联合放疗对局部病灶控制效果显著,复发多限于盆腔。乳腺癌易发生血行转移至骨、肺等器官,晚期患者需长期依赖全身治疗。

4、复发模式:

宫颈癌治疗后2年内为复发高峰,之后风险显著降低。乳腺癌存在长达10-15年的远期复发可能,激素受体阳性型尤其明显。

5、筛查技术:

宫颈癌可通过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实现癌前病变阻断,早期干预效果显著。乳腺癌筛查对致密型乳腺组织敏感度有限,部分间隔癌进展迅速。

建议适龄女性定期参加两癌筛查,宫颈癌重点做好HPV疫苗接种和TCT检查,乳腺癌建议结合超声与钼靶检查。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饮食可降低发病风险,治疗后的患者需遵医嘱完成全程随访,康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乳腺癌转移到腋下淋巴怎么治?

乳腺癌转移到腋下淋巴结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转移通常与肿瘤生物学特性、淋巴管浸润、免疫逃逸、激素受体状态、基因突变等因素相关。

1、手术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局部控制的主要手段,适用于临床可触及的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评估微转移,若阳性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可能伴随上肢淋巴水肿风险,需结合术中冰冻病理决定清扫范围。

2、放射治疗:

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尤其对≥4枚淋巴结转移或包膜外侵犯者。调强放疗技术能精准靶向淋巴引流区,减少对心肺的散射剂量。放疗常与全身治疗序贯进行,疗程约5-6周。

3、化学治疗:

含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的方案可杀灭循环肿瘤细胞,常用方案包括AC-T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新辅助化疗可使不可手术病灶降期,术后辅助化疗能消除微转移灶。化疗周期数根据分子分型调整。

4、靶向治疗:

HER2阳性患者需联合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抗HER2药物,疗程持续1年。CDK4/6抑制剂如哌柏西利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者,可延缓耐药发生。治疗前需通过FISH或免疫组化确认靶点表达。

5、内分泌治疗:

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需接受5-10年内分泌治疗,绝经前采用他莫昔芬+卵巢抑制,绝经后改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期间需监测骨密度,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饮食。术后6周开始渐进式上肢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握力训练,预防关节僵硬。定期复查乳腺超声、肿瘤标志物及骨扫描,监测治疗反应。出现持续疼痛或新发肿块需及时就诊。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热门标签

宫外孕 曲霉病 神游症 前列腺癌 乳腺腺病 孢子丝菌病 黑布拉痒疹 代谢性碱中毒 输卵管卵巢脓肿 基底神经节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