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小儿心脏有杂音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二尖瓣狭窄杂音的特点?

二尖瓣狭窄杂音是心脏听诊中的一种典型表现,通常与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变化密切相关。这种杂音的特点包括时间、性质、强度、位置及传导等方面,是诊断二尖瓣狭窄的重要依据。

1、时间特点:二尖瓣狭窄杂音通常出现在心脏舒张期,称为舒张期杂音。这是因为二尖瓣狭窄导致血液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时受阻,形成湍流。杂音在舒张早期较为明显,随着舒张期进展逐渐减弱。

2、性质特点:杂音呈低频率、隆隆样,类似于滚筒滚动的声音。这种性质与二尖瓣狭窄导致的血液湍流密切相关,低频率的声音更容易通过胸壁传导到听诊器。

3、强度特点:杂音的强度与二尖瓣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轻度狭窄时杂音较弱,重度狭窄时杂音增强。杂音在左侧卧位或深吸气时可能更加明显,因为此时心脏位置更靠近胸壁,血液流动的湍流更易被听到。

4、位置特点:二尖瓣狭窄杂音的最佳听诊位置在心尖部,即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这是二尖瓣解剖位置所在,杂音在此处最为清晰。听诊时需将听诊器的钟型胸件轻压于胸壁,以捕捉低频杂音。

5、传导特点:杂音通常局限于心尖部,较少向其他部位传导。但在某些情况下,杂音可能向腋下或背部传导,这与二尖瓣狭窄的具体病理变化有关。传导范围的评估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的严重程度。

二尖瓣狭窄杂音的识别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听诊时需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二尖瓣狭窄的程度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日常护理中,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房间隔缺损杂音的特点?

房间隔缺损杂音的特点可通过听诊器在心脏区域听到,通常表现为收缩期杂音,杂音性质为柔和、吹风样,位置多位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传导范围较局限。

1、杂音位置:房间隔缺损的杂音主要位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这是心脏右心房与左心房之间的异常通道所在位置。杂音的产生与血流通过缺损部位时产生的湍流有关,听诊时需注意与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鉴别。

2、杂音性质:房间隔缺损的杂音通常为柔和、吹风样,音调较低,不伴有震颤。这种杂音特点与缺损的大小和血流速度有关,较小的缺损可能杂音不明显,较大的缺损则杂音较为清晰。

3、杂音时相:房间隔缺损的杂音主要出现在心脏收缩期,称为收缩期杂音。这是由于心脏收缩时,右心房的血液通过缺损部位流入左心房,产生湍流所致。听诊时需注意与舒张期杂音区分。

4、杂音传导:房间隔缺损的杂音传导范围较局限,通常不会向颈部或背部传导。这是由于杂音产生的部位较深,且血流湍流能量较小,因此杂音传播范围有限。

5、杂音变化:房间隔缺损的杂音可能随体位变化而有所改变,平卧位时杂音可能更明显。杂音的强度也可能因呼吸、运动等因素而有所波动,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房间隔缺损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脏彩超以监测缺损变化。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高盐、高脂饮食。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肥厚性心肌病杂音增强怎么回事?

肥厚性心肌病杂音增强可能由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加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律失常、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调整、生活方式改善、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心脏负荷增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时,心脏负荷增加,导致杂音增强。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平稳,适当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

2、心肌肥厚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心肌肥厚可能进一步加重,导致心脏收缩力增强,杂音更加明显。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心肌肥厚程度,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3、血流动力学改变:肥厚性心肌病可能导致心脏内血流动力学异常,如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引起杂音增强。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类型。

4、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常伴随心律失常,如房颤或室性早搏,这些心律失常可能使杂音更加明显。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控制心律失常,减轻杂音。

5、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血管扩张剂或利尿剂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杂音增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药物对心脏功能的不良影响。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食物如燕麦、鱼类等。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新生儿心脏杂音要紧吗?

新生儿心脏杂音可通过听诊、超声心动图等方式评估,通常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杂音多与心脏发育不完全有关,病理性杂音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相关。

1、生理性杂音:新生儿心脏杂音中,生理性杂音较为常见,多因心脏血管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致。这种杂音通常无伴随症状,无需特殊治疗,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消失。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监测杂音变化。

2、病理性杂音:病理性杂音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喂养困难等症状。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需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部分病例可能需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如地高辛片0.125mg/次,每日一次可用于缓解症状。

3、诊断方法:新生儿心脏杂音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听诊和超声心动图。听诊可初步判断杂音的性质和强度,超声心动图则能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和血流情况,帮助明确病因。若怀疑病理性杂音,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4、随访监测:对于生理性杂音,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监测杂音变化。若杂音持续存在或加重,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病理性因素。随访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监测频率和检查项目。

5、家庭护理:家长需关注新生儿的喂养情况,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过度哭闹,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心脏负担。若发现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心脏杂音的护理需结合具体病因,生理性杂音通常无需特殊干预,病理性杂音则需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家长应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新生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心脏健康发育。适当的活动如轻柔的按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心脏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主动脉狭窄杂音怎么回事?

主动脉狭窄杂音可能由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风湿性心脏病、老年性退行性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先天性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可能导致瓣膜结构异常,血液通过狭窄的瓣膜时产生湍流,形成杂音。早期可通过定期随访观察,严重时需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或球囊扩张术。

2、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引起的瓣膜炎症可能导致主动脉瓣增厚、钙化,进而引发狭窄。治疗包括使用阿司匹林、泼尼松等抗炎药物,必要时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3、老年性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瓣可能发生钙化、纤维化,导致狭窄。轻度狭窄可通过控制血压、血脂等生活方式干预,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4、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感染可能导致瓣膜赘生物形成,影响瓣膜功能。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万古霉素等,必要时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

5、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累及主动脉瓣,导致狭窄。治疗包括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脂药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主动脉狭窄杂音患者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必要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鼾症 气管肿瘤 慢性胃窦炎 中间葡萄膜炎 肱骨内上髁炎 慢性呼吸衰竭 视网膜血管炎 复发性多软骨炎 吉尔伯特综合征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