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主要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有关。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典型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和攻击因子增强是主要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胃黏膜血流和黏液分泌。胃酸分泌过多可直接损伤黏膜组织,长期精神紧张、吸烟、饮食不规律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溃疡形成。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溃疡部位、大小和形态,必要时可进行组织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治疗上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保护胃黏膜药物如硫糖铝混悬液、枸橼酸铋钾颗粒等可促进溃疡愈合。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高血糖、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控制不佳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有关。当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时,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供能,产生大量酮体。酮体在血液中积累导致酸中毒,同时高血糖引发渗透性利尿,造成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典型表现包括多饮多尿、恶心呕吐、呼吸深快伴烂苹果味呼气,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糖超过13.9mmol/L,血酮升高,动脉血pH值低于7.3。治疗需立即补液纠正脱水,静脉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补充电解质。预防关键在于规律监测血糖,避免擅自停用胰岛素,感染等应激状态下需加强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与尿酮,出现口干、乏力等早期症状时及时检测酮体。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与运动,避免酗酒及过度节食。胰岛素治疗者不可随意调整剂量,合并发热、腹泻等疾病时应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建议每3-6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长期平稳控制血糖是预防酮症酸中毒的根本措施。
Charcot三联征是胆总管结石或胆道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腹痛、黄疸和发热。腹痛通常位于右上腹,呈阵发性绞痛,可能放射至肩背部;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发热多为中低度热,可伴有寒战。这一三联征的出现提示胆道系统存在梗阻或感染,需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胆总管结石是Charcot三联征最常见的原因,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引发胆管炎和胆道感染。胆道肿瘤、胆道蛔虫病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诊断时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内镜下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日常护理中,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以促进胆汁排泄,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