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神经源性休克和脊髓休克区别是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郭金波 住院医师
万东社区卫生服务站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休克早期血压变化?

休克早期血压通常无明显下降,可能出现脉压差缩小或舒张压轻度升高。休克早期血压变化主要与代偿性血管收缩、心率增快、外周阻力增加等因素有关。

休克早期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启动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皮肤、内脏等非重要器官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配至心脑等重要脏器。此时收缩压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或轻微波动,但舒张压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升高,导致脉压差缩小至20毫米汞柱以下。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压轻度升高,常伴随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等表现。这种代偿阶段持续时间较短,若未及时干预可迅速进展至失代偿期。

当休克进入失代偿阶段,血管收缩代偿机制失效,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导致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此时收缩压明显下降至90毫米汞柱以下,脉压差持续缩小,器官灌注不足引发多系统功能障碍。需注意部分特殊人群如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可能缺乏典型代偿期表现,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

休克早期血压监测应结合心率、尿量、皮肤温度等综合判断,发现异常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升压药物,保持患者平卧位并注意保暖,迅速补充电解质溶液有助于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休克进展迅速,任何延误都可能增加多器官衰竭风险,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血气分析、乳酸检测等评估组织灌注情况。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压低于多少会休克?

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可能发生休克。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的危急状态,需立即就医干预。

血压降至90/60毫米汞柱以下时,可能因心脏输出量不足或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引发休克。常见表现包括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意识模糊。此时需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器官灌注。休克早期识别对预后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部分慢性低血压患者可能长期耐受80/50毫米汞柱血压而无休克症状,但突发血压下降至70/40毫米汞柱仍会引发失代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服用降压药物者更易因血压骤降出现休克,需密切监测变化。若伴随呕血、严重腹泻或过敏反应,即使血压未达临界值也可能发生休克前状态。

日常应避免快速体位变化,监测基础血压值。高血压患者调整药物时需警惕过度降压,腹泻发热时注意补液。出现头晕伴冷汗、呼吸急促等休克前兆时,应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休克救治需在医疗机构完成,禁止自行使用升压药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休克病人的脉搏是什么脉?

休克病人的脉搏通常表现为细弱脉或无法触及的脉搏。休克状态下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外周血管收缩或心输出量显著下降,脉搏特征可能包括细速脉、迟弱脉、交替脉等异常表现。

休克早期因机体代偿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可能出现细速脉,即脉搏频率超过100次/分但搏动微弱难以触及。随着休克进展,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外周血管强烈收缩可导致桡动脉等外周脉搏消失,此时仅能通过颈动脉或股动脉触及微弱搏动。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交替脉,表现为脉搏强弱交替变化,与心肌收缩力不均有关。失血性休克晚期可能出现迟弱脉,脉搏缓慢且幅度低,提示严重组织灌注不足。部分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洪脉,但实际血压仍低于正常,这种脉压差增大的表现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休克患者需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随意搬动。注意保暖但避免过热,松解紧身衣物减少循环阻力。密切监测脉搏变化频率与强度,记录每小时尿量。禁止经口进食进水,准备建立静脉通路。休克属于危及生命的急症,须立即呼叫急救或送往医院,途中持续观察意识、呼吸及脉搏状态。医护人员会根据休克类型采取扩容、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等针对性治疗,脉搏特征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症状有哪些?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症状包括步态不稳、言语不清和眼球震颤等。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早期表现为行走时步态不稳,容易跌倒,动作协调性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构音障碍,表现为言语含糊不清或语速缓慢。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球震颤,尤其在注视特定方向时更为明显。疾病发展到后期,可能伴随肌张力异常和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小脑萎缩或神经退行性病变有关,通常需要通过基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脓毒症休克可以活多久?

脓毒症休克的生存时间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感染控制速度及器官功能受损程度。未经及时治疗的患者可能在数小时至数日内死亡,而早期干预可使部分患者存活超过5年。脓毒症休克是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随循环衰竭,需立即进入重症监护治疗。

感染源控制与器官支持是影响预后的核心因素。细菌性肺炎、腹腔感染等明确感染源的患者,在24小时内获得有效抗生素和液体复苏后,部分可存活1-3个月。存在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生存时间可能缩短至数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同时出现呼吸衰竭和急性肾损伤时,30天死亡率较高。

医疗资源可及性显著改变生存曲线。在获得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条件下,约半数患者可存活1年以上。年轻患者无基础疾病且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时,长期生存概率可达普通人群水平。基因检测显示TNF-α高表达者往往预后较差。

脓毒症休克患者需严格遵循感染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伤口规范护理和避免接触传染源。康复期应进行营养评估,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D,逐步开展床边康复训练。家属需监测体温、尿量等指标变化,发现意识模糊或呼吸急促时立即送医。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器官功能,必要时接受免疫调节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膈疝 肩周炎 结肠炎 肛周脓肿 阿米巴痢疾 结节性痒疹 产褥期乳腺炎 动脉导管未闭 急性心肌梗塞 基底细胞腺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