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吸氧浓度与流量的关系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肾素浓度正常值是多少?

肾素浓度正常值在卧位时为0.1-2.5ng/ml·h,立位时为1.5-5.7ng/ml·h。肾素浓度检测结果可能受检测方法、实验室标准等因素影响。

肾素是肾脏分泌的一种酶,参与调节血压和体液平衡。检测肾素浓度有助于诊断高血压、肾上腺疾病等。卧位检测时,人体处于安静状态,肾素分泌相对较低。立位检测时,由于体位变化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数值会升高。不同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如放射免疫分析法或化学发光法,会导致参考范围存在差异。检测前需保持正常盐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部分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干扰检测结果,需遵医嘱调整用药。

若检测结果异常,建议结合醛固酮、电解质等指标综合评估。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5克。避免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肾素系统稳定。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复查。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地高辛中毒的浓度是多少?

地高辛中毒的血药浓度通常超过2.0 ng/mL。地高辛是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但其治疗窗较窄,易因剂量不当或代谢异常导致中毒。

地高辛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为0.5-2.0 ng/mL,超过此范围可能引发中毒反应。中毒风险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浓度在2.0-3.0 ng/mL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视觉异常等轻度中毒症状。当浓度超过3.0 ng/mL时,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导致心脏骤停。中毒风险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高龄及合并使用利尿剂等药物。临床需结合患者症状和心电图变化综合判断,不能仅依赖血药浓度数值。

使用地高辛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避免同时食用高纤维食物或含钙、镁的补充剂影响吸收。出现心悸、视觉异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中毒救治包括停药、纠正电解质紊乱及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日常用药须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支气管哮喘吸氧方式?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可采用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两种主要方式,具体选择需根据血氧饱和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吸氧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氧浓度过高或过低。

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患者,氧流量通常调节为每分钟1-3升。这种方式操作简便,患者可正常进食说话,但需注意保持鼻腔通畅,定期检查导管是否移位。湿化瓶应每日更换灭菌用水,防止细菌滋生。对于存在鼻中隔偏曲或鼻腔手术史者,可能需调整固定方式。

面罩吸氧多用于急性重度哮喘发作,氧流量需维持在每分钟6-8升。储氧面罩能提供更高浓度氧气,特别适合合并二氧化碳潴留风险的患者。使用时应确保面罩与面部紧密贴合,观察有无雾气积聚影响视野。进食饮水时需暂时摘除面罩,避免误吸风险。对于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患者,可能需要专人看护防止面罩脱落。

哮喘患者进行氧疗期间应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目标值在94%-98%即可。长期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氧中毒或吸收性肺不张。同时需配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建议记录每日吸氧时长和流量,复诊时供医生评估疗效。居家氧疗设备需定期消毒维护,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存放。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Ⅱ型呼衰吸氧浓度是多少?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24%-35%,具体需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疗浓度选择主要考虑二氧化碳潴留程度、基础疾病、患者耐受性等因素。

Ⅱ型呼吸衰竭以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为特征,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敏感性降低,主要依赖低氧刺激维持呼吸驱动。过高浓度吸氧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临床通常采用文丘里面罩或鼻导管低流量给氧,初始氧浓度可从24%开始,目标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8%-92%。需每30-60分钟监测动脉血气,若二氧化碳分压上升超过10mmHg或出现意识改变,应立即下调氧浓度。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需更严格控制氧浓度。若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或顽固性低氧血症,可能需要无创通气辅助。部分患者在氧疗基础上需联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特殊情况下如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在重症监护下采用精准氧疗策略。

患者及家属应严格遵医嘱调节氧流量,避免自行调整。日常需戒烟并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肺功能。出现嗜睡、头痛等二氧化碳麻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长期家庭氧疗者应配备血氧监测仪,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燃烧取暖导致二氧化碳积聚。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每天吸氧多长时间为佳?

健康人群无须常规吸氧,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每日吸氧时间建议控制在15小时以内,具体时长需根据血氧饱和度、疾病类型及医生指导调整。影响吸氧时长的关键因素有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活动耐力、睡眠时血氧下降情况、合并症及个体对氧疗的敏感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低流量吸氧,每日15小时以上持续氧疗可改善预后,尤其夜间吸氧有助于纠正睡眠低氧血症。氧流量一般调节为每分钟1-2升,目标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3%。这类患者应配备家用血氧仪定期监测,避免氧流量过高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间质性肺病或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需要更高流量氧疗,但每日连续吸氧不宜超过18小时。急性加重期患者需24小时持续吸氧直至病情稳定,此时氧流量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高原反应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等特殊情况,短期高浓度吸氧6-12小时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居家氧疗期间需保持湿化瓶清洁,每周更换灭菌注射用水,鼻导管每2天更换防止细菌定植。避免在明火周围使用制氧机,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建议记录每日吸氧时间、流量及自觉症状,复诊时供医生评估疗效。合理氧疗能改善组织缺氧,但过度吸氧可能引发氧中毒,需严格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疼痛 脊髓炎 白色糠疹 丙酸血症 尿道上裂 炭黑尘肺 耳源性脑积水 脊髓蛛网膜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 老年性黄斑变性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