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初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初生儿脸上长红疹是什么原因?

初生儿脸上长红疹可能与新生儿痤疮、湿疹、热疹等因素有关。

新生儿痤疮通常与母体激素水平影响有关,表现为面部红色丘疹或脓疱,多出现在出生后2-4周。湿疹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或外界刺激有关,皮肤会出现红斑、脱屑伴瘙痒。热疹常因环境温度过高导致汗腺堵塞,形成密集的红色丘疹。这三种情况均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包裹。湿疹患儿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炉甘石洗剂,热疹可通过降低环境温度改善。

日常护理建议使用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洗护产品,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哺乳期母亲减少食用易致敏食物。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初生儿拉肚子要吃什么?

初生儿拉肚子可以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也可以适量补充母乳或配方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初生儿出现腹泻时,母亲应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高糖或高脂食物。配方奶喂养的患儿可暂时改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蒙脱石散能保护肠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调节肠道菌群,口服补液盐散能预防脱水。这些药物需严格按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初生儿腹泻可能与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若出现血便、持续发热、尿量减少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需注意奶瓶消毒,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初生儿打嗝不停怎么办?

初生儿打嗝不停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嗝、适度保暖、分散注意力、按摩背部等方式缓解。初生儿打嗝通常由膈肌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吸入冷空气、胃部受凉、情绪激动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保持婴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径,减少空气吸入。喂奶后竖抱15-20分钟,帮助胃部空气自然排出。

2、拍嗝

喂奶间隙及结束后将婴儿竖抱,头部靠于成人肩部,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拍嗝力度需轻柔,持续2-3分钟即可。若未拍出嗝声,可变换体位为坐姿拍背,或让婴儿俯卧于成人膝盖轻抚背部。

3、适度保暖

使用包被包裹婴儿腹部,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避免穿堂风直吹,换尿布时注意遮盖腹部。若因受凉引发打嗝,可用温热手掌轻捂婴儿肚脐周围,或让婴儿侧卧蜷缩体位帮助保暖。

4、分散注意力

用摇铃、黑白卡等玩具吸引婴儿注意力,轻声哼唱或播放白噪音。可尝试让婴儿吮吸干净的手指或安抚奶嘴,通过吸吮动作调节膈肌运动。避免在打嗝时继续喂奶,防止呛奶。

5、按摩背部

让婴儿俯卧于家长大腿,用指腹沿脊柱两侧从上至下做螺旋式按摩。或采用飞机抱姿势,一手托住婴儿胸腹部,另一手顺时针轻揉背部膈肌对应区域。按摩力度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宜,持续3-5分钟。

初生儿打嗝多为生理现象,日常需注意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避免立即平躺。若打嗝伴随呕吐、拒奶、呼吸急促等症状,或持续超过2小时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胃食管反流、膈神经异常等病理性因素。哺乳期母亲应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保持喂养环境安静舒适。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初生婴儿黄疸值是多少?

初生婴儿黄疸值一般不超过12.9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黄疸值受出生时间、喂养方式、遗传代谢等因素影响,需结合皮肤黄染范围、精神状态等综合评估。

1、生理性黄疸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值通常不超过12.9毫克/分升。主要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肝脏代谢功能不完善有关,表现为面部及躯干轻度黄染,无须特殊治疗,增加母乳喂养频次有助于胆红素排泄。

2、早产儿黄疸

胎龄不足37周的早产儿因肝脏发育更不成熟,黄疸出现时间可能提前,峰值可达15毫克/分升。这类婴儿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同时注意维持体温稳定和液体摄入量。

3、母乳性黄疸

部分母乳喂养婴儿黄疸可持续2-3周,胆红素值多在15毫克/分升以下。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通常不影响生长发育,可继续母乳喂养并定期监测,若持续升高需排除病理性因素。

4、病理性黄疸

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5毫克/分升,需警惕溶血性疾病、感染等病理因素。ABO溶血患儿胆红素值可能迅速超过20毫克/分升,伴随贫血、肝脾肿大,需及时进行换血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5、胆道闭锁

罕见但严重的病因,表现为进行性黄疸加重,胆红素值持续升高伴陶土色大便。直接胆红素占比超过20%时需超声检查,确诊后需在60天内行葛西手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婴儿皮肤黄染范围,记录大小便颜色。母乳喂养每天不少于8次,配方奶喂养按需喂养。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日光浴时注意保护眼睛和生殖器。若黄疸蔓延至手足心、婴儿嗜睡或拒奶,应立即就医检测经皮胆红素值。出院后遵医嘱复查,早产儿或高危儿建议使用便携式黄疸仪居家监测。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初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黏膜黄染的现象,多数可自行消退,少数需医疗干预。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黄疸类型,与肝脏代谢功能不成熟有关。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持续更久。表现为面部、躯干轻度黄染,一般无须治疗,增加喂养频次有助于胆红素排泄。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有关。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持续1-3个月不等。黄疸程度较轻,暂停母乳喂养后胆红素水平可下降。确诊后仍可继续哺乳,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即可。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多因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红细胞破坏,常见ABO或Rh血型不合。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进展迅速,可能伴随贫血、肝脾肿大。需光疗或换血治疗,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

4、感染性黄疸

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可导致感染性黄疸。除皮肤黄染外,常伴有发热、喂养困难、反应低下等症状。血培养阳性可确诊,需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同时配合光疗降低胆红素水平。

5、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是胆汁排泄通路先天性梗阻所致,出生2周后黄疸逐渐加重,粪便呈陶土色,尿液深黄。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发育异常,需在出生60天内行葛西手术,延误治疗会导致肝硬化。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从面部向四肢扩展提示黄疸加重。保证充足母乳喂养,每天8-12次,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日光浴时注意保护眼睛和生殖器。若黄疸出现早于24小时、进展快、伴随嗜睡或拒奶,需立即就医检测经皮胆红素值。早产儿、低体重儿需更密切监测,必要时住院接受蓝光治疗。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热门标签

腹裂 贫血 毒血症 脊索瘤 弓形虫病 尿路感染 头皮裂伤 肾动脉栓塞 膀胱乙状结肠瘘 单纯性甲状腺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