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整形美容科 > 美容科 > 牙齿美白

常用的牙齿美白方法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休克监测中最常用的项目是什么?

休克监测中最常用的项目包括血压监测、心率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尿量监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

1、血压监测:血压是评估休克患者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低血压是休克的典型表现,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平均动脉压低于65 mmHg提示休克可能。通过持续监测血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补液或使用升压药物。

2、心率监测:心率变化是休克早期的重要信号。心率增快超过100次/分钟可能提示休克代偿期,而心率减慢低于60次/分钟可能提示休克失代偿。持续心电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或其他异常。

3、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氧饱和度反映组织氧合情况。休克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低于90%提示氧合不足。通过脉搏血氧仪持续监测,可以指导氧疗或机械通气的调整。

4、尿量监测:尿量是评估肾脏灌注的重要指标。休克患者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0.5 mL/kg提示肾脏灌注不足。留置导尿管并记录每小时尿量,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5、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反映右心前负荷和血容量状态。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压降低低于5 cmH2O提示血容量不足,升高高于12 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或液体过负荷。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监测,可以指导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休克患者的监测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饮食上,休克患者应避免过饱,选择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米粥、鸡蛋羹、牛奶等。运动方面,休克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护理上,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病情进展。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腰椎病针灸的常用部位?

腰椎病针灸治疗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用部位包括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

1、腰阳关:腰阳关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是治疗腰椎病的重要穴位。针灸该穴位可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疾病。针刺深度一般为1-1.5寸,留针20-30分钟。

2、肾俞: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补肾强腰的作用。针灸肾俞可改善肾虚引起的腰酸背痛,适用于慢性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等病症。针刺深度为0.8-1.2寸,留针15-20分钟。

3、大肠俞: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常用于治疗腰椎病伴发的坐骨神经痛。针灸该穴位可缓解下肢麻木、疼痛,改善神经传导功能。针刺深度为1-1.5寸,留针20-30分钟。

4、环跳:环跳位于臀部外1/3与内2/3交界处,是治疗腰椎病的重要配穴。针灸环跳可缓解臀部及下肢疼痛,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针刺深度为2-3寸,留针20-30分钟。

5、委中:委中位于腘窝横纹中点,常用于治疗腰椎病伴发的下肢症状。针灸委中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适用于腰椎病引起的下肢无力、麻木。针刺深度为1-1.5寸,留针15-20分钟。

针灸治疗腰椎病需结合饮食调理和适度运动。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适度进行腰部核心肌群锻炼如桥式运动、猫式伸展,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久坐,必要时可使用腰托辅助支撑。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时通常用哪些方法打开气道?

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方法有仰头抬颏法、推举下颌法、清除异物法、人工气道法和使用辅助工具法。

1、仰头抬颏法:操作者将一只手放在患者额头,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下巴,轻轻向上抬起下巴,使头部后仰,帮助打开气道。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无颈部损伤的患者,简单易行,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后仰。

2、推举下颌法:操作者将双手放在患者下颌角,向前上方推举下颌,使下颌前移,帮助打开气道。这种方法适用于怀疑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可减少颈部移动,但操作难度较高。

3、清除异物法:在打开气道前,需检查患者口腔是否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等,必要时用手指或吸引器清除。清除异物是打开气道的重要前提,避免异物阻塞气道,但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

4、人工气道法:在无法通过常规方法打开气道时,可使用人工气道,如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帮助维持气道通畅。人工气道适用于昏迷或无自主呼吸的患者,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误插或损伤。

5、使用辅助工具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辅助工具如喉镜、气管插管等,帮助打开气道并维持通气。辅助工具适用于复杂或紧急情况,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确保气道通畅,为后续抢救创造条件。同时,需注意患者体位、环境安全等因素,避免二次伤害。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治疗心动过速的常用药?

心动过速可通过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从而缓解心动过速。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10-40mg,每日3次、美托洛尔25-100mg,每日2次和阿替洛尔25-50mg,每日1次。适用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心动过速。

2、钙通道阻滞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减慢心脏传导速度,降低心率。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40-120mg,每日3次和地尔硫卓30-60mg,每日3次。适用于房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抗心律失常药物: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心脏电活动,恢复正常心律。常用药物有胺碘酮200mg,每日1次、普罗帕酮150mg,每日3次和索他洛尔80-160mg,每日2次。适用于复杂心律失常和顽固性心动过速。

4、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使用药物时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血压。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低血压和支气管痉挛,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导致便秘和水肿,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引发新的心律失常。

5、药物与生活方式的结合:药物治疗同时需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上可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和坚果,有助于维持心脏功能。

心动过速的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的调整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燕麦、苹果和胡萝卜,有助于心血管健康。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和游泳,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控制心动过速的关键。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痔疮常用药有哪些?

痔疮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栓剂等方式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马应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地奥司明片等。

1、外用药物:马应龙痔疮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主要成分包括冰片、炉甘石等,具有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使用时需清洁患处,每日涂抹2-3次。另一种外用药是红霉素软膏,适用于感染性痔疮,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2、口服药物:地奥司明片是一种口服药物,主要用于改善痔疮引起的静脉曲张和血液循环问题。通常每日服用2次,每次1片。槐角丸也是一种常用口服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痔疮出血症状。

3、栓剂:复方角菜酸酯栓是一种直肠给药药物,主要成分包括角菜酸酯、利多卡因等,具有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使用时需将栓剂插入肛门,每日1-2次。另一种栓剂是痔疮宁栓,适用于内痔和混合痔,能有效缓解疼痛和出血。

4、中药治疗:槐花散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痔疮出血症状。使用时需将药粉加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另一种中药是黄连上清丸,适用于湿热型痔疮,能有效缓解肛门灼热感。

5、其他药物:氢化可的松乳膏是一种激素类药物,适用于严重炎症和肿胀的痔疮,能快速缓解症状。使用时需注意不要长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肤萎缩。另一种药物是芦荟凝胶,适用于轻度痔疮,具有消炎、保湿的作用。

痔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久站,定期进行温水坐浴,有助于缓解痔疮症状。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皮炎 肾衰竭 胆管结石 呼吸衰竭 皮肤白喉 声带白斑 半月板变性 放射性皮炎 甲-髌综合症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