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感冒好了,但是老是咳嗽,嗓子痒吃什么药好的快?谢谢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飞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先长侧牙是病吗?
宝宝先长侧牙并不是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生长顺序变异现象。牙齿的生长顺序因人而异,可能与遗传、营养、口腔环境等因素有关。家长无需过度担心,但需关注宝宝的口腔健康,确保牙齿生长过程顺利。 1、遗传因素:宝宝牙齿的生长顺序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或家族中有类似情况,宝宝也可能出现先长侧牙的现象。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只需保持日常口腔清洁即可。 2、营养摄入:宝宝在牙齿发育期间,钙、磷等矿物质的摄入对牙齿生长有重要影响。如果宝宝缺乏这些营养素,可能会导致牙齿生长顺序异常。建议家长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适当补充富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等。 3、口腔环境:宝宝的口腔环境,如唾液分泌量、口腔卫生状况等,也可能影响牙齿的生长顺序。如果宝宝口腔卫生不佳,可能会导致牙齿生长异常。家长应定期帮助宝宝清洁口腔,使用适合婴幼儿的牙刷和牙膏。 4、牙齿生长空间:宝宝牙齿的生长空间不足,可能会导致牙齿生长顺序异常。如果宝宝牙齿拥挤,可能需要通过正畸治疗来调整牙齿位置。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齿拥挤问题。 5、疾病影响: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牙齿生长顺序。如果宝宝有慢性疾病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牙齿生长异常。家长应咨询了解药物对牙齿生长的影响,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宝宝牙齿的生长顺序因人而异,家长无需过度担心。通过保持日常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均衡、定期口腔检查等措施,可以确保宝宝牙齿健康生长。同时,家长应关注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牙齿生长的因素。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婴儿血小板偏高是什么原因?
婴儿血小板偏高可能由感染、炎症、缺铁性贫血、药物反应、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补充铁剂、调整药物、监测血小板水平等方式改善。 1、感染:婴儿在感染病毒或细菌时,免疫系统会激活血小板生成,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常见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如使用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20mg/kg/日,分2次服用,同时监测血小板水平。 2、炎症:慢性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或炎症性肠病可能刺激血小板生成。婴儿可能出现发热、关节肿痛或腹泻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次,每6-8小时一次缓解炎症,并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 3、缺铁性贫血:铁缺乏会影响红细胞生成,间接刺激血小板增多。婴儿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治疗以补充铁剂为主,如硫酸亚铁口服液1-2mg/kg/日,分2次服用,并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泥、蛋黄等。 4、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血小板增多。婴儿在使用药物后需密切观察血小板变化。若发现血小板显著升高,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如将地塞米松片改为泼尼松龙片0.5-1mg/kg/日,分2次服用。 5、遗传因素:部分婴儿可能存在家族性血小板增多症,与基因突变有关。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长期血小板偏高,无明显症状。治疗以定期监测为主,必要时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5mg/kg/日,分2次服用预防血栓形成。 婴儿血小板偏高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其饮食、睡眠及活动情况,避免过度紧张。日常护理中,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汁、番茄泥,促进铁吸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若血小板持续升高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儿童耳屎堵塞耳道怎么治疗?
儿童耳屎堵塞耳道可通过软化耳屎、专业清理、避免自行掏耳、保持耳道干燥、定期检查等方式治疗。耳屎堵塞通常由耳屎分泌过多、耳道狭窄、不当清洁、耳道炎症、耳部感染等原因引起。 1、软化耳屎:使用耳屎软化剂如碳酸氢钠滴耳液或橄榄油滴耳液,每天滴2-3次,每次1-2滴,连续使用3-5天,帮助软化耳屎,便于后续清理。 2、专业清理:建议前往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使用专业工具如耳镜、吸引器或冲洗法进行清理,避免损伤耳道或鼓膜,确保安全有效。 3、避免自行掏耳:家长应避免使用棉签或其他工具自行掏耳,以免将耳屎推得更深或损伤耳道,增加堵塞风险。 4、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或游泳后,及时用毛巾擦干外耳道,避免水分滞留,减少耳屎膨胀和堵塞的可能性。 5、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进行耳部检查,特别是耳屎分泌较多的儿童,及时发现和处理耳屎堆积问题,预防堵塞。 儿童耳屎堵塞耳道时,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过多摄入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预防耳部感染和炎症。若耳屎堵塞严重或伴有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心肌酶高会反复发烧吗?
心肌酶升高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反复发烧,但可能与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相关,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心肌酶升高可通过a、b、c、d、e等方式治疗。心肌酶升高通常由a、b、c、d、e等原因引起。 1、心肌损伤:心肌酶升高常见于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肌梗死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肌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等症状。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100mg/d、抗凝药物如肝素5000U皮下注射、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 2、感染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可能导致心肌酶升高。病毒性心肌炎可能与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心悸等症状。细菌性心内膜炎可能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等症状。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200mg口服、抗生素如青霉素G 240万U静脉注射。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导致心肌酶升高。他汀类药物可能与肌溶解、肝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抗肿瘤药物可能与心肌毒性、免疫抑制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包括停用相关药物、护肝药物如谷胱甘肽600mg口服。 4、代谢性疾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能导致心肌酶升高。糖尿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高血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包括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500mg口服、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10mg口服。 5、其他因素:剧烈运动、创伤、手术等也可能导致心肌酶升高。剧烈运动可能与肌肉损伤、乳酸堆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创伤可能与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疼痛、肿胀等症状。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 心肌酶升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均衡,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橙子、坚果等,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心肌酶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一睡着就满头大汗是什么情况?
宝宝一睡着就满头大汗可能由环境过热、被子过厚、生长发育快、缺钙、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室温、更换薄被、补充营养、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 1、环境过热:宝宝睡觉时,室内温度过高或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出汗。建议将室温控制在24-26℃,保持空气流通,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温度,避免直接吹风。 2、被子过厚:过厚的被子会让宝宝在睡眠中感到闷热,增加出汗的可能性。选择薄而透气的被子,根据季节调整被子的厚度,避免使用过多的保暖衣物。 3、生长发育快:宝宝在快速生长期,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别处理,注意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和干燥即可。 4、缺钙:缺钙可能导致宝宝夜间出汗增多,伴随易惊、枕秃等症状。建议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5、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可能导致宝宝夜间出汗。伴随发热、咳嗽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日常生活中,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类等。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钙质吸收和骨骼发育。保持宝宝睡眠环境的舒适,定期更换床单和被褥,避免细菌滋生。若出汗现象持续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疾病。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白内障 低血压 汞中毒 青霉病 色素痣 三房心 膀胱结肠瘘 肠病毒感染 高尿酸血症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