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我8岁时摔了后,鼻子怎么老出血,有时睡着了也要出血好多,问一下我该怎么治呢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婴儿睡着了嘴巴还在吸是怎么回事??

婴儿睡着了嘴巴还在吸可能是正常的非营养性吮吸行为,也可能与饥饿、胃食管反流、鼻腔堵塞或神经发育不成熟等因素有关。若伴随拒奶、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需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1. 非营养性吮吸

婴儿天生具有吮吸反射,睡眠中无意识吮吸嘴唇或手指属于自我安抚行为。这种动作有助于稳定情绪,通常不伴随吞咽动作,与清醒时的觅食反应不同。家长无须干预,但需注意避免手指长期吮吸导致皮肤破损。

2. 饥饿信号

未完全吃饱的婴儿可能在浅睡眠期出现觅食反射,表现为规律性吮吸动作并伴随转头寻乳。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更易发生,建议家长记录喂养时间与奶量,若每次睡眠均出现该现象可尝试增加单次哺乳量10-15毫升。

3. 胃食管反流

胃酸刺激食管可能引发婴儿通过吞咽缓解不适,常见于平躺姿势。若同时存在吐奶、弓背哭闹,家长需抬高婴儿床头30度,哺乳后竖抱20分钟,必要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等胃黏膜保护剂。

4. 鼻腔堵塞

感冒或过敏导致的鼻塞会迫使婴儿改用口呼吸,睡眠中可能出现空吮动作。家长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鼻腔,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接触尘螨等过敏原。持续超过3天需排查腺样体肥大。

5. 神经发育因素

部分6月龄内婴儿因神经系统未成熟,可能出现睡眠期节律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规律性吸吮伴肢体抽动,通常随月龄增长消失。若动作频繁影响睡眠,医生可能评估后使用维生素B6片营养神经治疗。

建议家长观察记录吮吸频率与伴随症状,睡眠环境保持22-24℃适宜温度,避免包裹过厚加重不适。哺乳期母亲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婴儿钙吸收,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神经行为评估。若吮吸动作伴随面色发绀、呼吸暂停等严重表现,需急诊排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腰椎管狭窄术后后摔了怎么办?

腰椎管狭窄术后摔倒可通过卧床休息、观察症状、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处理。腰椎管狭窄术后摔倒可能与术后稳定性不足、肌肉力量下降、地面湿滑、术后疼痛、康复训练不当等因素有关。

1、卧床休息

术后摔倒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卧床休息,避免加重腰椎损伤。选择硬板床平卧,腰部可垫软枕保持生理曲度。卧床期间避免翻身或坐起,减少腰椎负荷。若出现剧烈疼痛或下肢麻木加重,需及时联系医生。

2、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新发腰痛、下肢放射痛、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后摔倒可能导致内固定松动、神经根受压或硬膜外血肿。记录症状变化频率和程度,为医生评估提供依据。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不缓解需就医。

3、影像学检查

建议进行腰椎X线检查评估内固定位置,必要时行CT或MRI明确是否出现椎管再狭窄、椎间盘突出或血肿压迫。影像学检查能直观显示术后腰椎结构变化,帮助判断是否需要二次手术干预。

4、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性疼痛,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盐酸乙哌立松片松弛肌肉痉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增加胃肠刺激。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出现皮疹或消化道出血需停药。

5、康复训练

症状稳定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恢复腰背肌训练,包括臀桥运动、腹式呼吸、下肢直腿抬高等低强度动作。训练强度以不诱发疼痛为度,避免突然扭转或负重。配合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促进组织修复。

腰椎管狭窄术后患者需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防滑,行走时使用助行器或腰围保护。日常避免提重物、久坐或剧烈运动,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减轻腰椎压力。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促进骨骼愈合。术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出现步态不稳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就诊。康复期间保持乐观心态,遵循医嘱循序渐进恢复日常活动。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宝宝睡着了发烧38.2用不用叫醒退烧?

宝宝睡着了发烧38.2摄氏度一般无须叫醒退烧。

体温38.2摄氏度属于低热,若宝宝睡眠安稳、呼吸平稳、面色正常,通常不需要刻意叫醒服药。此时可解开衣物帮助散热,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1-2小时复测一次。多数低热由病毒感染引起,保持充足休息更有利于恢复。

若宝宝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绀、肢体抽搐或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则需立即唤醒并就医。早产儿、3个月以下婴儿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发热时需更谨慎处理。

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过度包裹。如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儿科就诊。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是否要睡着了才能做核磁共振吗??

小孩做核磁共振通常不需要睡着,但需根据年龄和配合程度决定是否使用镇静措施。核磁共振检查需要保持身体静止,婴幼儿或无法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通过药物辅助入睡。

对于能够理解指令并配合的儿童,家长可通过提前沟通和心理安抚帮助其完成检查。检查前可让孩子熟悉仪器环境,通过模拟演练减少恐惧感。检查过程中需佩戴耳塞或耳机降低噪音影响,部分医院提供动画片或音乐分散注意力。此类情况下,儿童清醒状态即可完成检查,无须强制入睡。

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或存在焦虑、多动等症状的儿童,可能需要使用镇静药物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常用镇静方式包括口服水合氯醛溶液或静脉注射镇静剂,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实施。镇静后需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完全清醒,整个过程在医疗监护下完成。检查前需禁食禁水,具体时间由医生根据药物种类指导。

核磁共振检查无电离辐射,但需移除所有金属物品。家长应提前告知医生孩子是否有金属植入物或过敏史。检查后保持孩子休息,镇静药物代谢完全前避免剧烈活动。若检查中发现异常,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后续诊疗方案。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发烧睡着了好不好??

小孩发烧睡着了一般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有助于恢复体力。但需警惕持续高热或伴随意识模糊等异常表现。

儿童发热时进入睡眠状态是常见现象,睡眠过程中机体代谢率降低,可减少能量消耗,同时促进免疫系统修复。此时家长应每2小时监测体温,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衣物。若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且呼吸平稳,无须强行唤醒服药,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

当出现持续39摄氏度以上高热、抽搐、呼吸急促或呼唤不醒等情况时,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此时应立即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特别是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热,或发热伴随皮肤瘀斑、囟门膨隆等危险体征时,属于急诊范畴。

建议家长准备电子体温计、退热贴等物品,记录发热时间与温度变化曲线。发热期间可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若选择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按体重计算剂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睡眠中儿童出现异常呻吟、肢体僵直等情况需立即唤醒并送医。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怀孕 颈部挫伤 Rh血型不合 创伤性耳聋 颊间隙感染 嗜酸性腺瘤 韦尼克脑病 腹股沟滑动疝 非骨化性纤维瘤 肥大细胞增多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