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宝宝感冒一到晚上手脚心发热额头也热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怀孕一到三个月吃什么食物好?

怀孕1-3个月应重点补充叶酸、蛋白质和铁元素,推荐食物包括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全谷物、瘦肉和豆制品。

1、动物肝脏:

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富含生物利用率高的血红素铁和活性叶酸,每周食用1-2次可预防妊娠期贫血。需注意彻底煮熟避免寄生虫感染,胆固醇偏高者应控制摄入量。

2、深绿色蔬菜:

菠菜、油菜等绿叶菜含有天然叶酸和膳食纤维,凉拌或急火快炒能保留更多营养素。建议每日摄入300-500克,与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同食可提升铁吸收率。

3、全谷物:

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提供B族维生素和缓释碳水化合物,能稳定血糖并缓解孕吐。可将精白米面替换为杂粮饭,每日主食中全谷物占比建议达到1/3。

4、瘦肉:

牛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来源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禽肉去皮后脂肪含量更低。烹饪时避免烧烤、油炸等高温方式,清蒸或炖煮更利于消化吸收。

5、豆制品:

豆腐、豆浆含有植物性雌激素和大豆蛋白,对胚胎神经系统发育有益。发酵豆制品如纳豆还能补充维生素K2,每日建议摄入相当于20克干豆的豆制品。

孕早期饮食需遵循多样化原则,每日保证12种以上食物种类。除上述重点食物外,可适量食用低汞深海鱼补充DHA,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蓝莓作为加餐。避免生食、酒精及含咖啡因饮品,出现严重孕吐时可尝试生姜茶或少量多餐。所有膳食补充剂使用前应咨询产科定期监测体重增长和血常规指标。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为什么一到夏天银屑病就严重?

夏季银屑病加重主要与紫外线刺激、汗液刺激、皮肤干燥、免疫紊乱和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1、紫外线刺激:

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增加,虽然适量紫外线对银屑病有一定治疗作用,但过量照射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紫外线可诱发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导致鳞屑增厚、红斑加重。外出时需做好物理防晒,选择宽松长袖衣物和遮阳帽。

2、汗液刺激:

高温环境下汗液分泌增多,汗液中的无机盐和代谢产物会刺激皮损部位。汗液蒸发后残留的尿素结晶可能加剧皮肤瘙痒,搔抓行为会诱发同形反应。建议及时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碱性沐浴产品。

3、皮肤干燥:

空调房内湿度降低会加速角质层水分流失,破坏皮肤水脂膜。干燥的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更易受外界刺激诱发炎症反应。可选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剂,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

4、免疫紊乱:

夏季昼夜节律改变可能影响Th17细胞功能,导致白介素-23/17轴异常活化。高温应激还会升高皮质醇水平,间接影响免疫调节。这类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物制剂或免疫调节剂。

5、心理压力:

皮损暴露导致的社交焦虑、夏季失眠等都会加重病情。压力激素会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形成恶性循环。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干预。

夏季护理需特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摩擦刺激。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进行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微循环,但需避免在强烈日照下剧烈运动。空调房间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尘螨刺激。出现皮损扩散或关节肿痛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小孩一到晚上就发烧怎么回事?

小孩夜间发热可能由生理性体温波动、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川崎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1、生理性因素:

儿童基础体温较成人偏高,傍晚至夜间可能出现0.5-1℃的生理性波动。日间活动量过大、睡前饮食过热、被褥过厚等因素可能加剧这种波动。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即可。

2、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感冒是最常见诱因,鼻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后,免疫系统夜间活跃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多伴有鼻塞、咽痛等症状。可适当补充水分,使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若持续3天以上需就医排查细菌感染。

3、肺炎:

细菌或支原体感染肺部时,夜间平卧体位可能加重咳嗽和发热,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典型表现为呼吸急促、肺部湿啰音。需进行胸片检查,确诊后需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

4、尿路感染:

婴幼儿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肠杆菌逆行感染可能导致夜间发热,女童更易发生。可能伴随排尿哭闹、尿液浑浊。需尿常规检查确诊,急性期需足疗程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会阴部清洁。

5、川崎病:

这种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特征性表现为持续5天以上高热,伴草莓舌、皮疹等症状。属于急重症,需住院接受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延迟处理可能造成冠状动脉损害。

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监测体温变化。发热期间宜选择米粥、蔬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饮料。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衣着选择纯棉透气材质。若发热超过38.5℃持续3天,或出现嗜睡、抽搐、皮疹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儿科急诊就诊。退热后仍应观察1-2天,确认无反复发热再恢复正常活动。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手心脚心发热心里烦躁睡不着?

手心脚心发热伴随心里烦躁和失眠,可能与阴虚火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慢性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滋阴降火、调节神经功能、激素替代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或抗感染等方式改善。

1、阴虚火旺:

中医认为阴液不足会导致虚火内生,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久病体虚可能诱发此症。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滋阴清热类药物,配合银耳羹、百合粥等食疗。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午后适当小憩有助于养阴。

2、神经功能紊乱:

长期精神紧张会干扰自主神经调节,造成末梢血管扩张异常。常见于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可能伴随心悸、多汗。建议通过正念冥想、八段锦等放松训练调节,严重时可短期使用谷维素等神经营养剂。保持卧室温度在20-24℃有助于改善睡眠。

3、更年期综合征:

女性围绝经期雌激素波动会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烘热汗出。可能合并情绪波动、关节酸痛。轻症可通过豆浆、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饮食调理,症状明显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4、甲状腺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出现怕热多汗、手抖心慌。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常用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控制。治疗期间需限制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定期监测肝功能。

5、慢性感染:

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等消耗性疾病可能导致长期低热。患者多伴有乏力消瘦、夜间盗汗。需完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或抗感染治疗。日常可食用山药、芡实等健脾益气的食材。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温和运动如太极拳,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晚餐选择小米、莲子等安神食材,用菊花、合欢花代茶饮。保持卧室通风干燥,穿着纯棉透气睡衣。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体重骤减、淋巴结肿大,需及时排查风湿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记录症状发作时间与诱因有助于医生诊断。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小孩一到下午就发烧怎么回事?

小孩一到下午就发烧可能由生理性体温波动、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结核病、川崎病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体温波动:

儿童基础体温较成人偏高,下午时段受活动量增加、环境温度升高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0.3-0.5℃的生理性波动。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保持适度饮水、减少剧烈运动即可缓解。

2、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常表现为午后低热,可能与病原体昼夜节律活动有关。患儿多伴有咳嗽、鼻塞症状,可通过血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类型。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

3、尿路感染:

婴幼儿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逆行感染,细菌繁殖会导致午后体温升高。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哭闹、尿液浑浊,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治疗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注意会阴部清洁。

4、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特征性表现为午后潮热,伴随盗汗、消瘦等症状。胸部X线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进行长期治疗。

5、川崎病:

这种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持续发热超过5天是主要诊断标准。典型症状包括草莓舌、手足硬肿,冠状动脉扩张是其严重并发症。急性期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建议每日记录体温变化曲线,观察是否伴随皮疹、精神萎靡等警示症状。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体温超过38.5℃,需及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注意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体温未达38℃时优先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白血病 蠕虫病 滑膜肉瘤 创伤性癫痫 交感性眼炎 慢性骨髓炎 间歇性外斜视 泌尿系统结核 膀胱输尿管反流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