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区别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空腹胰岛素高和怀孕有关系吗?

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可能与怀孕存在关联。妊娠期间生理性胰岛素抵抗、胎盘激素分泌增加、体重增长过快、潜在妊娠糖尿病风险、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等因素均可导致空腹胰岛素异常。

1、妊娠期胰岛素抵抗:

怀孕中晚期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酮等激素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这是维持胎儿营养供给的生理性改变。多数孕妇通过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可维持血糖稳定,但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

2、胎盘激素影响:

胎盘催乳素和人胎盘生乳素会拮抗胰岛素作用,促进脂肪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这种激素水平在妊娠24周后显著上升,与空腹胰岛素升高呈正相关。

3、体重增长因素:

孕期体重增加超过建议范围时,内脏脂肪堆积会加剧胰岛素抵抗。研究显示孕前体重指数超过25的孕妇,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正常孕妇平均升高30%。

4、妊娠糖尿病倾向:

空腹胰岛素持续升高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早期信号。这类孕妇通常伴有糖耐量异常,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7倍。建议在孕24-2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

5、多囊卵巢综合征: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孕妇基础胰岛素水平常高于普通孕妇,这与孕前已存在的胰岛素抵抗有关。这类人群孕期需密切监测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可达15%。

建议孕妇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保持适度运动如孕期瑜伽、散步等有氧活动,每日总步数建议控制在6000-8000步。饮食方面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将精制碳水化合物替换为全谷物,分5-6次少量进食有助于平稳血糖。出现明显口渴、多尿或体重增长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大手术吗?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属于腹部外科的大型手术。该手术涉及多个重要器官的切除与重建,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周期较长,主要适用于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等疾病。

1、手术范围广: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需切除胰头、十二指肠、部分胃、胆囊及胆总管下端,同时进行胰肠吻合、胆肠吻合和胃肠吻合三大消化道重建步骤。手术范围覆盖上腹部多个器官系统,操作复杂度显著高于常规腹部手术。

2、技术难度高:

手术区域解剖结构复杂,需精细处理门静脉、肠系膜上血管等重要脉管系统。术中可能面临血管变异、组织粘连等突发情况,对主刀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要求极高。

3、并发症风险:

术后可能出现胰瘘、胆瘘、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胰瘘发生率约15%-30%,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需密切监测引流液性状及淀粉酶水平。

4、恢复周期长:

患者通常需住院2-3周,完全恢复需3-6个月。术后早期需禁食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后期需长期服用胰酶制剂辅助消化,定期复查营养指标和肿瘤标志物。

5、团队协作要求:

该手术需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协作。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营养状态,术后需专业护理团队管理引流管、控制疼痛及早期康复训练。

术后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羹,避免高脂饮食。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量,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定期复查腹部CT和肿瘤指标,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诊。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来得时甘精胰岛素什么时候打?

甘精胰岛素通常在睡前或每天固定时间注射一次,具体时间需根据个体血糖波动规律调整。

1、睡前注射:

多数患者选择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夜间基础血糖水平。这种给药方式能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避免黎明现象导致的晨起高血糖。需注意监测睡前及空腹血糖值,防止夜间低血糖发生。

2、固定时间注射:

每日固定时间注射有助于维持药物浓度稳定。可选择早晨或晚间等容易记住的时间段,但需与餐时胰岛素间隔4小时以上。固定时间给药能减少因注射时间差异导致的血糖波动。

3、个体化调整:

需根据24小时血糖监测结果确定最佳注射时间。对于存在明显黎明现象者建议睡前注射,若夜间易发低血糖则可改为早晨注射。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轻瘫等特殊情况时,可能需要调整给药时间。

4、特殊情况处理:

跨时区旅行时需逐步调整注射时间,每次延后或提前1-2小时。手术前后可能需要临时改变给药方案,需遵医嘱调整。发热等应激状态下,可能需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并相应调整注射时间。

5、联合用药注意:

与速效胰岛素联用时,两种胰岛素注射需间隔至少1小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需特别注意给药时间与激素峰值时间的配合。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给药时间以避免药物蓄积。

使用甘精胰岛素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注射时间大幅变动。建议配合糖尿病饮食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餐制有助于稳定血糖。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开胰岛素作用高峰时段运动。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动态血糖,与医生共同优化给药方案。注意注射部位轮换,防止脂肪增生影响药物吸收。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高血糖不能吃什么水果和蔬菜?

高血糖患者需限制高糖分水果和淀粉含量高的蔬菜摄入,常见需谨慎选择的有荔枝、榴莲、香蕉、土豆、南瓜等。

1、高糖水果:

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含糖量超过15%,单次摄入超过100克可能引起血糖快速升高。榴莲虽然富含膳食纤维,但每100克含糖量高达27克。芒果、香蕉等中高糖水果建议每日控制在半个以内,且需搭配蛋白质食物延缓糖分吸收。

2、淀粉类蔬菜:

土豆、红薯等根茎类蔬菜淀粉含量达20%左右,烹饪后升糖指数显著提高。玉米作为主食类蔬菜,每100克含碳水化合物19克。食用这类蔬菜时应相应减少主食量,采用蒸煮方式替代油炸。

3、果干制品:

葡萄干、枣干等脱水水果糖分浓缩,同等重量下含糖量可达鲜果的3-5倍。两汤匙葡萄干约含15克糖分,接近每日添加糖建议上限。蜜饯类食品额外添加的蔗糖更需严格限制。

4、特殊品种:

部分改良水果品种如奶油西瓜、冰糖橙等经过定向培育糖度提升明显。樱桃番茄等水果型蔬菜含糖量是普通番茄的2-3倍。选购时需注意品种差异,优先选择酸度较高的传统品种。

5、加工制品:

水果罐头中的糖水溶液可使整体糖分增加30%以上。果蔬汁去除了膳食纤维,糖分吸收速度加快。果酱类产品每100克含糖量通常在50克以上,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

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如草莓、蓝莓等浆果类,每日总量控制在200克以内,分次食用。蔬菜以绿叶菜、十字花科类为主,烹饪时避免勾芡。注意监测进食不同果蔬后的血糖变化,个体化调整饮食方案。合并肾病者还需注意高钾蔬果的摄入限制。定期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区别有哪些?

高血糖与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高血糖是血糖水平暂时性升高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糖尿病则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1、病因差异:

高血糖可能由一次性糖分摄入过量、应激反应或药物副作用引起,属于可逆性代谢异常。糖尿病则因胰岛素分泌不足1型或胰岛素抵抗2型导致,需长期管理。妊娠期高血糖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妊娠糖尿病。

2、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糖尿病,需两次检测确认。高血糖指血糖高于正常值但未达糖尿病标准,如空腹血糖6.1-6.9mmol/L属于空腹血糖受损。

3、症状表现:

短期高血糖可能出现口渴、多尿,解除诱因后症状消失。糖尿病典型症状包括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可能伴随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慢性并发症表现。

4、临床意义:

高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前期信号,需定期监测。糖尿病确诊后需终身干预,未控制会导致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大血管病变。

5、干预措施:

偶然性高血糖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即可改善。糖尿病需综合治疗,包括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胰岛素等、生活方式干预,严重者需胰岛素泵治疗。

建议日常控制精制糖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定期检测血糖指标,出现持续口渴、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应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妊娠期需加强血糖筛查。已确诊患者需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垂体腺瘤 低血糖症 房性早搏 睾丸肿瘤 慢性宫颈炎 恶性青光眼 肩手综合征 颈动脉体瘤 脑脊液鼻漏 缩窄性心包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