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天天出血怎么回事?
鼻子天天出血可能与鼻腔干燥、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保持鼻腔湿润、止血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1、鼻腔干燥
空气干燥或频繁挖鼻可能导致鼻黏膜水分流失,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引发反复出血。表现为少量鲜红色血液渗出,无其他伴随症状。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室内可放置加湿器维持湿度在40-60%,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局部涂抹保护黏膜。
2、外伤因素
鼻部撞击或异物损伤会造成黏膜血管破裂,出血量较大且可能伴随局部肿胀疼痛。急性期需立即压迫鼻翼止血10-15分钟,头部稍前倾防止血液倒流。若外伤后持续出血超过30分钟或伴有鼻梁变形,需急诊排除鼻骨骨折,必要时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
3、过敏性鼻炎
炎症反应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打喷嚏或揉鼻时易诱发血管破裂。常伴鼻痒、清水样分泌物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配合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反应。日常需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原,鼻腔冲洗器辅助清洁可减少出血概率。
4、鼻中隔偏曲
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导致的鼻中隔偏曲,会使凸起侧黏膜长期受气流冲击变薄出血。多表现为单侧反复出血,可能伴随鼻塞、头痛。轻度可通过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严重偏曲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预防粘连。
5、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血友病等疾病会降低凝血功能,导致鼻腔自发性出血且难以止血。常伴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全身症状。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确诊后根据病因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同时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日常应保持室内适宜湿度,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碰撞鼻部。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若出血频率超过每周2次或单次出血量浸透5张以上纸巾,需尽快到耳鼻喉科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儿童反复鼻出血家长应帮助记录出血时间与诱因,就诊时提供详细病史。
鼻子天天大量出血是怎么回事?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但以儿童和老年阶段发病较多。许多人一旦发生鼻出血就会十分恐惧 ,而且老年人还往往会联想到是否患上了肿瘤。其实鼻出血大约有 9 0%以上可以自愈 ,只有 10%左右才须医疗援助 ,这里 10%的病人中大多可以治愈 ,而具有生命威胁的大量出血往往继发于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局部具有出血现象的肿瘤。出血多自前鼻也流出 ,但头后仰或鼻腔后部出血时常流至鼻咽 ,部分经口腔吐出 ,部分咽下胃内 ,咽下一定量血液后可引起呕吐 ,于是血块连同其它胃内容物吐出 ,容易被误以为吐血。儿童及中青年患者的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接近前鼻处的血管丛区 ,老年人则大多发生于中鼻甲以上的鼻腔顶部或鼻腔后部。偶有鼻窦内出血 ,血液经鼻窦开口流入鼻腔。探究鼻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很多 ,可以是局部的 ,也可以是全身性的。 局部原因中最常见的是所谓特发性出血。这类情况多见于儿童 ,往往无出血诱因 ,不自觉地或甚至在睡梦中发生。出血量不大 ,大多经冷敷前额或自行堵塞前鼻而止。据有关统计资料 ,特发性出血大约占儿童鼻出血的 9 0%以上。一般认为出血是鼻中隔血管丛中区血管扩张并破裂所致。其次是由于擤鼻或挖鼻引起的粘膜损伤 ,一般出血量不大 ,急性鼻炎后期。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干燥性鼻炎的患者常常排出血性鼻涕 ,但很少大量出血。环境方面的粉尘污染 ,高温作业 ,气候干燥 ,有毒气体等均可刺激粘膜 ,引起出血。鼻骨骨折、鼻咽肿瘤可引起出血。早期鼻咽癌患者仅于倒吸鼻腔时有血液分泌物吐出。晚期鼻咽癌也有个别发生大量出血者。 血液病就更常引起出血了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此外 ,妇女月经期或妊娠后期的鼻出血 ,急性传染病如流感、传染性病毒肝炎等引起出血也时有发生。 少量出血一般患者都知道如何自行处理 ,不过有一点必须指出 ,用以堵塞前鼻的东西应该尽量清洁。最好用消毒药棉。有些人用菜叶、树叶或者青草等堵塞 ,以为带绿色的东西可以止血 ,这纯属误解。这些野生的植物常常带有细菌 ,堵进鼻里可能引起感染。也有的人用破旧的布条堵塞鼻孔 ,有报告说有因此引起感染破伤风的病例。 大量出血时患者都很紧张 ,在场家属也往往手足无措。这些情况对患者是十分不利的。因为情绪越紧张 ,血压就越高 ,出血量就越大 ,出血时间就越长。所以家属应保持镇静 ,尽量安定患者的情绪 ,一方面采取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 ,而主要的是立即把患者送医院急救。 鼻出血的应急措施常用的有用冰袋敷鼻梁及前额。这样可以产生反射性血管收缩 ,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出血部位在血管丛区 ,把双侧鼻翼捏向鼻中隔 ,常可收到压迫止血的效果。出血严重的可用凡士林纱布条填塞鼻腔止血。如出血在鼻腔后部 ,应先作鼻也填塞后才堵塞鼻腔。经这样处理后仍未能止血者 ,有时考虑结扎筛动脉或外颈动脉。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在处理局部的同时应密切注意其全身情况 ,出血量较多者应及时输血。病情稳定后 ,应进一步查明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