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感染内科 > 痢疾

经常拉痢疾什么原因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伤寒和痢疾的区别?

伤寒和痢疾是两种不同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症状表现及并发症。

伤寒由伤寒沙门菌引起,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及肝脾肿大,可能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痢疾则主要由志贺菌属导致,以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特征,严重时可引发中毒性休克。两者传播途径均为粪-口传播,但伤寒潜伏期较长,通常为1-3周,而痢疾潜伏期较短,多为1-3天。

预防方面均需注重饮食卫生与手部清洁,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痢疾吃什么药好的快?

宝宝痢疾可以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蒙脱石散能够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帮助缓解腹泻症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头孢克肟颗粒属于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能够抑制细菌生长。

蒙脱石散适用于急慢性腹泻,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含有活菌成分,能够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缓解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头孢克肟颗粒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细菌性痢疾,使用前需明确病原体类型。

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用药,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脱水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痢疾是怎么回事?

小孩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可能由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肠道菌群失衡、慢性胃肠疾病等原因引起。痢疾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可通过粪便检查、血常规、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肠道微生态调节等方式治疗。

1、饮食不洁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儿童感染痢疾的主要原因。志贺菌可通过苍蝇、蟑螂等媒介污染食物,或由带菌者通过手部接触传播。家长需注意餐具消毒,避免让孩子食用生冷食物,水果蔬菜要彻底清洗。出现腹泻症状时应暂停牛奶等不易消化食物,改为米汤、稀粥等流质饮食。

2、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或近期患病的儿童更易感染痢疾。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下降,锌元素不足会影响免疫功能。家长应保证孩子均衡饮食,适当补充含锌食物如瘦肉、蛋黄等。在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3、接触传染源

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容易发生痢疾传播。患儿粪便中的志贺菌可通过玩具、门把手等物品间接传播。家长需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要定期消毒。如发现孩子所在集体出现病例,可考虑暂时居家隔离观察。

4、肠道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肠道正常菌群被破坏,增加致病菌感染风险。这种情况引起的痢疾可能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5、慢性胃肠疾病

患有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基础疾病的孩子更易发生痢疾样症状。这类疾病可能伴随腹痛、体重下降等表现,需要与感染性痢疾鉴别诊断。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或盐酸小檗碱片进行肠道抗炎治疗。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痢疾症状时,应及时收集大便样本送检,避免随意使用止泻药。治疗期间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上选择低渣、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等,少量多餐。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苹果泥、胡萝卜泥等含果胶食物,帮助肠道功能恢复。日常要加强手卫生管理,患儿衣物、床单需煮沸消毒,避免家庭内交叉感染。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中医治疗痢疾有用吗?

中医治疗痢疾有一定效果,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痢疾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清热化湿、调和气血、健脾止泻、解毒消肿、固涩止痢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西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一、清热化湿

中医认为湿热蕴结是痢疾的主要病机,常用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中药。黄连素片、葛根芩连片等中成药可缓解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状。湿热型痢疾多表现为大便黏滞臭秽,舌苔黄腻,此时清热化湿能有效改善肠道环境。

二、调和气血

久痢不愈易导致气血两虚,中医采用当归、白芍等药物调和气血。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方剂适用于面色苍白、乏力倦怠的气虚型患者。通过改善气血运行,能增强肠道黏膜修复能力,减少便血症状。

三、健脾止泻

脾虚湿盛型痢疾需健脾渗湿,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方剂含党参、白术等成分。这类治疗能改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通过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来减少腹泻发作频率。

四、解毒消肿

针对疫毒痢等重症,中医使用白头翁、秦皮等具有解毒功效的药物。白头翁汤、芍药汤等方剂能缓解高热、脓血便等中毒症状,其抗菌消炎作用已得到现代研究证实。

五、固涩止痢

对于慢性久痢,采用诃子、石榴皮等收涩药物。真人养脏汤、桃花汤等方剂通过收敛固脱来改善滑脱不禁的症状,但需注意过早固涩可能留邪,应在邪气已去时使用。

中医治疗痢疾需辨证施治,急性期应配合西医抗感染治疗。患病期间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补液盐。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卫生,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肛门。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但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小儿痢疾和腹泻的区别?

小儿痢疾和腹泻是两种不同的胃肠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严重程度。痢疾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及脓血便;腹泻则可能由病毒、细菌或非感染因素导致,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为主要特征。

1、病因差异

痢疾多由志贺菌、沙门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具有传染性,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腹泻的病因更为广泛,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占多数,也可能因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或胃肠功能紊乱导致。

2、症状表现

痢疾患儿会出现发热、腹部绞痛,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排便时有明显肛门坠胀感。腹泻患儿通常以水样便为主,可能伴随呕吐或轻度腹痛,但一般无血便及严重里急后重症状。

3、疾病进程

痢疾起病急骤,症状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脱水、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普通腹泻多为自限性,病程通常持续3-7天,重度脱水风险相对较低。

4、检查指标

痢疾患儿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腹泻患儿的粪便检查可能仅显示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病毒性腹泻可通过抗原检测确诊。

5、治疗原则

细菌性痢疾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奇霉素治疗,同时需补充电解质。病毒性腹泻以补液和对症治疗为主,可口服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粪便性状。腹泻患儿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高糖饮品;痢疾患儿须严格隔离,餐具煮沸消毒。两种疾病均需保证充足营养,可进食米汤、面条等低渣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或血便加重,应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人工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脑疝 肋骨骨折 盆腔肿瘤 肉毒中毒 食管狭窄 生殖器疱疹 颈部脊髓水肿 急性肝功能衰竭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