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出现水泡可能由负压过大、皮肤敏感、操作时间过长或感染等因素引起,轻微水泡可自行处理,破溃感染需就医。
1、负压过大拔罐时负压超过皮肤承受力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浆液性水泡。需立即停止操作,小水泡无须刺破,保持干燥即可。
2、皮肤敏感角质层薄或过敏体质者易出现水泡反应。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莫匹罗星软膏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预防感染。
3、操作超时单次拔罐超过15分钟可能造成局部缺血缺氧。水泡直径小于1厘米时可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
4、继发感染器具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现化脓、发热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抗生素。
恢复期避免抓挠,穿着宽松衣物,水泡破溃后每日换药,观察周围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