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外科其他 > 乳腺外科

右腋下有凸起的肉,严重吗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许贤茂 住院医师
中信惠州医院
立即预约
邹毅 住院医师
浦城县枫溪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腋下有疙瘩是乳腺癌吗?

腋下有疙瘩不一定是乳腺癌,可能是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纤维腺瘤、脂肪瘤或副乳等原因引起。乳腺癌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皮肤凹陷或乳头溢液等症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

1、淋巴结肿大

腋下分布大量淋巴结,当上肢或胸部发生感染时,淋巴结会反应性增生形成疙瘩。常见于乳腺炎、毛囊炎或病毒感染后,触诊质地较软且伴有压痛。通常原发感染控制后,肿大的淋巴结会逐渐消退,无须特殊治疗。若持续增大或变硬,需排除结核或淋巴系统疾病。

2、皮脂腺囊肿

腋下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毛囊堵塞后易形成皮脂腺囊肿。表现为皮下圆形包块,表面可见黑头,挤压可能排出豆腐渣样分泌物。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热痛,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治疗。体积较大或反复发作者需手术切除。

3、纤维腺瘤

乳腺组织延伸至腋窝可能形成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疙瘩质地韧、边界清、活动度好,与月经周期无关。超声检查可见类圆形低回声团块,确诊后可通过微创旋切术治疗。该病恶变概率极低,但需定期复查观察变化。

4、脂肪瘤

腋下脂肪异常增生可形成脂肪瘤,触诊柔软有分叶感,推之可移动。生长缓慢的较小瘤体无须处理,若影响活动或美观可手术摘除。需注意与罕见的脂肪肉瘤鉴别,后者生长迅速且质地较硬。

5、副乳

胚胎期乳腺始基退化不全可能导致副乳,表现为腋下柔软团块,部分女性月经前会胀痛。超声可见腺体样结构,一般无须治疗。若副乳较大或反复发生囊肿,可考虑吸脂或手术切除。

发现腋下疙瘩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记录肿块大小变化并观察是否伴随乳头溢液、皮肤橘皮样改变等乳腺癌征兆。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腺自检,40岁以上女性每年做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日常选择无钢圈内衣减少腋下压迫,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疙瘩持续存在超过2个月、快速增大或质地变硬,需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

邸立君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为什么睾丸下有筋团状?

睾丸下有筋团状物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或附睾囊肿等疾病的表现。精索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阴囊内蚯蚓状团块,附睾囊肿通常为无痛性结节。这类症状可能与静脉回流障碍、慢性炎症、局部损伤、先天发育异常、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

1、静脉回流障碍

精索静脉瓣功能不全会导致血液淤积,形成阴囊内迂曲扩张的静脉团。久坐久站、腹压增高可能加重症状。这类情况可通过阴囊托带缓解下坠感,严重时需考虑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避免穿紧身裤、控制体重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2、慢性炎症

附睾炎或输精管炎反复发作可能形成纤维化结节,触诊时可扪及条索状硬结。结核性附睾炎可能伴随午后低热、盗汗等症状。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期可配合局部热敷。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可用于细菌性炎症治疗。

3、局部损伤

阴囊外伤后血肿机化可能形成硬结,运动时牵拉感明显。外伤性鞘膜积液可能表现为囊性包块。伤后48小时内应冷敷止血,后期可通过红外线理疗促进吸收。若形成较大血肿可能需要穿刺抽吸处理。

4、先天发育异常

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可能形成交通性鞘膜积液,站立时阴囊肿大明显。输精管先天性囊肿多呈光滑弹性包块。婴幼儿鞘膜积液有自愈可能,成人持续增大需行鞘膜翻转术。术前需通过超声排除睾丸肿瘤可能。

5、肿瘤压迫

睾丸肿瘤或腹膜后肿瘤可能压迫淋巴管导致继发性鞘膜积液。恶性肿瘤多伴有质地坚硬、生长迅速的特点。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鉴别。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是恶性睾丸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日常应注意保持阴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骑行等可能造成阴囊摩擦的运动,定期自我检查睾丸形态变化。饮食上增加维生素E和锌元素摄入,如坚果、牡蛎等食物有助于生殖系统健康。出现团块增大、疼痛加剧或皮肤破溃等情况需立即就诊。

李勋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男科

宝宝后脑勺骨头凸起?

宝宝后脑勺骨头凸起可能是正常的枕骨粗隆,也可能是颅缝早闭等疾病的表现。主要与生理性骨性突起、缺钙、颅缝早闭、外伤后骨痂形成、骨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观察凸起变化情况,及时就医排查。

1、生理性骨性突起

多数婴幼儿后脑勺中线处的凸起为枕骨粗隆,是颅骨正常解剖结构。该部位在仰卧位时常与床面接触,可能显得更为突出。随着孩子成长和头发覆盖,这种突起通常会变得不明显。家长无须特殊处理,注意避免局部持续受压即可。

2、缺钙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能导致颅骨软化及方颅畸形,伴随后脑勺骨性突起。患儿往往伴有夜间哭闹、多汗、囟门闭合延迟等症状。需通过血清钙磷检测确诊,治疗需补充维生素D滴剂和钙剂,多晒太阳帮助钙质吸收。

3、颅缝早闭

矢状缝过早闭合会导致舟状头畸形,冠状缝早闭可引起斜头畸形,均可能表现为局部骨性隆起。需要通过头颅三维CT确诊,轻度可采用矫形头盔治疗,严重者需行颅骨重塑手术。此类患儿可能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4、外伤后骨痂

头部外伤后出现的骨膜下血肿钙化,可能形成局部硬质包块。通常有明确外伤史,初期伴有头皮肿胀。多数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需穿刺抽吸。家长应注意看护,避免孩子头部再次受伤。

5、骨肿瘤

罕见情况下,骨软骨瘤、嗜酸性肉芽肿等良性肿瘤可表现为无痛性骨性突起。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灶则生长迅速。需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鉴别,确诊后根据性质采取手术切除或放化疗。

家长应每日触摸观察凸起变化,记录大小、硬度、移动度等特征。哺乳期母亲需保证充足钙摄入,添加辅食后及时补充含钙食物。避免让孩子长期保持单一睡姿,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若发现凸起快速增长、伴有呕吐或精神异常,须立即就诊神经外科。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护孩子头部,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避免过硬床垫。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腋下有疙瘩痒怎么回事?

腋下有疙瘩且发痒可能与毛囊炎、湿疹、接触性皮炎、淋巴结肿大、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方式缓解症状。

1、毛囊炎

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瘙痒或疼痛。腋下汗腺密集且易滋生细菌,刮毛或摩擦可能诱发炎症。轻度症状可用碘伏消毒,中重度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避免抓挠并保持局部干燥有助于恢复。

2、湿疹

湿疹与过敏或免疫异常相关,常见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腋下皮肤褶皱处易出汗潮湿,接触化纤衣物或洗涤剂可能加重症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严重时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日常需穿透气棉质衣物,沐浴后及时擦干。

3、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因皮肤直接接触刺激物导致,如止汗剂、香水等。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肿、丘疹或水疱。立即停用可疑产品,用清水冲洗后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反复发作需排查过敏原,必要时进行斑贴试验。

4、淋巴结肿大

腋下淋巴结肿大可能因上肢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引发,伴随压痛或低热。若疙瘩质地较硬且活动度差,需就医排除结核或肿瘤。超声检查可明确性质,细菌感染需口服头孢克洛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对症治疗。

5、真菌感染

念珠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常见于多汗人群,表现为环形红斑伴脱屑。确诊需刮取皮屑镜检,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严重者口服伊曲康唑。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物需高温消毒。

日常应选择无香料护肤品,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洁腋下。瘙痒明显时可冷敷缓解,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诊皮肤科。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警惕感染扩散,必要时完善血常规、细菌培养等检查。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腋嗅手术能根治吗?

腋嗅手术通常可以根治,但存在少数复发的可能。腋嗅即腋臭,主要由大汗腺分泌异常引起,手术通过破坏或切除大汗腺达到治疗效果。根治效果与手术方式、个体差异及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

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包括小切口大汗腺切除术、微创抽吸术和激光治疗等。小切口大汗腺切除术通过直接切除腋下大汗腺组织,根治率较高,术后复发概率较低。微创抽吸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可能存在大汗腺清除不彻底的情况。激光治疗利用热效应破坏大汗腺,适合轻度腋臭患者,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少数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复发,主要与大汗腺再生或手术清除不彻底有关。大汗腺具有较强再生能力,若手术未能完全破坏所有腺体,残留腺体可能重新分泌导致异味。术后护理不当如过早剧烈运动、伤口感染等也可能影响手术效果。部分患者因遗传因素导致大汗腺分布广泛或功能亢进,增加复发风险。

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术后严格遵循医嘱护理。保持腋下清洁干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诊评估手术效果。若出现复发症状,可考虑进行二次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如肉毒素注射。日常可使用抑汗产品辅助控制症状,但需注意皮肤耐受性。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外痔 关节痛 尺骨骨折 神经鞘瘤 上颌前突 胆道蛔虫病 后天性白发 难治性癫痫 阿-斯综合征 腭咽闭合不全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