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结肠癌

结肠癌肝转移术后一年查cea增高,是复发吗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元云 主治医师
张店民康医院
立即预约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候贯中心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梗半年后肌张力增高怎么办?

脑梗半年后肌张力增高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中医调理及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肌张力增高通常由中枢神经损伤后遗症、肌肉痉挛、关节挛缩、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康复训练:

针对性的运动功能训练能有效缓解肌张力增高。被动关节活动可预防挛缩,主动抗阻训练能增强肌肉协调性。建议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桥式运动、滚筒训练等神经发育疗法,每日训练时长需根据个体耐受度调整。

2、药物治疗:

中枢性肌松药如巴氯芬、替扎尼定可降低异常肌张力。对于局部痉挛,可考虑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观察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3、物理疗法:

热敷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水疗通过浮力减轻关节负荷,水中运动可增强训练效果。每周3次以上物理治疗,持续8-12周可见明显改善。

4、中医调理:

针灸取穴以足三里、阳陵泉等阳明经穴位为主,配合推拿手法松解筋膜粘连。中药熏洗选用伸筋草、透骨草等活血通络药材,可辅助改善肌肉弹性。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

5、心理干预:

长期肌张力异常易引发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病耻感。家属应参与心理疏导,通过正念训练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心理状态改善能显著提升其他治疗措施的依从性。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和深海鱼类。康复期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太极、游泳等低冲击项目。睡眠时使用体位垫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期复查肌张力变化。若出现关节畸形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坚持综合康复管理可显著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羟丁酸脱氢酶增高是怎么回事?

羟丁酸脱氢酶增高可能由心肌损伤、肝脏疾病、肌肉病变、溶血性贫血、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肌酶谱检查、肝功能评估、肌酸激酶检测、血液学分析等方式明确诊断。

1、心肌损伤:

心肌细胞受损时,羟丁酸脱氢酶会释放入血导致水平升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这类患者常伴有胸痛、心电图异常等表现,需通过冠脉造影或心脏超声进一步评估。

2、肝脏疾病:

肝细胞坏死时该酶活性增高,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需结合乙肝五项、肝脏弹性检测等明确病因。

3、肌肉病变:

横纹肌溶解症、多发性肌炎等疾病会导致肌细胞破坏,引起该酶异常升高。典型症状包括肌痛、肌无力,肌电图和肌肉活检可辅助诊断。

4、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红细胞内的羟丁酸脱氢酶进入血液。患者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脾肿大等症状,需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Coomb试验等检查。

5、剧烈运动:

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肌肉微损伤,引起该酶短暂性升高。这种情况通常无其他异常症状,休息后数值可自行恢复。

发现羟丁酸脱氢酶增高时,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脂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若伴随胸痛、黄疸等明显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注意监测血压、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避免自行服用可能损伤肝脏或肌肉的药物。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的增高吗?

高盐饮食确实会导致血压增高。长期摄入过量盐分主要通过增加血容量、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进钠潴留以及遗传易感性等机制引发高血压。

1、增加血容量:

盐分中的钠离子会改变血浆渗透压,促使水分滞留于血管内。每增加1克食盐摄入,血容量可上升约100毫升,直接增加心脏射血阻力与血管壁压力。临床数据显示,每日盐摄入量超过6克的人群,收缩压平均升高2-8毫米汞柱。

2、损伤血管内皮:

高钠环境会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导致血管舒张功能下降。同时促进氧自由基生成,加速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使动脉弹性降低。这种结构性改变可使外周血管阻力持续增加10%-15%。

3、激活肾素系统:

过量钠离子刺激肾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启动血管紧张素Ⅱ的级联反应。该物质不仅能强力收缩血管,还会促进醛固酮释放,形成钠水潴留的恶性循环。这类继发性高血压往往需要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

4、促进钠潴留:

约15%人群存在钠泵基因多态性,肾脏排钠能力仅为常人的60%-70%。这类盐敏感者每日摄入4克盐即可出现血压波动,其高血压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2倍。通过低盐饮食干预可使这类患者收缩压降低5-12毫米汞柱。

5、遗传易感性:

全基因组研究已发现12个与盐敏感性相关的基因位点,携带风险基因者即使每日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其血压仍比非携带者高3-5毫米汞柱。这类人群需将盐摄入严格限制在3克以内才能有效防控高血压。

建议日常烹饪使用限盐勺控制用量,逐步将食盐添加量降至每日5克以下。多选择新鲜蔬果、低钠乳制品等富钾食物,钾离子能拮抗钠的升压作用。注意识别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如每100克挂面含钠可达1200毫克。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4-9毫米汞柱。高血压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波动。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急性颅内压增高常见于什么病?

急性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脑炎及脑积水等疾病。主要病因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占位性病变、感染性疾病及脑脊液循环障碍。

1、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节区。血肿占位效应直接压迫脑组织,同时血细胞分解产物引发脑水肿。患者常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可能出现偏瘫或意识障碍。需紧急行头颅CT检查,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及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

2、脑外伤:

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脑挫裂伤。外伤后颅内出血和脑水肿使颅内容物体积增加,超过颅腔代偿能力。典型表现为伤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可能出现瞳孔不等大。需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进行开颅减压手术。

3、脑肿瘤:

胶质瘤、转移瘤等占位性病变通过机械压迫和瘤周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患者多有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和视乳头水肿,可伴随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占位效应,治疗需结合手术切除、放疗和脱水治疗。

4、脑炎:

病毒性脑炎或化脓性脑膜炎时,炎性渗出和细胞毒性水肿共同导致颅内压增高。临床特征为发热伴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腰穿检查显示脑脊液压力升高,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病毒或抗生素药物,同时配合脱水降颅压。

5、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使脑脊液循环受阻,脑室系统扩张压迫周围脑组织。常见于中脑导水管狭窄或第四脑室肿瘤,表现为头痛、步态不稳和尿失禁三联征。影像学可见脑室扩大,治疗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解除梗阻。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头高位促进静脉回流。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水肿,适当补充高蛋白维持营养。密切监测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可能引起颅压波动的行为。出现嗜睡、呼吸节律改变等脑疝前兆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r谷氨酰转肽酶增高怎么回事?

r谷氨酰转肽酶增高可能由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胆道梗阻、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酒、停用肝毒性药物、解除胆道梗阻、控制体重、抗病毒治疗等方式改善。

1、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损伤,r谷氨酰转肽酶合成增加。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戒酒,补充维生素B族,严重者需进行保肝治疗。

2、药物性肝损伤:

部分抗生素、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等具有肝毒性,可能引起酶学指标异常。通常表现为乏力、恶心等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护肝药物。

3、胆道梗阻:

胆结石、胆管肿瘤等疾病会导致胆汁淤积,使r谷氨酰转肽酶反流入血。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采取内镜取石或手术治疗。

4、脂肪肝:

肥胖、高脂饮食等因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会伴随轻度酶学升高。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有肝区不适。建议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5、病毒性肝炎: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细胞炎症,导致酶指标异常。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尿黄等。需进行病毒定量检测,根据结果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多摄入新鲜蔬果,限制高脂高糖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若持续异常或出现明显症状应及时就医。合并基础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骨软骨病 宫颈妊娠 火激红斑 神经梅毒 龟头包皮炎 肩胛骨骨折 痉挛性截瘫 结肠黑变病 麻痹性痴呆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