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大量饮用冰饮料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加重湿气体质等危害。
1、胃肠功能紊乱冰饮料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血管收缩和消化酶活性降低。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长期可能引发慢性胃炎或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较弱者空腹饮用时症状更明显,建议饮用前适当进食,并控制单次饮用量在200毫升以内。
2、诱发心脑血管急症高温环境下突然摄入低温饮料会使血管急剧收缩,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对于存在动脉硬化基础的中老年人,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应避免运动后立即饮用冰饮,可选择常温饮品缓慢补充水分。
3、加重湿气体质中医理论认为冰饮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水液代谢。可能出现舌苔厚腻、肢体困重、食欲减退等湿困症状。湿热体质人群症状会更为突出,可搭配陈皮、茯苓等健脾化湿的食材调理。
4、引发头痛症状快速饮用冰饮料可能刺激三叉神经引发血管性头痛,常见前额或太阳穴部位剧痛。偏头痛患者更易发作,建议用吸管小口啜饮,避免冷刺激直接接触上颚。
5、影响营养吸收低温环境会降低消化酶活性,长期饭前饮用可能干扰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生长发育期儿童及营养不良者需特别注意,建议餐前30分钟避免冷饮。
夏季饮水建议选择25-30℃的温水或淡茶水,少量多次补充。运动后饮水应先休息10分钟,从口腔含漱开始逐步饮用。若出现持续腹痛、胸闷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食用生姜、山药等温性食材调理脾胃,避免空调房内直接饮用冷藏饮品。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