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吃芒果过敏,可通过削皮后切块食用、避免接触果皮汁液、控制摄入量、观察身体反应、过敏体质者提前测试等方式降低风险。芒果过敏通常由果皮中的漆酚、果肉中的致敏蛋白、个人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引起。
1、削皮切块芒果果皮含有漆酚等致敏物质,直接啃食可能引发口周皮炎或全身过敏反应。建议用刀具彻底削去果皮,将果肉切成小块后用牙签或叉子进食,避免嘴唇和皮肤接触果皮残留物。对儿童或既往有过敏史者,可让他人代为处理果皮后再食用。
2、避免接触汁液芒果蒂部渗出的汁液含有高浓度致敏成分,处理时需戴一次性手套,若不慎沾染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食用时注意擦拭果肉表面汁液,尤其避免汁液溅入眼睛或破损皮肤。过敏体质者接触汁液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等接触性皮炎症状。
3、控制摄入量初次尝试芒果者建议先食用50克左右果肉,观察24小时无异常后再增量。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200克,过量可能诱发迟发型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芒果中的组胺敏感,摄入过多会导致面部潮红、头痛等类过敏症状。
4、观察身体反应食用后出现口唇麻木、喉咙发紧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用清水漱口。若发生皮肤荨麻疹、腹痛腹泻等全身反应,需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缓解。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可能需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
5、过敏体质测试既往对其他水果或花粉过敏者,首次食用前可做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芒果果肉涂抹于前臂皮肤,15分钟后无红肿再少量试吃。已确诊芒果过敏者应避免食用,交叉过敏可能涉及腰果、开心果等漆树科植物。
芒果过敏的预防需贯穿选购、处理、食用全过程。选择成熟度高的芒果可降低致敏性,未成熟果实含有更多致敏蛋白。食用后可用生理盐水清洁口周皮肤,过敏发作期需忌口辛辣刺激食物。日常可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识别过敏原,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建议携带盐酸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应急。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