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前应做好个人卫生、环境清洁、餐具检查、食物准备和情绪调整等准备。
1、个人卫生就餐前需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尤其是指缝和指甲边缘,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若条件有限,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熟食,防止细菌污染。有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儿童就餐前家长需协助检查手部清洁情况,必要时用湿巾擦拭。
2、环境清洁确保餐桌表面无油渍残渣,可用食品级消毒剂擦拭。保持就餐区域通风良好,但需避免强风直吹食物。检查地面无积水或滑腻物,防止跌倒。移除餐桌上与进食无关的物品如手机、书籍等,减少污染风险。光线宜柔和明亮,过暗或刺眼的光线可能影响食欲和消化。
3、餐具检查确认餐具无破损裂纹,陶瓷餐具需检查釉面是否完整。金属餐具应无锈迹变形,木质餐具需观察有无霉斑。使用前可用沸水冲洗或蒸汽消毒,外出就餐可用纸巾擦拭餐具把手等接触部位。婴幼儿餐具要单独清洗消毒,避免与成人混用。检查吸管、牙签等一次性用品包装是否完好。
4、食物准备热食应确保中心温度超过70℃,凉菜需冷藏保存不超过2小时。检查食材新鲜度,肉类无异常色泽,蔬菜无腐烂叶片。易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需单独放置并明确标识。食物摆放避免生熟混放,熟食在上生食在下。需分餐的菜品提前备好公筷公勺,特殊饮食需求者食物单独分装。
5、情绪调整就餐前5分钟停止高强度脑力或体力活动,可通过深呼吸放松身心。避免带着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进食,可先听轻音乐平复情绪。儿童过度兴奋时,家长需引导其安静片刻再进食。忌边看视频边吃饭,专注进食有助于消化吸收。聚餐场合可先进行简短愉快的交流营造氛围。
规律的就餐准备习惯有助于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建议固定每日三餐时间,避免饥饱无常。选择适合的餐椅保持正确坐姿,儿童可使用专用座椅。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控制进餐时间在20-30分钟。餐后不宜立即平卧或剧烈运动,可进行10分钟温和活动促进消化。注意观察进食后身体反应,出现腹胀、反酸等不适及时记录并咨询医生。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