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确实是引起慢性肾病的因素之一。肥胖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增加慢性肾病的发生概率,主要有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
1、胰岛素抵抗肥胖患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增加蛋白尿风险。胰岛素抵抗还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进肾小球硬化。临床常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控制血糖,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高血压肥胖者多合并高血压,长期高压血流冲击肾小球毛细血管,造成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高血压还会加速肾动脉硬化,减少肾脏血流灌注。控制血压可选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
3、脂代谢紊乱肥胖患者常出现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等异常,脂质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可诱发炎症反应。脂毒性还会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调节血脂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依折麦布片等药物,配合低脂饮食。
4、炎症反应脂肪组织过度增生会分泌大量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促炎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起肾小球和肾间质慢性炎症。炎症持续存在可导致肾纤维化,临床可见血尿、水肿等症状。
5、氧化应激肥胖状态下自由基生成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过氧化产物堆积会损伤肾细胞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还可激活纤维化通路,加速肾小球硬化进程。补充维生素E软胶囊等抗氧化剂可能有一定帮助。
控制体重是预防慢性肾病的重要措施,建议通过合理膳食和规律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饮食上减少高油高糖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尿常规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已确诊慢性肾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