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性肾病与肾淀粉样变性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两者均属于继发性肾脏损害,但前者与浆细胞异常增殖相关,后者由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
1. 病因差异骨髓瘤性肾病由多发性骨髓瘤的异常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引起,肾淀粉样变性则因淀粉样前体蛋白错误折叠形成纤维沉积。前者与血液系统肿瘤直接相关,后者可能继发于慢性炎症或遗传性疾病。
2. 症状特点骨髓瘤性肾病早期常见蛋白尿伴骨痛、高钙血症,肾淀粉样变性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巨舌或心肌肥厚。两者均可进展至肾功能衰竭,但淀粉样变性更易累及多器官。
3. 病理诊断骨髓瘤性肾病肾活检可见κ或λ轻链沉积,刚果红染色阴性;肾淀粉样变性刚果红染色呈砖红色,电镜下可见无序排列的淀粉样纤维。免疫荧光检查对鉴别至关重要。
4. 治疗方向骨髓瘤性肾病需化疗控制浆细胞克隆,常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肾淀粉样变性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秋水仙碱用于家族性淀粉样变。终末期均需肾脏替代治疗。
建议出现不明原因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时,尽早就诊肾内科完善血尿轻链、骨髓穿刺及肾活检等检查,避免误诊延误治疗时机。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