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帕金森症的区别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怎么办?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可通过药物治疗、呼吸支持、营养干预、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通常由基因突变、氧化应激、谷氨酸兴奋毒性、神经炎症、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利鲁唑是唯一被批准用于延缓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展的药物,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减轻神经元损伤。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改善氧化应激状态。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巴氯芬缓解肌肉痉挛,或使用奎宁 sulfate 控制肌束震颤。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定期评估疗效与不良反应。

2、呼吸支持

随着呼吸肌无力加重,患者需逐步采用无创通气辅助呼吸。早期可进行肺功能训练,中晚期需配备双水平正压通气设备。当咳嗽峰流速下降时,需使用机械辅助咳痰仪。终末期可能需考虑气管切开术,但需充分评估患者意愿与生活质量。

3、营养干预

因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时,建议调整食物质地为糊状或泥状。每日热量摄入应比常规需求增加,可补充高蛋白营养制剂。若经口进食不足,需通过胃造瘘保证营养。营养师需定期监测体重、白蛋白等指标,避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4、康复训练

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水中步行有助于维持心肺功能。针对未受累肌肉进行抗阻训练可延缓萎缩。物理治疗师应指导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挛缩,使用矫形器改善足下垂。语言治疗师可教授代偿性交流技巧,延缓构音障碍进展。

5、心理疏导

疾病确诊后需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应对焦虑抑郁情绪。建议家属参与心理干预,学习沟通技巧与压力管理。可建立病友互助小组,分享照护经验。晚期患者应提前讨论临终关怀选择,尊重其医疗决策权。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优先选择易吞咽的高热量食物如香蕉泥、蒸蛋羹等,分次少量进食。每日进行适度被动关节活动,使用防压疮垫预防皮肤损伤。保持居住环境无障碍,配备电动轮椅等辅助器具。家属应学习叩背排痰等护理技能,定期与医疗团队沟通病情变化。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加重症状。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帕金森症早期症状?

帕金森症早期症状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非运动症状等。帕金森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症状往往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

1、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症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为肢体在静止状态下出现不自主的抖动,多见于手指、手腕、前臂等部位。震颤频率较慢,幅度较小,呈搓丸样动作。情绪紧张或疲劳时震颤可能加重,睡眠时消失。随着病情发展,震颤可能逐渐累及对侧肢体。

2、肌强直

肌强直表现为肌肉持续性的紧张和僵硬,患者常感觉肢体发紧、活动不灵活。检查时可发现被动运动时阻力均匀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肌强直可导致面部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特征。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一侧肢体的轻度僵硬感。

3、运动迟缓

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为动作启动困难、运动速度减慢和幅度减小。早期可表现为精细动作不灵活,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慢。写字可能逐渐变小,称为小写症。行走时摆臂减少,转身需要多步完成。随着病情进展,日常生活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4、姿势步态异常

早期可能出现轻微的姿势异常,如轻度前屈姿势。步态改变表现为起步困难、步幅变小、步伐拖曳,呈小碎步态。转弯时可能出现冻结现象,即突然无法迈步。平衡功能可能轻度受损,但早期跌倒较少见。这些症状在狭窄空间或遇到障碍物时更为明显。

5、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症早期可能出现多种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便秘、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体位性低血压、多汗、排尿困难等。这些症状可能在典型运动症状出现前数年就已发生,对早期诊断有提示作用。

帕金森症早期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正常老化现象。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时尽早就诊神经内科,通过详细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和平衡训练,维持社交活动,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这些措施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其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帕金森症能根治吗?
帕金森症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帕金森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与大脑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有关。 1、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左旋多巴是补充多巴胺的前体物质,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和罗匹尼罗,可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可延缓多巴胺的分解。 2、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疗效减退或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患者,常见手术方式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苍白球毁损术和丘脑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改善运动症状;苍白球毁损术和丘脑毁损术通过破坏异常活跃的神经核团,减轻震颤和僵直。 3、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语言治疗帮助改善发音和吞咽功能;职业治疗指导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4、心理支持在帕金森症的治疗中也不可忽视,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支持小组和家庭关怀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帕金森症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患者仍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关键,患者应定期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症与颈椎病的区别?
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症(ALS)与颈椎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后者则与颈椎结构异常相关。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上。 1、病因不同 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和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有关。遗传因素中,SOD1基因突变是常见原因;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重金属或化学物质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颈椎病则多由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或长期不良姿势引起,属于骨骼和软组织病变。 2、症状差异 ALS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肉无力、萎缩和痉挛,通常从四肢开始,逐渐影响全身,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肌无力。颈椎病的症状则集中在颈部及上肢,如颈部疼痛、手臂麻木、头晕等,严重时可能压迫脊髓导致行走困难,但不会像ALS那样影响全身肌肉。 3、治疗方法不同 ALS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药物治疗包括利鲁唑、依达拉奉等;康复治疗如物理疗法和呼吸训练也有助于缓解症状。颈椎病的治疗则侧重于缓解症状和改善颈椎功能。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肌肉松弛剂;物理治疗如牵引、推拿和颈部锻炼可有效缓解疼痛;严重时可通过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4、预防与日常管理 ALS的预防较为困难,但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能降低风险。颈椎病的预防则可通过改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加强颈部肌肉锻炼来实现。 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症与颈椎病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对于颈椎病,早期干预和日常管理尤为重要;而对于ALS,科学治疗和心理支持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什么人容易得帕金森症?
帕金森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外伤和病理变化有关。易感人群包括有家族遗传史、长期接触农药或重金属、年龄较大以及头部受过外伤的人。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症需要从生活方式、药物和康复训练等多方面入手。 1、遗传因素 帕金森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帕金森症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某些基因突变,如LRRK2、PARK2等,已被证实与帕金森症相关。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的评估。 2、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农药、除草剂或重金属(如锰、铅)的人群,患帕金森症的风险较高。这些物质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减少接触有害化学物质,选择有机食品,注意工作环境的防护,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 3、生理因素 年龄是帕金森症的重要风险因素,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可能与激素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延缓神经系统的退化。 4、外伤 头部外伤,尤其是反复或严重的脑部损伤,可能增加帕金森症的发病风险。外伤可能导致脑部炎症或神经元损伤,从而诱发疾病。避免高风险活动,如极限运动或未佩戴防护装备的体育活动,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5、病理变化 帕金森症的核心病理变化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早期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药物治疗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及康复训练如太极拳、步态训练,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帕金森症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管齐下。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有害环境因素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并改善生活质量。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热门标签

菌血症 膀胱癌 睑裂斑 乳糜胸 手汗症 高镁血症 骨软骨瘤 横纹肌溶解症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