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肠炎

宝宝肠炎是怎样造成的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肠炎发烧要几天才能恢复 宝宝肠炎退烧方法分享?

宝宝肠炎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1-3天,退烧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和遵医嘱用药。

肠炎发热持续时间与病原体类型和患儿体质有关。病毒性肠炎发热多持续1-2天,体温波动在37.5-38.5摄氏度,伴随腹泻每日3-5次;细菌性肠炎发热可能持续2-3天,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退烧时可使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同时需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建议家长保持患儿饮食清淡,暂停添加新辅食,母乳喂养可继续。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八个月宝宝肠炎拉肚子怎么办?

八个月宝宝肠炎拉肚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治疗。

肠炎拉肚子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过敏、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调整饮食需暂停添加新辅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糊、苹果泥等食物,少量多次喂养。补充水分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观察排尿量和精神状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蒙脱石散能保护肠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道分泌。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防止掩盖病情。

日常注意奶瓶餐具消毒,避免腹部受凉,密切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出现发热或血便需及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肠炎症状有哪些?

宝宝肠炎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发热、呕吐、脱水等。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腹泻

腹泻是宝宝肠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通常持续3-7天,细菌感染可能伴随黏液或血便。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腹痛

宝宝可能出现阵发性脐周疼痛,表现为哭闹不安、蜷缩身体或拒绝进食。腹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绞痛不等,通常排便后暂时缓解。家长可轻柔按摩宝宝腹部帮助缓解症状,但若疼痛持续或加重需警惕肠套叠等并发症。

3、发热

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常伴随发热,体温多在37.8-39℃之间。部分宝宝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家长需定时监测体温,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5℃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感染源。

4、呕吐

肠炎初期常见进食后呕吐,严重时可呈喷射状,可能导致脱水。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呕吐后暂停进食1-2小时再尝试喂水。若呕吐物带血丝或呈咖啡渣样,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需紧急处理。

5、脱水

频繁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应记录宝宝每日出入量,观察前囟门是否凹陷等脱水征兆。

宝宝肠炎期间家长需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饮食上选择易消化的米汤、稀粥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菌群,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等药物。若出现精神萎靡、抽搐、血便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日常注意餐具消毒、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减少肠道感染概率。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宝宝肠炎好了能吃母乳吗?

宝宝肠炎痊愈后一般可以继续吃母乳。母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素,有助于促进肠道黏膜修复。但若宝宝出现乳糖不耐受或严重腹泻反复,需暂时调整喂养方式。

肠炎恢复期宝宝的消化功能较弱,母乳中的乳糖可能加重腹泻症状。此时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观察宝宝排便情况。若无腹胀、呕吐或水样便,可逐渐恢复常规母乳喂养。哺乳期间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刺激宝宝肠道。

少数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宝宝,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乳糖配方奶粉过渡。这类情况通常伴随排便次数增多、泡沫便等表现。待肠道乳糖酶活性恢复后,可重新引入母乳。对于轮状病毒等特殊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肠炎,建议检测粪便乳糖含量后再决定喂养方案。

母乳喂养期间应定期监测宝宝体重增长曲线,保证每日尿量充足。可适当补充婴幼儿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菌群,但须选择不含乳糖的剂型。若腹泻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血便、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过敏性肠炎等继发问题。恢复期可先喂前段脂肪含量较低的母乳,后段乳汁可暂时挤出储存。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宝宝肠炎一般多久能好?

宝宝肠炎一般7-10天能好,具体恢复时间与感染类型、护理措施、免疫状态、并发症发生、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

1、感染类型

病毒性肠炎病程通常较短,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约5-7天可自愈。细菌性肠炎如沙门氏菌感染需抗生素治疗,恢复期可能延长至10-14天。寄生虫感染需针对性驱虫治疗,病程可达2周以上。

2、护理措施

及时补液可缩短病程,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能减少恢复时间。母乳喂养继续提供免疫保护,配方奶喂养需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保持臀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发热时物理降温有助于病情控制。

3、免疫状态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患儿病程可缩短30%-50%。营养不良患儿肠黏膜修复较慢,恢复期延长。早产儿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出现病程迁延,可能需住院治疗。

4、并发症发生

未及时补液导致中重度脱水时,需静脉输液3-5天。出现电解质紊乱需额外纠正时间。继发乳糖不耐受可能使腹泻持续2周以上,需调整饮食结构。

5、治疗方式

细菌性肠炎早期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可缩短病程。蒙脱石散联合益生菌能加速症状缓解。重症需住院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恢复期比门诊治疗延长3-5天。

患儿应继续母乳或低乳糖配方喂养,辅食添加需从米汤等低渣食物开始逐步过渡。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指征,腹泻超过2周需排查慢性肠炎可能。恢复期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可适量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所有药物使用须遵医嘱,禁止自行服用止泻药。保持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防止家庭内交叉感染。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皮疹 肠梗阻 胆囊癌 阑尾炎 瘢痕子宫 传染性软疣 肾发育不良 鼻腔良性肿瘤 癫痫持续状态 急性肾炎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