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不定时地头晕是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雌二醇每天要固定时间吃吗?

雌二醇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固定时间服药可维持血药浓度稳定,影响因素包括药物半衰期、个体代谢差异、用药目的、合并用药情况以及胃肠功能状态。

1、药物半衰期:

雌二醇半衰期约为12-20小时,每日固定时间服用可避免血药浓度波动过大。短效制剂对服药时间要求更严格,缓释剂型允许有一定时间窗。

2、个体代谢差异:

肝脏代谢酶活性不同会影响药物清除速度。CYP3A4酶活性高者代谢较快,更需严格按时服药。老年人代谢减慢,可适当放宽时间要求。

3、用药目的:

用于激素替代治疗时需模拟生理节律,建议早晨服用。治疗更年期症状可晚间用药以缓解潮热。子宫内膜异位症需严格12小时间隔给药。

4、合并用药情况:

与抗癫痫药合用需缩短给药间隔。质子泵抑制剂影响肠溶片吸收,应固定餐前时间。糖皮质激素会加速代谢,需调整服药时间。

5、胃肠功能状态:

胃排空速度影响吸收效率,胃肠术后患者需监测血药浓度。腹泻时吸收减少,需补服剂量。脂溶性制剂宜餐后服用提高生物利用度。

建立规律的服药习惯有助于维持疗效,可选择手机提醒或分装药盒辅助记忆。用药期间避免大量摄入葡萄柚影响代谢,定期监测肝功能与激素水平。出现漏服情况,普通制剂12小时内可补服,超过12小时跳过本次剂量。缓释制剂漏服后无需补服,下次按原时间继续用药。具体用药方案需遵医嘱调整,不可自行更改服药时间或剂量。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混和喂养的宝宝怎样定时定量?

混合喂养的宝宝可通过规律喂养、观察需求、记录食量、调整比例、监测生长等方式实现定时定量喂养。

1、规律喂养:

建立固定的喂养间隔时间,新生儿期每2-3小时喂养一次,随月龄增长逐渐延长至3-4小时。母乳与配方奶交替喂养时,建议先喂母乳再补充配方奶,每次喂养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内。

2、观察需求:

注意宝宝饥饿信号如张嘴觅食、吸吮手指等,避免过度依赖时钟喂养。母乳喂养量可通过吞咽声和哺乳时长判断,配方奶按包装推荐量准备,实际喂养量根据宝宝每次进食后的满足感动态调整。

3、记录食量:

使用喂养日记记录每次母乳喂养时长、配方奶毫升数及喂养时间。观察24小时总摄入量是否达标,新生儿期每日约需150-200毫升/公斤体重,6个月后逐渐减少至120-150毫升/公斤。

4、调整比例:

母乳充足时优先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母乳不足时补充配方奶需保持比例稳定。建议每日配方奶补充不超过总奶量的1/3,避免突然改变母乳与配方奶的配比造成消化不适。

5、监测生长:

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和头围,绘制生长曲线图。若连续两周体重增长不足15-20克/日或超30克/日,需重新评估喂养方案。出现拒奶、频繁吐奶等异常应及时咨询儿科

混合喂养期间,母亲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禽蛋奶和促进泌乳的汤水。注意配方奶冲泡浓度需严格按说明书,奶瓶奶嘴每月更换。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避免剧烈晃动。定期进行婴儿抚触和被动操,促进消化吸收。若宝宝出现湿疹、腹泻等过敏症状,需排查是否为配方奶蛋白过敏。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骨折固定时先固定骨折的哪一端?

骨折固定时通常先固定近心端靠近躯干的一端,再固定远心端远离躯干的一端。固定顺序主要基于解剖稳定性、减少二次损伤、便于操作、减轻疼痛、避免移位等原则。

1、近心端优先:

近心端骨骼通常更粗大且肌肉附着点多,稳定性较强。先固定该端可建立牢固支点,防止骨折断端在操作过程中滑动。例如股骨骨折时,优先固定靠近骨盆的近端,再处理膝关节远端。

2、减少二次损伤:

从稳定端开始固定能降低骨折端异常活动的风险。若先固定远端可能导致近端断端旋转或错位,加重周围血管神经损伤。胫腓骨骨折时,近端腓骨头邻近腓总神经,操作不当易引发神经压迫。

3、操作便利性:

近心端靠近躯干,操作空间相对受限。优先完成该处固定后,远端操作更灵活。前臂骨折时,先固定肘关节附近的近端,再处理腕部远端可避免反复调整夹板角度。

4、疼痛控制:

近心端固定后能迅速减轻骨折断端摩擦痛。临床观察显示,肱骨干骨折患者近端固定后疼痛评分可降低30%-40%,为后续处理创造更好条件。

5、防移位设计:

近端固定后形成轴向牵引力,抵消肌肉收缩导致的短缩移位。踝关节骨折采用石膏固定时,先固定小腿近端能有效维持骨折对位,避免足部重力造成的远端下垂。

骨折固定后需保持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早期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如手指屈伸或足趾跖屈,预防关节僵硬。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适量增加牛奶、鱼肉、豆制品摄入。固定期间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骨折对位情况及固定器具是否松动。出现固定处皮肤发红、剧烈疼痛或感觉异常时需及时就医。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母乳喂养是按需喂养还是定时喂养?

母乳喂养建议按需喂养为主,定时喂养为辅。喂养方式主要取决于婴儿需求、母亲泌乳状况、生长发育阶段、哺乳习惯、家庭支持等因素。

1、婴儿需求:

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快,按需喂养能及时满足其生理需求。随着月龄增长,婴儿会自然形成3-4小时的进食规律。观察饥饿信号如觅食反射、吮吸手指比固定时间更重要。

2、泌乳机制:

频繁吸吮通过神经反射促进催乳素分泌,有助于建立供需平衡。产后初期按需哺乳可预防乳汁淤积,定时排空乳房能维持泌乳量,混合喂养时需注意保持哺乳频率。

3、发育阶段:

早产儿、低体重儿需更密集喂养以追赶生长,4月龄后逐渐过渡到规律喂养。引入辅食后仍要保持每日8-12次哺乳频率,夜间哺乳对维持奶量尤为重要。

4、哺乳舒适度:

母亲乳房胀痛时可适当缩短间隔,采用橄榄球式等姿势能提高哺乳效率。避免过度依赖安抚性哺乳,哺乳间隙可进行肌肤接触满足情感需求。

5、家庭支持:

家人协助记录哺乳时间、观察大小便量,有助于判断喂养是否充足。职场妈妈背奶期间需定时挤奶,冷藏母乳需标注时间并按先进先出原则使用。

哺乳期母亲每日需增加500千卡热量摄入,多食用鲫鱼豆腐汤、核桃黑芝麻糊等催乳食物,避免韭菜、山楂等可能回奶的食材。保持每天30分钟散步等温和运动,穿着无钢圈哺乳文胸预防乳腺管压迫。建立固定哺乳角有助于放松身心,哺乳前后温水清洁乳头即可,过度消毒反而不利宝宝肠道菌群建立。若出现乳头皲裂可涂抹纯羊脂膏,持续胀痛发热需及时排查乳腺炎。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必须在规定时间喝完吗?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常用于肠道准备的药物,通常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喝完,以确保其最佳效果。这种药物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水分,软化粪便并促进肠道排空,为结肠镜检查或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如果未在规定时间内喝完,可能会影响肠道准备的效果,导致检查或手术无法顺利进行。

1、药物作用机制: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通过渗透作用增加肠道内的水分,使粪便软化并加速肠道蠕动。其成分中的电解质能够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在规定时间内喝完药物,可以确保药物在肠道内充分作用,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

2、肠道准备的重要性: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或手术前的关键步骤。未在规定时间内喝完药物,可能导致肠道清洁不彻底,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肠道内残留的粪便可能会遮挡病变部位,增加漏诊或误诊的风险。

3、服用时间与效果: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通常需要在检查前4-6小时内喝完。服用时间过短可能导致药物作用不充分,肠道清洁效果不佳;服用时间过长可能引起不适,如腹胀、恶心等症状。严格按照医嘱时间服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4、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时,建议每10-15分钟喝250ml药液,直到喝完规定剂量。服药期间应避免进食固体食物,以清水或清汤为主。服药后可能会出现轻度腹泻,这是正常现象,表明药物正在发挥作用。

5、特殊情况处理:对于部分患者,如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时需特别注意。老年人可能因吞咽困难或行动不便而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喝完药物,家属应协助其完成服药。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电解质紊乱。

在日常饮食中,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高纤维、油腻或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肠道通畅。服药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不适。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痒疹 淋巴水肿 慢性喉炎 产后尿潴留 肠吸收不良 慢性荨麻疹 肾动静脉瘘 细菌性肝脓肿 十二指肠损伤 脑外伤后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