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感冒

感冒咳嗽低烧不退是什么原因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朋友发烧不退怎么办?

小朋友发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烧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低热状态,若出现寒战需停止操作。

2、补充水分

发烧会导致体内水分加速蒸发,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每公斤体重每日补液量应达到80-100毫升,观察排尿量和尿液颜色判断补水是否充足。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冷饮,防止胃肠刺激加重脱水风险。

3、使用退热药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两种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严禁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或超剂量服药,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蚕豆病患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哮喘儿童慎用布洛芬。

4、观察伴随症状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热型变化及伴随的皮疹、呕吐、抽搐等症状。警惕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精神萎靡、颈部僵硬等危险信号,这些可能提示脑膜炎、脓毒血症等严重疾病。建议家长制作症状记录表供医生参考。

5、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应立即就诊,其他儿童出现超高热、惊厥或发热超过3天需急诊处理。就医时携带体温记录和用药史,配合医生完成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以明确感染源。

发热期间应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保持每日12-14小时睡眠,衣着宽松透气。退热后24小时内不宜剧烈运动,体温正常3天后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家长需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发热期间每2小时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若出现手脚冰凉与躯干高热并存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排查重症可能。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反复高烧不退怎么办?

宝宝反复高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就医检查和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反复高烧不退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中暑或川崎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避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适当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物理降温期间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变化。

2、补充水分

高烧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需要少量多次喂食温开水、口服补液盐或母乳。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量饮用稀释的苹果汁。每次喂水量根据年龄调整,1岁以下每次10-15毫升,1-3岁每次20-30毫升。观察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

3、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常见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和双氯芬酸钠栓剂。不同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记录退热效果和持续时间。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或超剂量用药。

4、就医检查

持续高烧超过72小时,或伴随嗜睡、抽搐、皮疹、颈部僵硬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等检查,必要时做血培养或腰椎穿刺。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即需急诊处理,不可自行用药。

5、病因治疗

确诊为细菌感染时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通常采取对症治疗,流感可用奥司他韦。川崎病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记录体温曲线变化,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

保持宝宝卧床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流质食物。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每日开窗通风2-3次。退热后24-48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观察有无复发迹象。定期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发热性疾病,接触传染病患者后需隔离观察。体温恢复正常后仍建议复查血象,排除潜在感染病灶。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高热不退怎么办?

宝宝高热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就医检查和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高热不退通常由感染性因素、免疫反应、环境温度过高、脱水、中枢体温调节异常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较为适宜。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适当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物理降温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30分钟复测一次。

2、补充水分

高热会导致大量水分通过皮肤蒸发丢失,需要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口服补液盐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增加哺乳频率。观察宝宝尿量变化,若6小时内无排尿或尿色深黄,提示存在脱水可能。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防止呕吐。可适当给予稀释的果汁或米汤补充电解质。

3、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两种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后30-60分钟复测体温,记录退热效果。严禁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禁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药物退热需配合物理降温措施。

4、就医检查

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反复升至40摄氏度以上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等检查判断感染类型。特殊情况下需做血培养、胸片或腰椎穿刺等进一步检查。就诊时需详细告知发热起始时间、最高体温、伴随症状、用药情况等信息。

5、病因治疗

明确病因后需针对性治疗,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中耳炎、肺炎等局部感染需配合专科治疗。热性惊厥患儿需预防性使用地西泮。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需要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所有治疗方案需严格遵循医嘱执行。

家长需保持冷静,持续监测宝宝精神状态、食欲、活动度等一般情况。发热期间准备体温计、退热药、温水等物品。记录体温变化曲线和用药时间。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面食为主,避免油腻食物。恢复期注意保暖但不宜过度包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出现嗜睡、抽搐、皮疹、呼吸困难等危险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平时可通过接种疫苗、均衡营养、规律作息等方式增强宝宝免疫力。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4岁儿童高烧不退怎么办?

4岁儿童高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就医检查和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高烧不退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中耳炎、肺炎、川崎病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儿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物理降温适合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情况,若持续高热需结合其他措施。

2、补充水分

高热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家长需每15-20分钟给儿童饮用少量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情况,若4小时内无排尿或尿量极少,可能存在脱水风险。可适量给予稀释果汁、米汤等易吸收液体,避免含糖饮料刺激胃肠。

3、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儿童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两种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39摄氏度以上或反复发热超过72小时须及时就医。

4、就医检查

当高热伴随精神萎靡、皮疹、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儿科急诊。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判断感染类型,必要时需拍摄胸片排除肺炎。持续5天以上不明原因发热需考虑特殊病原体感染或免疫性疾病。

5、病因治疗

确诊细菌性扁桃体炎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支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川崎病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配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期间每日监测体温曲线变化,记录发热时间与热型特征供医生参考。

家长应保持儿童卧床休息,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及生冷食品。发热期间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注意观察有无手脚发凉、皮肤花斑等循环不良表现。退热后仍须密切观察3天,防止病情反复。若儿童出现嗜睡、拒食、尿量明显减少等异常表现,无论体温是否下降都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增强体质,流感季节前可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支原体发烧不退怎么办?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不退可通过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通常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免疫力低下、接触污染物、合并细菌感染、治疗不规范等原因引起。

1、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支原体有较强抑制作用。该药物通过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作用,适用于敏感菌株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肝功能异常者慎用。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2、多西环素

多西环素属于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能有效穿透支原体细胞膜。适用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的支原体肺炎,但8岁以下儿童及孕妇禁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光敏反应和食管刺激,建议服药后保持直立姿势。

3、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作为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抑制DNA旋转酶阻断支原体复制。适用于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的复杂病例,但18岁以下青少年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肌腱炎和神经系统症状,用药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4、布洛芬

布洛芬是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用于支原体感染伴随的高热症状,能同时缓解头痛和肌肉酸痛。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不宜与抗凝药物联用。体温超过38.5℃时短期使用。

5、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挥解热作用。适用于不能耐受布洛芬的患者,但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肝损伤。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支原体感染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室内保持50%-60%湿度,定时开窗通风。发热期每4小时监测体温,退热后仍须观察3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7-8小时睡眠。出现持续高热、胸痛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日常注意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免疫力低下者可接种肺炎疫苗预防混合感染。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疟疾 龋齿 脱发 体癣 肠套叠 肛门息肉 病毒性肝炎 风湿性舞蹈病 眶下间隙感染 肺炎球菌性肺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