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白癜风

白癜风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胃癌病人该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胃癌病人可根据病情恢复阶段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低强度有氧操、上肢抗阻训练等体育锻炼方式。术后早期应以低强度活动为主,随身体恢复逐渐增加运动量。

1、散步

胃癌术后初期推荐每日10-15分钟平地散步,可分2-3次完成。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预防术后肠粘连,改善心肺功能。需避免餐后立即运动,行走时保持匀速,出现头晕或切口疼痛应立即停止。术后3个月可逐步延长至每日30分钟,选择公园等空气清新场所。

2、太极拳

24式简化太极拳适合术后3个月以上的患者。其缓慢连贯的动作能改善平衡能力,调节呼吸节奏,缓解治疗带来的焦虑情绪。练习时需避免深蹲动作,单腿支撑时间不超过5秒。建议在专业教练指导下每周练习3-4次,每次20分钟为宜。

3、八段锦

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等动作对消化系统有针对性调节作用。练习时保持自然呼吸,每个动作重复6-8次为宜。胃癌全胃切除患者需注意避免腹压过大动作,术后6个月开始练习较安全。

4、低强度有氧操

选择坐姿或靠墙进行的低冲击有氧操,心率控制在220-年龄×50%-60%范围内。动作以踏步、摆臂为主,配合腹式呼吸训练。化疗期间可改为床边肢体伸展运动,每次15分钟,每周2-3次有助于维持肌肉量。

5、上肢抗阻训练

使用1-2公斤小哑铃或弹力带进行上肢训练,重点锻炼三角肌、肱二头肌等部位。每周2次,每组动作8-12次,共2-3组。能改善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但需避开PICC置管侧肢体,术后2个月经医生评估后开始。

胃癌患者运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运动前后各进行5-10分钟热身与放松。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下运动,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术后1年内禁止游泳、球类等剧烈运动,每3个月复查时需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运动方案。营养支持方面应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出现体重持续下降、黑便或持续腹痛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就医。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坐骨神经痛体育锻炼有用吗?

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科学体育锻炼通常有缓解作用,主要方式包括核心肌群训练、低强度有氧运动、柔韧性练习、水中运动及姿势矫正训练。

1、核心训练

强化腹横肌和多裂肌等深层肌群能改善腰椎稳定性。平板支撑、鸟狗式等动作可减轻神经压迫,训练时应避免腰部塌陷,每组维持15-30秒,每周3-4次。研究显示持续8周核心训练可使疼痛评分降低40%。

2、有氧运动

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中运动利用浮力减少脊柱负荷,水温维持在28-32℃效果更佳。建议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活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

3、柔韧练习

梨状肌拉伸可缓解坐骨神经卡压,仰卧位屈膝交叉拉伸每次保持30秒。腘绳肌牵拉采用坐位体前屈,注意避免弹振式拉伸。瑜伽中的猫牛式能动态放松腰骶部筋膜。

4、水中疗法

水中步行训练结合浮力带使用,水深建议齐胸位置。水阻力可增强肌肉力量而不增加关节负担,水温的热效应能缓解肌肉痉挛。每次训练20-30分钟,每周2-3次为宜。

5、姿势调整

麦肯基疗法中的腰部伸展训练可改善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神经压迫。日常采用腰椎支撑坐垫,避免久坐超过50分钟。睡眠时侧卧屈膝姿势能减少神经张力。

运动康复需遵循疼痛耐受原则,急性发作期应暂停训练。建议结合物理治疗师指导制定个性化方案,逐步增加运动强度。补充维生素B族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神经修复,保持每日30克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便秘导致的腹压增高。睡眠时使用膝盖垫枕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提重物时扭转腰部。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需立即就医。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体育锻炼治疗糖尿病的原因?

体育锻炼治疗糖尿病主要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代谢、控制体重、调节血脂和增强心血管功能等方式发挥作用。

1、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能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细胞更有效地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肌肉收缩时会激活葡萄糖转运蛋白,不依赖胰岛素即可将葡萄糖摄入细胞内,这一机制可降低血糖水平并减轻胰腺负担。

2、促进葡萄糖代谢:

运动时肌肉能量消耗增加,需要大量葡萄糖供能。运动后肌肉和肝脏会加速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持续运动还能提高基础代谢率,使机体在静息状态下也能维持较高的葡萄糖消耗。

3、控制体重:

规律运动可消耗多余热量,减少内脏脂肪堆积。腹部脂肪减少能降低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水平,这些炎症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体重下降5%-10%即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4、调节血脂:

有氧运动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分解。血脂异常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运动改善血脂谱后可间接增强胰岛素作用效果,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风险。

5、增强心血管功能:

糖尿病易并发心血管疾病,运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这些作用可预防糖尿病心肌病变,同时提高机体携氧能力,使患者能耐受更长时间的运动治疗。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可分次进行。配合抗阻训练能更好增加肌肉量。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注意足部保护,穿着透气运动鞋。运动需循序渐进,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合理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2%,是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重要组成。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平衡训练和间歇训练。这些方法各有特点,能够针对不同的健康目标提供支持。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通过持续的中等强度活动提升心肺功能。常见形式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控制体重和增强耐力。

2、力量训练:力量训练通过对抗阻力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常见方式包括举重、弹力带训练和自重训练如俯卧撑、深蹲。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重点锻炼主要肌群,能够提升基础代谢率,预防肌肉流失和骨质疏松。

3、柔韧性练习:柔韧性练习通过拉伸动作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弹性。常见形式包括瑜伽、普拉提和静态拉伸。每周进行2-3次柔韧性练习,能够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姿势,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4、平衡训练:平衡训练通过特定动作增强身体稳定性和协调性。常见方式包括单腿站立、太极拳和平衡板训练。每周进行2-3次平衡训练,能够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跌倒,尤其对老年人具有重要意义。

5、间歇训练:间歇训练通过高强度与低强度交替进行的方式提升运动效率。常见形式包括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冲刺间歇训练。每周进行1-2次间歇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心肺功能、燃烧脂肪和增强运动耐力。

体育锻炼应结合个人身体状况和目标进行合理规划,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确保运动安全。饮食方面,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如鸡胸肉、全麦面包和坚果。运动前后适当补充水分,避免高糖饮料。运动后可通过拉伸和按摩放松肌肉,促进恢复。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体育锻炼过程中疲劳产生的原因?

体育锻炼过程中疲劳产生的原因可能由能量消耗过度、乳酸堆积、神经系统疲劳、电解质失衡、心理压力等因素引起。

1、能量消耗:运动时身体需要大量能量支持肌肉收缩,主要依赖糖原和脂肪分解供能。当糖原储备不足时,肌肉无法获得足够能量,导致疲劳感。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如香蕉、能量棒等,可缓解能量不足。

2、乳酸堆积:高强度运动时,肌肉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堆积在肌肉中导致酸胀和疲劳。通过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促进乳酸代谢,或进行拉伸放松肌肉,可减少乳酸堆积。

3、神经系统疲劳:长时间运动使神经系统持续兴奋,导致神经递质消耗和传导速度下降,表现为反应迟钝和肌肉无力。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训练,有助于神经系统恢复。

4、电解质失衡:运动中大量出汗导致钠、钾等电解质流失,影响肌肉收缩和神经传导。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食物如椰子水、橙子等,可维持电解质平衡。

5、心理压力:运动目标过高、竞争压力大等因素可能引发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下降和动力不足。调整运动计划、设定合理目标,并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心情,有助于缓解心理疲劳。

合理搭配饮食与运动计划是预防和缓解运动疲劳的关键。运动前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等,提供充足能量;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促进肌肉恢复。同时,根据个人体能状况制定适度的运动计划,避免过度训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升运动表现和减少疲劳感。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股癣 膀胱炎 卵巢炎 鼻骨骨折 食管异物 肝血管肉瘤 骨膜外骨肉瘤 疱疹性咽峡炎 成人T细胞白血病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