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 膀胱炎

膀胱炎不治疗会怎么样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老年膀胱炎要怎样治疗?

老年膀胱炎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热敷缓解、使用抗生素、中药调理、膀胱灌注等方式治疗。老年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水习惯

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建议每日分次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避免饮用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排尿后注意会阴清洁,可降低细菌定植概率。对于存在尿失禁的老年人,家长需协助定时排尿并保持局部干燥。

2、热敷缓解

下腹部热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膀胱痉挛引起的疼痛。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包裹毛巾后敷于耻骨上方,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家长需特别监测皮肤状况。

3、使用抗生素

细菌性膀胱炎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这些药物可抑制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腹泻等不良反应。复杂感染可能需根据尿培养结果调整用药。

4、中药调理

慢性膀胱炎可配合八正颗粒、热淋清胶囊、三金片等中成药,具有清热利湿功效。部分中药含车前草、金钱草等成分,能缓解尿频尿急症状。服用期间应避免辛辣饮食,脾胃虚寒者需谨慎使用。

5、膀胱灌注

间质性膀胱炎可采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通过修复膀胱黏膜屏障减轻疼痛。该操作需由泌尿外科医生实施,每周1次,4-6次为1疗程。灌注后可能出现短暂尿频,家长需协助记录排尿情况。

老年膀胱炎患者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衣,避免长时间憋尿。饮食可适量增加蔓越莓汁、冬瓜汤等利尿食物,限制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摄入。合并糖尿病或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时,家长需督促规律用药并定期复查尿常规。若出现发热或血尿应立即就医,防止进展为肾盂肾炎。

李青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膀胱炎的症状与治疗?

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不适,可通过生活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尿路梗阻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针对性处理。

1、尿频尿急

膀胱炎患者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每次尿量减少,伴有急迫感。这与膀胱黏膜受刺激后敏感性增高有关。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避免摄入咖啡因饮料。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需就医排查是否合并肾盂肾炎。

2、排尿灼痛

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出现烧灼样疼痛,常见于细菌性膀胱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同时保持会阴清洁,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减少肠道细菌污染风险。

3、下腹坠胀

膀胱充盈时出现耻骨上区压迫感或隐痛,排尿后可能缓解。急性期建议热敷下腹部,水温不超过40℃。避免久坐压迫膀胱,每2小时起身活动。若疼痛放射至腰背部,需警惕上行感染可能。

4、血尿

部分患者可见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镜下血尿,多因炎症导致膀胱毛细血管破裂。可配合医生进行尿常规、尿培养检查,排除结石或肿瘤。出血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氨甲环酸片,但需在医生监督下使用。

5、尿液浑浊

炎症分泌物增多时尿液可出现絮状沉淀或异味。建议留取晨起中段尿送检,明确病原体类型。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反复发作患者可考虑使用蔓越莓提取物制剂调节尿路环境。

膀胱炎患者每日饮水量应分次摄入,保持均匀排尿间隔。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使用香皂清洗会阴。急性期暂停游泳、骑行等运动,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锻炼。饮食宜清淡,限制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若72小时内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寒战、腰痛,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黄钟明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膀胱炎是怎么发生的呢?

膀胱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不良生活习惯、医源性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解除梗阻、增强免疫力、调整生活方式、规范医疗操作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膀胱炎最常见的病因,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膀胱。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多饮水促进排尿。

2、尿路梗阻

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等因素可能导致尿流不畅,尿液滞留易引发感染。患者可伴有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需通过解除原发病因改善症状,如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或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结石。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膀胱炎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4、不良生活习惯

饮水过少、习惯性憋尿、会阴卫生不佳等行为都可能诱发膀胱炎。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轻微尿路刺激症状。改善措施包括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定时排尿、便后从前向后擦拭等。

5、医源性因素

导尿、膀胱镜检查等医疗操作可能损伤尿道黏膜,带入病原体。患者可能在操作后1-2天内出现症状。预防需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预防性使用呋喃妥因肠溶片。出现症状后需及时进行尿培养检查。

膀胱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作息以提高免疫力。女性应注意经期卫生,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反复发作或症状持续超过3天者需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李青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引起膀胱炎的原因有哪些?

膀胱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不良卫生习惯、化学刺激等原因引起。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或下腹部疼痛。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膀胱炎最常见的原因,大肠埃希菌占多数。细菌通过尿道逆行进入膀胱,在膀胱黏膜繁殖引发炎症。患者可能出现排尿灼热感、尿液浑浊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同时增加水分摄入促进细菌排出。

2、尿路梗阻

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因素导致尿液排出不畅,残余尿量增加易滋生细菌。这类患者常伴有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前列腺增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必要时需手术解除梗阻。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降低机体抵抗力。膀胱黏膜防御功能减弱,条件致病菌可能引发感染。这类患者易反复发作,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4、不良卫生习惯

憋尿、饮水不足、会阴清洁不当等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生,性活动后未及时排尿也可能诱发。改善生活习惯如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定时排尿、从前向后擦拭等可有效预防。

5、化学刺激

避孕套、杀精剂、某些沐浴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刺激膀胱黏膜。放射治疗也可能损伤膀胱组织引发炎症。表现为排尿不适但尿培养阴性,需停用可疑产品,严重时遵医嘱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缓解症状。

预防膀胱炎需保持每日充足饮水,避免长时间憋尿,注意会阴部清洁。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往后擦拭,性活动后及时排尿。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公共场所盆浴。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腰痛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肾盂肾炎。日常可适量食用蔓越莓制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可能有助于抑制细菌黏附膀胱壁。

李青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男性腺性膀胱炎如何治疗?

男性腺性膀胱炎可通过药物治疗、膀胱灌注、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腺性膀胱炎可能与尿路感染、膀胱结石、长期导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1、药物治疗

腺性膀胱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若存在膀胱痉挛,可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缓解症状。合并血尿时可配合云南白药胶囊止血。用药期间需避免饮酒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膀胱灌注

对于反复发作的腺性膀胱炎,可采用膀胱药物灌注治疗。常用灌注药物包括透明质酸钠溶液、肝素钠溶液等,帮助修复膀胱黏膜屏障。灌注前需排空膀胱,灌注后需保留药液15-30分钟,每周治疗1-2次,疗程根据病情调整。

3、物理治疗

局部热敷或低频电刺激有助于缓解膀胱区疼痛不适。超短波治疗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建议每日进行盆底肌训练,采用凯格尔运动增强膀胱控制能力,每次收缩维持5-10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

4、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养成定时排尿习惯,排尿间隔不超过3小时。注意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饮食中增加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限制辛辣食物摄入。

5、手术治疗

对于合并膀胱颈梗阻或膀胱黏膜广泛病变者,可考虑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严重病例可能需行膀胱扩大成形术,术后需长期随访。所有手术方案需经泌尿外科评估,术后需留置导尿管并预防感染。

腺性膀胱炎患者应建立排尿日记记录尿量及症状变化,每3-6个月复查膀胱镜。避免久坐和自行车骑行等压迫会阴部的活动,冬季注意腰部保暖。若出现发热或血尿加重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建议配偶同步进行泌尿系统检查以排除交叉感染风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概率。

李青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热门标签

登革热 脊柱肿瘤 氯气中毒 颞叶肿瘤 脐带绕颈 急性乳突炎 肌皮神经损伤 迟发性运动障碍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