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科

强骨生血口服液是中药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上热下寒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上热下寒可通过艾灸足三里、关元、涌泉等穴位调理,通常由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肝气郁结等因素引起。

1、足三里:足三里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艾灸此穴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促进消化吸收。艾灸时可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脾胃虚弱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关元:关元穴是补肾阳的关键穴位,艾灸此穴有助于温补肾阳,改善下寒症状。艾灸时可采用隔姜灸法,每次20-30分钟,隔日一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肾阳不足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

3、涌泉:涌泉穴是引火归元的重要穴位,艾灸此穴有助于引火下行,改善上热症状。艾灸时可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肝气郁结常表现为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4、三阴交:三阴交是调理肝脾肾的重要穴位,艾灸此穴有助于调和肝气,改善上热下寒症状。艾灸时可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肝气郁结常表现为胸胁胀痛、情绪波动等症状。

5、命门:命门穴是补肾阳的重要穴位,艾灸此穴有助于温补肾阳,改善下寒症状。艾灸时可采用隔姜灸法,每次20-30分钟,隔日一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肾阳不足常表现为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上热下寒的调理需结合饮食和运动,建议多食用温补食物如羊肉、生姜、红枣等,避免生冷寒凉食物。适量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改善体质。艾灸调理期间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艾灸除湿气灸部位有哪些?

艾灸除湿气可通过灸足三里、关元、中脘、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实现。这些穴位分别位于腿部、腹部和脚部,具有调理脾胃、温阳化湿的作用。

1、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艾灸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化湿利水,适合湿气重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艾灸时可采用艾条悬灸,每次15-20分钟,每周3-4次。

2、关元:位于下腹部,脐下3寸。艾灸关元可温阳散寒、化湿通络,适用于湿气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艾灸时可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每周2-3次。

3、中脘:位于上腹部,脐上4寸。艾灸中脘可健脾化湿、和胃降逆,适合湿气导致的胃脘胀满、恶心呕吐。艾灸时可采用艾条悬灸,每次15分钟,每周3次。

4、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艾灸阴陵泉可健脾利湿、通经活络,适用于湿气引起的下肢水肿、关节酸痛。艾灸时可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每周2-3次。

5、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艾灸三阴交可健脾祛湿、调经止痛,适合湿气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艾灸时可采用艾条悬灸,每次15分钟,每周3次。

湿气重的人群在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薏米、红豆、山药等健脾祛湿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适当进行瑜伽、太极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潮湿环境加重湿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头疼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头疼可通过艾灸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列缺穴等部位缓解。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艾灸此处可调节头部气血;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艾灸此处可缓解偏头痛;风池穴位于后颈部,艾灸此处可舒缓颈部紧张;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艾灸此处可通经活络;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艾灸此处可缓解前额疼痛。

1、百会穴:百会穴是调节头部气血的重要穴位,艾灸此处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头痛。艾灸时使用艾条悬灸,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艾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

2、太阳穴:太阳穴是缓解偏头痛的常用穴位,艾灸此处可舒缓头部两侧的紧张感。艾灸时使用艾条悬灸,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艾灸后避免立即洗头,保持头部温暖。

3、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艾灸此处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因颈椎问题引起的头痛。艾灸时使用艾条悬灸,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艾灸后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长时间低头。

4、合谷穴:合谷穴是通经活络的重要穴位,艾灸此处可缓解全身经络不畅引起的头痛。艾灸时使用艾条悬灸,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艾灸后注意手部保暖,避免接触冷水。

5、列缺穴: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艾灸此处可缓解前额疼痛,改善因前额气血不畅引起的头痛。艾灸时使用艾条悬灸,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艾灸后注意前臂保暖,避免受风。

艾灸治疗头痛时,需结合饮食调理和适当运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绿叶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运动上可选择瑜伽、太极等舒缓运动,促进全身气血循环。艾灸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艾灸哪个部位排痰最快?

艾灸可通过肺俞穴、天突穴、膻中穴、丰隆穴、足三里等穴位排痰。艾灸排痰的原理在于通过温热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肺脏功能,从而帮助痰液排出。肺俞穴位于背部,是肺脏的背俞穴,艾灸此穴可增强肺气;天突穴位于颈部,具有宣肺利咽的作用;膻中穴位于胸部,是气之会穴,艾灸此穴可理气化痰;丰隆穴位于小腿,是化痰要穴;足三里位于腿部,具有健脾化痰的功效。

1、肺俞穴: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脏的背俞穴。艾灸肺俞穴可增强肺气,促进肺脏功能恢复,帮助痰液排出。艾灸时可采用艾条悬灸法,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温热为宜。肺俞穴艾灸适合肺气虚弱、痰多咳嗽的人群。

2、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艾灸天突穴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艾灸时可采用艾条悬灸法,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以局部温热为宜。天突穴艾灸适合咽喉不适、痰多咳嗽的人群。

3、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艾灸膻中穴可理气化痰、宽胸利膈。艾灸时可采用艾条悬灸法,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温热为宜。膻中穴艾灸适合胸闷气短、痰多咳嗽的人群。

4、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艾灸丰隆穴具有化痰降逆、健脾利湿的作用。艾灸时可采用艾条悬灸法,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温热为宜。丰隆穴艾灸适合痰湿体质、痰多咳嗽的人群。

5、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艾灸足三里可健脾化痰、增强体质。艾灸时可采用艾条悬灸法,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温热为宜。足三里艾灸适合脾胃虚弱、痰多咳嗽的人群。

艾灸排痰的同时,建议配合饮食调理,如多喝温水、食用梨、枇杷等润肺化痰的食物。适当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等,有助于增强肺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等不良行为,有助于痰液排出。若痰液持续增多或伴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菊花菜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菊花菜是一种富含营养的绿叶蔬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其主要功效包括辅助消化、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以及护眼、利尿等作用。在日常饮食中适量食用菊花菜,不仅能够增加营养摄入,还可助力维持身体健康。 1、菊花菜的营养价值 菊花菜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镁、钙、铁等矿物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视觉功能,保护角膜健康;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并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维生素K则有助于促进血液凝固,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菊花菜中的膳食纤维还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改善消化功能。 2、菊花菜的主要功效 ①辅助消化:菊花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肠道菌群,预防便秘问题。另外,它还能吸收部分肠道毒素,有一定的排毒功效。 ②增强免疫力:菊花菜中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酚化合物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增强免疫力,帮助抵御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③护眼:维生素A和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成分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通过减缓眼部老化和抗蓝光作用,降低患视力退化的风险。 ④利尿消肿:菊花菜中含有钾离子,能够促进体内多余盐分和水分的排出,适合于水肿情况或高盐饮食者。 ⑤抗氧化抗衰老:菊花菜富含黄酮、槲皮素等植物化学物质,这些成分能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可预防细胞老化及与氧化应激相关的慢性病。 3、如何食用菊花菜 菊花菜口感清香,食用方法多样,既可清炒,也可用作汤类食材,还可凉拌或用于火锅配菜。推荐以下三种健康做法: 清炒菊花菜:将菊花菜洗净切段,配以少许蒜片翻炒,保留原汁原味。 菊花菜瘦肉汤:将菊花菜与瘦肉滚煮成清汤,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凉拌菊花菜:用开水焯熟后加入芝麻酱、少许盐和麻油,搅拌均匀食用,清新爽口。 菊花菜适合大部分人群,但因其凉性特质,脾胃虚寒或易腹泻者不宜多食。食用前务必清洗干净以去除泥沙和农药残留。 菊花菜凭借其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功效,已成为一种兼具健康价值和美味的蔬菜。适量食用可为身体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同时搭配多样化的饮食习惯,助力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软下疳 膀胱肿瘤 肛门瘙痒 间质性肾炎 急性乳腺炎 皮脂腺增生 输卵管肿瘤 败血症型鼠疫 急性淋巴管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