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肝功能总胆红素高是什么病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怎么进行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主要通过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肝脏弹性检测、尿液检测、病理活检等方式进行。

1、血液检测

血液检测是肝功能检查的核心方法,通过抽取静脉血分析血清中的酶类、蛋白质、胆红素等指标。常用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评估胆管功能,总蛋白和白蛋白体现肝脏合成能力,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显示胆汁代谢状况。部分医院会组合成肝功能套餐,包含10余项相关指标。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能观察肝脏形态结构,检测脂肪肝、肝硬化等病变。CT和磁共振成像对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和血管关系。超声弹性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能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分期有重要参考价值。

3、肝脏弹性检测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判断纤维化分期,操作简便且重复性好。受控衰减参数可同步评估肝脏脂肪变程度。该检查无需穿刺,适合长期随访监测,但受肥胖、肋间隙狭窄等因素影响时准确性可能下降。

4、尿液检测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检测有助于黄疸病因鉴别。尿蛋白定量对肝病合并肾损伤有提示作用。某些遗传代谢性肝病可通过尿液中特殊代谢产物筛查,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铜排泄量显著增高。

5、病理活检

经皮肝穿刺活检是评估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在超声引导下获取少量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适用于病因不明肝病、慢性肝炎分级分期、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评估等。需注意凝血功能异常、大量腹水等情况属于禁忌证。

进行肝功能检查前应保持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检查当日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抽血和影像检查。长期服药者需告知医生药物史,部分药物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备孕或妊娠期女性需特别说明,避免放射性检查。慢性肝病患者建议建立检查档案,定期监测指标变化。日常注意均衡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滥用药物和保健品,减少肝脏代谢负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复查。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肝功能检查要空腹吗?

肝功能检查通常需要空腹8-12小时。空腹状态有助于避免饮食对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的干扰,主要影响因素有检查项目要求、进食后生理变化、药物代谢、个体差异、急诊特殊情况等。

肝功能检查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容易受食物影响。进食后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可能导致血清浑浊,干扰光学检测结果。高脂饮食可能暂时性升高谷丙转氨酶水平,高蛋白饮食可能影响血氨检测准确性。部分检查如胆汁酸测定对空腹要求更为严格,餐后2小时胆汁酸水平可能升高数倍。

部分特殊情况下非空腹状态也可进行检查。急诊患者或婴幼儿无法长时间禁食时,医生会根据临床需要调整解读标准。某些慢性肝病随访项目如仅监测已知稳定的指标,可能无须严格空腹。但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若发现异常值仍需空腹复查确认。服用维生素C或部分抗生素等药物时,即使空腹也可能干扰结果。

检查前3天应避免饮酒和高脂饮食,空腹期间可少量饮水。若需同时进行血糖、血脂检测,空腹时间需同步满足所有项目要求。检查后应及时进食避免低血糖,长期服药者需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时间。肝功能异常者应定期复查并完善病毒性肝炎、超声等进一步检查。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化验肝功能能查出什么?

化验肝功能能查出肝脏的代谢功能、合成功能、解毒功能等异常情况,主要有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异常、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胆汁淤积等指标变化。

1、转氨酶升高

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升高。常见的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轻度升高可能与熬夜、饮酒等生活习惯有关,显著升高则提示可能存在急性肝损伤。

2、胆红素异常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肝功能检查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指标可以反映胆红素代谢情况。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溶血性疾病、胆道梗阻或肝细胞性黄疸。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时也会表现为胆红素轻度升高。

3、白蛋白降低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运输物质的功能。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长期白蛋白降低可能导致水肿、腹水等症状。营养不良、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都可能引起白蛋白降低。

4、凝血功能异常

肝脏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当肝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肝硬化、重症肝炎等疾病常伴有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

5、胆汁淤积

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是反映胆汁淤积的敏感指标。这些酶类主要存在于胆管上皮细胞,当胆管阻塞或胆汁排泄受阻时,血清中这些酶的水平会升高。胆结石、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都可能引起胆汁淤积指标的异常。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但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饮酒、合理用药、控制体重,这些都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如果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疾病,特别是对于有肝病家族史、长期服药或酗酒等高危人群。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肝功能正常会有肝硬化吗?

肝功能正常也可能存在肝硬化。肝硬化早期肝功能检查可能显示正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肝功能会逐渐异常。肝硬化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等原因引起。

1、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硬化的常见原因。病毒长期复制可引发慢性肝炎,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直至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临床常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索磷布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

2、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最终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症状包括肝肿大、黄疸、腹水等。治疗关键在于严格戒酒,可配合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严重者需考虑肝移植。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异常因素可导致肝脏脂肪堆积,部分患者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而形成肝硬化。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治疗以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主,可配合使用维生素E、吡格列酮等药物。

4、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可导致肝脏免疫损伤,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疲劳、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常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熊去氧胆酸对胆汁淤积性肝病有一定疗效。

5、胆汁淤积性肝病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导致胆汁排泄障碍,长期胆汁淤积可引发肝硬化。患者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黄疸、脂肪泻等。治疗可使用熊去氧胆酸、奥贝胆酸等药物,严重胆管狭窄可考虑内镜或手术治疗。

肝硬化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定期体检尤为重要。建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饮酒,接种乙肝疫苗。已确诊肝病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肝纤维化扫描或肝活检评估病情。出现腹胀、下肢水肿、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高蛋白、低脂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过硬、刺激性食物。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婴儿胆红素高怎么治疗?

婴儿胆红素高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母乳喂养调整、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多与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感染、遗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1、光疗

蓝光照射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安全有效方法,通过光异构作用将脂溶性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产物排出。需使用专用蓝光灯箱,照射时遮盖婴儿眼睛及会阴部,治疗期间监测体温及胆红素水平变化。光疗适用于中度黄疸且无并发症的患儿。

2、药物治疗

苯巴比妥可诱导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代谢,白蛋白能结合游离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茵栀黄口服液含栀子、黄芩等成分有助于利胆退黄。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与光疗同时进行时引发青铜症。药物治疗多作为光疗的辅助手段。

3、换血疗法

当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阈值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需采用双倍血容量换血术快速清除致敏红细胞和抗体。适用于Rh溶血病、严重败血症等危急情况。术后需监测血红蛋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

4、母乳喂养调整

母乳性黄疸患儿可暂停母乳3天后改为少量多次喂养,保证每日8-12次哺乳频次。哺乳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喂养不足导致的黄疸需加强喂养量,必要时补充配方奶保证每日体重增长达标。

5、病因治疗

感染性黄疸需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遗传代谢病需特殊配方奶喂养。胆道闭锁患儿需在60天内行葛西手术,溶血性疾病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病因治疗是预防胆红素脑病和远期后遗症的关键措施。

家长应每日观察婴儿皮肤黄染范围是否超过躯干中线,监测大便颜色及精神状态。保持室温26-28℃避免低体温加重黄疸,喂养后竖抱拍嗝减少吐奶。出院后定期随访胆红素水平,若出现拒奶、嗜睡、肌张力异常等表现须立即就医。生理性黄疸多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迟至3-4周,持续黄疸需排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病因。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热门标签

肝肿瘤 呼吸异常 声带息肉 急性肝衰竭 胃良性肿瘤 阿-斯综合征 肠系膜裂孔疝 肺泡微结石症 非特异性尿道炎 帽状腱膜下脓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