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流口水一般是第几天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四个月宝宝流口水怎么回事?

四个月宝宝流口水可能由生理性唾液分泌增加、口腔运动功能发育、萌牙期刺激、吞咽功能不协调、口腔感染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分泌:

四个月龄婴儿唾液腺开始发育成熟,每日分泌量可达200-240毫升。此阶段宝宝吞咽功能尚未完善,无法及时咽下过量唾液,导致自然外流。随着月龄增长,6-7个月时吞咽协调能力提升,流涎现象会逐渐改善。

2、口腔运动:

此月龄宝宝开始频繁进行吮吸、咀嚼等口腔探索行为,刺激唾液分泌。特别是引入牙胶或手部放入口腔时,机械刺激会显著增加唾液量。建议提供安全牙胶满足口欲期需求,同时注意及时擦拭保持皮肤干燥。

3、萌牙前兆:

部分婴儿在乳牙萌出前2-3个月会出现流涎增多,伴随牙龈红肿、啃咬物品等症状。第一颗乳牙多在6个月左右萌出,但个体差异较大。可轻柔按摩牙龈缓解不适,使用冰镇牙胶帮助镇静。

4、吞咽协调:

婴儿吞咽反射需到6月龄才完全成熟。四个月时舌咽神经调控尚不完善,唾液蓄积后易从口角溢出。可通过俯卧位练习抬头、逗引发音等训练增强口腔肌肉控制力,促进神经发育。

5、病理性因素:

口腔溃疡、疱疹性龈口炎等感染会导致唾液分泌异常增多,通常伴有拒食、哭闹、发热等症状。鹅口疮可见口腔黏膜白色凝乳状斑块。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使用粗糙毛巾擦拭加重刺激。

日常护理需保持口周皮肤清洁干燥,使用纯棉纱布轻蘸代替擦拭,每次进食后温水清洁口腔。可佩戴纯棉围嘴及时更换,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若伴随发热、皮疹、进食量下降等异常表现,或持续超过8个月仍未见改善,建议儿科就诊排除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疾病。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有同学长期流口水怎么回事?

长期流口水可能由口腔肌肉控制异常、唾液分泌过多、神经系统疾病、口腔炎症、睡眠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

1、口腔肌肉控制异常:

口腔周围肌肉协调性差可能导致无法有效控制唾液吞咽,常见于婴幼儿发育期或脑瘫患者。可通过口腔肌肉训练改善,如吹气球、咀嚼无糖口香糖等锻炼面部肌肉群。

2、唾液分泌过多:

某些药物副作用或妊娠期激素变化会刺激唾液腺过度分泌。胃食管反流疾病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导致唾液量增加。建议排查药物因素并进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

3、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影响吞咽反射弧。这类患者常伴有肢体震颤、肌张力改变等典型症状,需神经科专科评估。

4、口腔炎症:

龋齿、牙龈炎等口腔感染会刺激唾液分泌作为保护机制。典型表现为口腔异味、牙龈出血,通过牙周治疗和抗菌漱口水可缓解症状。

5、睡眠姿势不当:

侧卧或俯卧时重力作用使唾液易从口角溢出。建议调整睡姿为仰卧位,使用护颈枕保持气道通畅,严重者可尝试口腔防护器。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餐后及时漱口避免食物残渣刺激。可适量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片促进唾液吞咽反射,但需避免过度刺激唾液腺。进行吹奏乐器等面部肌肉训练,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若伴随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口腔颌面外科。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手足口病宝宝不吃奶怎么办?

手足口病宝宝不吃奶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缓解口腔疼痛、补充水分、营养替代和就医评估等方式改善。该症状通常由口腔疱疹疼痛、食欲下降、吞咽困难、发热消耗和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选择流速缓慢的奶嘴或改用小勺喂食,避免奶嘴摩擦口腔溃疡。将奶液温度控制在37℃左右,过冷过热均会刺激创面。少量多次喂养,单次喂奶量减少至平时1/3,间隔时间缩短至1-2小时。

2、缓解口腔疼痛:

进食前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疱疹处可涂抹医生开具的溃疡凝胶。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食物,奶液中可添加少量米粉降低流动性。使用医用硅胶指套轻柔按摩牙龈缓解不适。

3、补充水分:

通过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每15分钟喂5-10毫升温水。可尝试冷藏的菊花茶、苹果汁等清淡饮品。观察尿量每天应达6-8次,防止脱水引发病情加重。

4、营养替代:

暂时用米汤、藕粉、婴儿营养米粉等流质替代部分奶量。选择高能量营养补充剂需咨询冲泡浓度调整为正常值的2/3。酸奶等低温乳制品可能更易被接受。

5、就医评估:

持续24小时拒食或尿量明显减少需及时就诊,排查疱疹性咽峡炎等并发症。出现嗜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急诊。重度脱水可能需静脉补液支持治疗。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减少皮肤刺激,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恢复期可尝试添加南瓜泥、香蕉泥等温和辅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密切观察手掌、足底新发皮疹情况,隔离期不少于症状消失后7天。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帕金森病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帕金森病患者流口水可能由唾液分泌过多、吞咽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口腔肌肉僵硬、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唾液分泌过多:帕金森病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刺激唾液腺过度分泌。可通过调整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来改善,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吞咽功能减退:疾病进展会损害吞咽反射功能,使唾液积聚在口腔。建议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如头颈部姿势调整、吞咽肌群锻炼等非药物干预。

3、药物副作用:部分治疗药物如左旋多巴可能引起口腔干燥与代偿性唾液增多。需由医生评估后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抗唾液分泌药物。

4、口腔肌肉僵硬:面部及舌部肌肉强直会影响唾液自然吞咽。肉毒毒素注射可暂时缓解局部肌肉痉挛,配合面部按摩等物理疗法效果更佳。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唾液分泌与吞咽不协调。可尝试生物反馈治疗,严重时需考虑神经调节手术干预。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坐姿进食、餐后清洁口腔、避免刺激性食物。建议每日进行唇舌操训练,用吸管小口饮水锻炼吞咽功能。若出现呛咳或反复肺炎需及时就诊,睡眠时可尝试侧卧体位减少唾液积聚。定期进行言语吞咽功能评估,根据病情进展调整康复方案,必要时使用专用唾液吸收垫保持面部干燥。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小孩磨牙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小孩磨牙流口水可能由出牙期不适、口腔感染、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睡眠姿势不当、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护理、调整睡姿、补充营养等方式缓解。

1、出牙期不适:

乳牙萌出时牙龈肿胀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同时可能引发磨牙反射。此阶段可提供磨牙胶缓解牙龈压力,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多数情况在牙齿完全萌出后症状自行消失。

2、口腔感染:

疱疹性口炎或鹅口疮等感染会导致唾液分泌异常,炎症刺激可能引发磨牙行为。通常伴随口腔黏膜红肿、进食哭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保持餐具消毒隔离。

3、神经系统发育:

婴幼儿唾液分泌调节中枢及咀嚼肌控制功能尚未成熟,睡眠时可能出现不自主磨牙伴流涎。这种情况多随年龄增长改善,白天可通过咀嚼训练促进神经肌肉协调发育。

4、睡眠姿势影响:

俯卧位或枕头过高可能压迫腮腺导致流涎,同时影响下颌位置诱发磨牙。建议选择侧卧或仰卧位,使用高度适宜的婴儿枕,睡前避免过度兴奋活动。

5、营养元素缺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或锌元素不足可能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夜间磨牙伴多汗。需检测血清钙磷水平,适量补充含锌食物如蛋黄、瘦肉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补充。

日常应注意培养孩子规律的进食习惯,避免睡前两小时内进食。适当增加胡萝卜条、苹果片等需咀嚼的食物锻炼口腔肌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减少呼吸道刺激。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拒食等情况,需及时就诊排除癫痫、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丹毒 肾病 睾丸炎 外耳炎 放射性肺炎 泌尿系结石 胆汁性腹膜炎 间歇性外斜视 毛细淋巴管瘤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