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不能吃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还会得吗?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疫苗主要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该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71感染,但手足口病还可能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接种疫苗后,虽然感染EV71的风险显著降低,但仍有可能感染其他类型病毒。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定期消毒玩具和物品等。

1、疫苗作用:手足口病疫苗主要预防EV71感染,该病毒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疫苗通过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降低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即使感染EV71,症状也较轻,重症风险显著降低。

2、其他病毒: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EV71只是其中之一。柯萨奇病毒A16型等病毒也可能导致手足口病,但这些病毒不在疫苗覆盖范围内。接种疫苗后,仍可能感染其他类型病毒,需注意防护。

3、感染症状: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等。感染EV71后,症状可能较重,甚至引发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接种疫苗后,感染其他病毒的症状通常较轻,但仍需及时就医。

4、预防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定期消毒玩具和物品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防护,避免接触病毒。

5、重症风险: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由EV71引起,接种疫苗后,感染EV71的风险显著降低。对于其他病毒引起的轻症病例,通常无需特殊治疗,症状可在数天内自行缓解。

手足口病的预防需要综合措施,接种疫苗是重要手段之一,但并非唯一方法。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加强免疫力、避免接触病毒同样重要。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等,增强免疫力。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定期消毒家居环境,尤其是儿童常接触的物品,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得了手足口病应该注意什么?

得了手足口病可通过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调节、症状监测等方式缓解症状。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

1、隔离防护: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患者需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儿童。隔离期间,个人用品如餐具、毛巾等应单独使用,定期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2、皮肤护理:手足口病可能导致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可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患处,必要时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3、口腔护理:口腔疱疹可能引起疼痛,影响进食。可用温盐水漱口,每日2-3次,帮助清洁口腔并缓解不适。避免食用过热、过酸或过辣的食物,选择软质、易消化的食物。

4、饮食调节:患病期间,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应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蒸蛋等,少量多餐,保证水分摄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不适。

5、症状监测: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等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嗜睡、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患者在恢复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胡萝卜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定期监测体温,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疫苗打几次不会复发?

手足口病疫苗可通过接种2剂次的方式预防复发,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1、接种次数: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程序为2剂次,第一剂次在6月龄接种,第二剂次在3个月后接种。两剂次之间需间隔至少28天,以确保免疫效果。接种2剂次后,疫苗可提供长期的保护,降低复发风险。

2、免疫机制: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特异性抗体,预防由该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疫苗的免疫效果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3、接种人群: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这一年龄段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通过接种疫苗,可有效保护儿童免受EV71感染,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

4、疫苗安全性:手足口病疫苗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安全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肿、发热等,通常为轻度且可自行缓解。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确保无严重过敏反应。

5、预防措施:除了接种疫苗,日常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定期消毒玩具和餐具等。这些措施可进一步降低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

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同时结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可全面提升儿童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会再得吗?

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可能再次感染。手足口病通常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感染后虽然会对同型病毒产生一定免疫力,但无法完全避免其他型病毒的感染。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接种疫苗等方式预防。若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感染后虽然会对同型病毒产生免疫力,但其他型病毒仍可能导致再次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可降低感染风险。

2、免疫力不足: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反复感染手足口病。增强免疫力可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方式实现,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3、环境因素:手足口病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传播风险较高,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定期消毒公共物品,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4、疫苗接种: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有效预防特定型病毒的感染,但目前疫苗覆盖的病毒型别有限,无法完全预防所有型别的手足口病。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

5、症状识别: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需从多方面入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者,定期消毒公共物品,接种疫苗等。在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为什么会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能由肠道病毒感染、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差、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隔离防护、增强免疫、改善卫生等方式治疗。

1、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这些病毒通过口腔、鼻腔或眼睛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并引发症状。治疗上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同时配合退热、补液等对症处理。

2、接触传播:手足口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粪便或疱疹液传播。儿童在幼儿园、游乐场等场所密切接触时容易感染。预防措施包括隔离患者、勤洗手、消毒玩具等,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3、免疫力低下: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肠道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手足口病。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因免疫力低下而成为易感人群。可通过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来增强免疫力。

4、卫生习惯差:不良的卫生习惯如不洗手、共用餐具、咬手指等会增加感染风险。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手或物品进入口腔,导致感染。改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共用餐具、定期消毒玩具等,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5、环境因素: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毒存活和传播,手足口病在夏秋季节高发。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也容易造成病毒扩散。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需要多方面注意。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等,避免辛辣刺激。多饮水,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减轻口腔溃疡不适。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衣物要勤换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腹壁疝 类丹毒 肺吸虫病 慢性喉炎 滑石粉尘肺 脑室内出血 风湿性关节炎 颈淋巴结结核 肺泡蛋白沉积症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