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源性休克处理原则?

心源性休克可通过改善心脏功能、纠正低血压、维持氧合、减少心脏负荷、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心源性休克通常由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心包填塞等原因引起。

1、改善心脏功能:心源性休克的核心问题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需通过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静脉注射,5-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静脉注射,2-20μg/kg/min和米力农静脉注射,0.375-0.75μg/kg/min。这些药物可提高心输出量,改善组织灌注。

2、纠正低血压: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严重低血压,需通过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0.05-0.3μg/kg/min和肾上腺素静脉注射,0.05-0.2μg/kg/min是常用药物,可收缩血管,提高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3、维持氧合:心源性休克患者常出现低氧血症,需通过氧疗或机械通气维持氧合。鼻导管吸氧2-6L/min或无创正压通气CPAP或BiPAP可改善氧合。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4、减少心脏负荷: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脏负荷过重,需通过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负担。呋塞米静脉注射,20-40mg可减少液体潴留,硝酸甘油静脉注射,5-100μg/min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5、预防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患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等并发症,需积极预防。早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监测肾功能和肝功能,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急性肾损伤和肝损伤。

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避免高盐饮食加重心脏负担。运动方面,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深呼吸练习,逐步增加运动量。护理上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尿量、意识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老年人心源性休克怎么办?
老年人心源性休克需立即就医,治疗包括药物、机械支持和病因管理,常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器官灌注不足的危急状态,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风险更高。 1、药物治疗是心源性休克的首选方法,常用药物包括正性肌力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和利尿剂如呋塞米。这些药物可增强心脏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和改善循环。 2、机械支持是重症患者的必要手段,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心室辅助装置VAD。这些设备可暂时替代或辅助心脏功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3、病因管理是治疗的核心,需针对原发疾病采取措施。如心肌梗死患者需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心力衰竭患者需优化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患者需电复律或植入起搏器。 4、监测与护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理上需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情绪波动,提供心理支持。 5、预防与康复是长期目标,老年人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定期体检,遵医嘱服药。康复期可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和健康饮食如低盐、低脂、高纤维,以改善心脏功能。 老年人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需及时就医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同时注重病因管理和长期预防,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心源性休克严重吗?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需立即就医治疗,通常由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引起。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其核心问题在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治疗需要迅速恢复心脏功能,同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并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1、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脏瓣膜病或心脏手术后并发症。这些情况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无法满足身体各器官的血液需求,进而引发休克。 2、治疗心源性休克的首要目标是恢复心脏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常用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使用强心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增强心脏收缩力;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降低心脏负荷;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 机械支持: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帮助心脏暂时维持血液循环。 病因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心律失常患者需电复律或药物控制心律。 3、心源性休克的预防和日常管理包括: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心脏病史或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需定期监测心脏功能。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和血脂水平。 及时就医:出现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严重疾病,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药物治疗、机械支持和病因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习惯和定期体检是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关键。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心源性休克为何救不活?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因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的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的危急状态,抢救成功率低,主要与病情进展迅速、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并发症复杂有关。治疗包括快速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并发症。 1、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复杂,常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或心脏手术后并发症引起。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2、心源性休克的治疗需争分夺秒,首要目标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常用方法包括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提升血压,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增强心脏收缩力,以及机械辅助装置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心脏功能。 3、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心源性休克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全身供血不足,肾脏、肝脏、肺等重要器官可能迅速衰竭。预防措施包括早期识别器官功能损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及必要时进行器官支持治疗如血液透析、机械通气。 4、并发症的复杂性增加了抢救难度。心源性休克患者常并发感染、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等,这些并发症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治疗中需密切监测并积极处理,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失衡、预防血栓形成等。 5、心源性休克的预后与早期干预密切相关。及时识别症状如低血压、意识模糊、尿量减少并迅速启动抢救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公众应提高对心源性休克的认识,出现相关症状时立即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低,主要与病情进展迅速、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并发症复杂有关。治疗需争分夺秒,包括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并发症。早期识别症状并迅速启动抢救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公众应提高对心源性休克的认识,出现相关症状时立即就医。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怎么办?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需立即就医,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机械辅助循环等综合手段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源性休克则是心肌大面积坏死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血压急剧下降,危及生命。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多巴胺提升血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介入治疗主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恢复血流。机械辅助循环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暂时替代心脏功能,为心脏恢复争取时间。 1、药物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基础措施。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供血。多巴胺作为一种强心药物,能够提升血压,改善器官灌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减少心肌坏死范围。 2、介入治疗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关键手段。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闭塞部位,支架植入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心肌供血。及时进行介入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对于复杂病变,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重建血流。 3、机械辅助循环在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时提供支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脏功能。体外膜肺氧合ECMO能够暂时替代心脏和肺的功能,为心脏恢复争取时间。这些机械辅助装置在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时,能够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需要立即就医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机械辅助循环是抢救的关键手段,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患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以降低复发风险。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腹裂 牛皮癣 三房心 糖尿病足 低体重儿 前列腺癌 脉络膜脱离 肛门尖锐湿疣 扩张型心肌病 非器质性性交疼痛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