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透析造瘘手术需要多久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透析病人血压低怎么办?

透析病人血压低可通过调整干体重、控制超滤量、补充营养、药物治疗、改变透析模式等方式改善。透析中低血压通常与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1、调整干体重

干体重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医护人员需根据病人水肿程度、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重新评估干体重,避免过度脱水。每次透析前后应监测体重变化,建议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等设备辅助判断。干体重调整后需观察病人有无乏力、肌肉痉挛等低血容量表现。

2、控制超滤量

超滤速率过快是诱发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建议将每小时超滤量控制在体重0.5%以下,对于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需进一步降低至0.3%。采用钠梯度透析或低温透析可减少血浆再充盈不足的风险。透析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压,出现头晕、冷汗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超滤。

3、补充营养

低蛋白血症会加重透析中低血压。病人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食物。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短期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合并贫血时需补充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维持血红蛋白100-110克每升。

4、药物治疗

米多君片可通过收缩血管提升血压,适用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盐酸米多君片需在透析前1小时服用,注意监测卧位和立位血压变化。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考虑使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改善心肌收缩力。所有药物均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

5、改变透析模式

传统血液透析易引发血压波动,可改为每日短时透析或夜间长时透析。血液滤过能更稳定地清除溶质,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对于顽固性低血压患者,腹膜透析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透析液温度降低至35-36摄氏度有助于维持血管张力。

透析病人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透析前剧烈运动。饮食上注意分次适量饮水,限制单次饮水量不超过200毫升。透析当日避免空腹,可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家属应学会测量血压的方法,记录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情况。若出现持续头晕、视物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联系透析中心调整治疗方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透析治疗能治愈尿毒症吗?

透析治疗不能治愈尿毒症,但能替代肾脏部分功能以维持生命。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需通过透析或肾移植进行长期管理。

透析通过人工方式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形式。血液透析需每周到医院进行3-4次治疗,每次持续3-5小时,利用透析机过滤血液。腹膜透析则通过腹腔内置管和透析液每日居家操作,更灵活但感染风险略高。两种方式均能缓解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延缓并发症进展,但无法恢复肾脏原有功能。

尿毒症患者需终身依赖透析或接受肾移植。肾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方法,但供体匹配困难且需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透析期间需严格限制水分、钾、磷的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红蛋白。合并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避免高磷血症导致血管钙化。

建议患者遵医嘱规律透析,配合低蛋白饮食,适当补充复方α-酮酸片改善营养状态。出现皮肤瘙痒、骨痛等并发症时,可选用碳酸镧咀嚼片降血磷,或注射重组人促红素纠正贫血。日常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尿毒症的透析治疗?

尿毒症患者出现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高钾血症、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或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表现,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代谢时,透析可替代部分肾脏功能。

尿毒症患者血肌酐超过707微摩尔每升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时往往需要开始透析。这类患者常伴随少尿或无尿症状,体内水分和毒素蓄积导致全身浮肿、恶心呕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能有效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纠正高钾血症和酸中毒。对于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患者,透析可快速清除多余水分缓解呼吸困难。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时透析有助于改善食欲和蛋白质代谢。

部分尿毒症患者虽未达到常规透析指标,但出现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或心包炎也需考虑透析。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模糊、抽搐或周围神经病变提示毒素累积已影响中枢神经功能。持续皮肤瘙痒和难以纠正的贫血同样是透析指征。妊娠期尿毒症患者为保障胎儿发育常需提前开始透析。儿童患者因生长发育需求,其透析指征的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阈值可能低于成人。

尿毒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严格限制高钾高磷食物摄入。每日记录尿量和体重变化有助于判断水分潴留程度。透析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内瘘闭塞。出现胸闷气促或肢体麻木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透析方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病不透析能存活吗?

肾病患者不透析的存活时间与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关,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长期存活,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不及时透析则生存期显著缩短。

肾功能轻度受损时,患者可能通过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等综合管理维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此时肾脏仍保留部分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的功能,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肌酐和尿素氮指标,部分患者可延缓进入透析阶段。但需注意急性感染、脱水或高血压危象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进入尿毒症期时,体内毒素蓄积会导致多系统损害。高钾血症可能引发心脏骤停,水钠潴留加重心衰,代谢性酸中毒影响呼吸循环,此时不透析通常生存期不超过1-2个月。尿毒症毒素累积会损伤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血小板功能障碍增加出血风险,营养不良进行性加重,最终多因高钾血症、心包填塞或重症感染导致死亡。

建议肾病患者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终末期患者应考虑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替代治疗,同时注意限制高钾食物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出现胸闷气促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移植配型成功的患者可评估肾移植手术指征。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透析患者临死前的征兆?

透析患者临死前的征兆主要有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皮肤改变等。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

1、意识模糊

代谢废物蓄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患者可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这与尿毒症脑病、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需监测血肌酐、血钾等指标。临床常用醒脑静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药物改善脑代谢,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呼吸困难

肺水肿或心力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是常见终末症状,表现为端坐呼吸、血氧饱和度下降。可能与容量负荷过重、贫血、酸中毒有关,需通过胸部X线、血气分析评估。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减轻肺水肿,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3、尿量减少

肾功能完全丧失后尿量会显著减少甚至无尿,提示肾脏失去排泄功能。此时需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避免高钾食物摄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能无法有效清除毒素,需结合临床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4、血压下降

心血管系统衰竭会导致顽固性低血压,对升压药物反应差。这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肌病变相关,需持续心电监护。多巴胺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可能暂时维持循环,但预后通常不良。

5、皮肤改变

尿毒症患者末期常见皮肤苍白、瘀斑或尿素霜沉积。氮质血症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可能出现出血倾向。保持皮肤清洁可预防感染,但根本改善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

终末期透析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选择低磷低钾优质蛋白饮食,每日液体摄入控制在1000毫升以内。家属应协助记录出入量、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出现意识障碍或呼吸困难加重时需立即联系医疗团队。心理疏导和疼痛管理对提高临终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可寻求专业姑息治疗团队支持。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肠肿瘤 关节炎 鼻真菌病 淋巴管炎 扭转痉挛 病毒性心肌炎 代谢性碱中毒 化脓性脑膜炎 非器质性阴道痉挛 贝克威思-威德曼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