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感染内科

水痘疫苗的有效期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打完水痘疫苗发烧怎么办?

宝宝接种水痘疫苗后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观察症状、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疫苗免疫反应、个体差异、潜在感染、护理不当、接种后疲劳等因素引起。

1、物理降温:

接种疫苗后低热体温≤38.5℃时,建议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式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保持室内温度24-26℃,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

2、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常用儿童剂型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注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严禁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3、观察症状:

需密切监测发热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疫苗反应性发热通常持续1-2天,若出现持续高热>39℃、热性惊厥、皮疹扩散、精神萎靡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疫苗过敏或继发感染,需立即就医。

4、调整饮食:

发热期间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次,幼儿可饮用米汤、稀释果汁等。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加重代谢负担。少量多餐维持基础能量供给。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72小时以上发热、呕吐腹泻导致脱水、接种部位红肿化脓等情况需及时就诊。就医时携带预防接种证,向医生详细说明发热起始时间、体温变化曲线、已采取的降温措施等信息。

疫苗接种后发热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或外出受凉。每日测量体温4-6次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大小便情况。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橙子,避免进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48小时内避免沾水。若发热伴随轻度烦躁,可通过亲子阅读、轻柔音乐等方式安抚情绪。建议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至少14天,发热完全消退前暂缓后续疫苗接种计划。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kaposi水痘样疹的症状?

kaposi水痘样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水疱、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疼痛及继发感染。该疾病属于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反应,常见于特应性皮炎或湿疹患者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

1、皮肤水疱:

初期在原有皮肤病损处出现密集针尖至绿豆大小的水疱,疱液清亮或浑浊,周围绕以红晕。水疱可迅速融合成片,形成多房性大疱,疱壁薄易破溃,露出糜烂面。皮损好发于头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伴有明显灼热感。

2、发热症状:

约80%患者会出现38-40℃高热,多在水疱出现前1-2天发生。发热持续3-5天,可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儿童患者发热程度往往较成人更显著,需警惕高热惊厥。

3、淋巴结肿大:

病变区域引流淋巴结如颌下、耳后、颈部常呈蚕豆至鸽蛋大小肿大,触痛明显。淋巴结炎性反应通常在发病后3-5天达到高峰,随着皮疹消退逐渐缩小,但完全消退需2-3周。

4、局部疼痛:

皮损区有持续性刺痛或烧灼样疼痛,尤其在疱液渗出阶段疼痛加剧。婴幼儿可表现为烦躁哭闹、拒食等行为改变。疼痛程度与皮损范围呈正相关,大面积皮损者甚至影响睡眠。

5、继发感染:

破溃的疱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表现为脓性分泌物、结厚痂、周围组织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发展为蜂窝织炎或败血症,出现高热不退、血象升高等全身感染征象。

患者应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感染扩散。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室温维持在22-24℃以防出汗刺激。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创面修复。恢复期可进行温和的皮肤保湿护理,使用无刺激的医用保湿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皮损化脓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没得过水痘还会得带状疱疹吗?

没得过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病毒潜伏在神经节中,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复发为带状疱疹。

1、病毒来源: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会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中。未感染过该病毒者体内不存在潜伏病毒,故缺乏发病基础。

2、传播途径:

带状疱疹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疱疹液传播,但传染性低于水痘。未患过水痘者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可能感染水痘,但不会直接引发带状疱疹。

3、免疫机制:

人体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记忆可维持终身。未感染过病毒者缺乏特异性免疫,但也不会出现病毒再激活导致的带状疱疹。

4、特殊人群:

接种过水痘疫苗但未自然感染者,体内存在减毒病毒株,理论上存在极低概率发生疫苗相关带状疱疹,但临床极为罕见。

5、诊断鉴别:

未患水痘却出现带状疱疹样皮疹时,需考虑其他疱疹病毒感染或药物过敏等可能,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力,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可增强抗病毒能力。建议未患过水痘的成年人接种水痘疫苗,儿童按计划完成疫苗接种。出现不明原因皮疹伴神经痛症状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查病因,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水痘和手足口病的区别是什么?

水痘和手足口病是两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区别体现在病原体、症状表现、发病人群及并发症等方面。

1、病原体不同: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属于疱疹病毒科;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或柯萨奇病毒A16型等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两种病毒在传播途径上均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但病毒种类差异决定了疾病特性不同。

2、皮疹特征差异:

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多见于躯干和头面部,初期为红色斑疹,迅速发展为透明水疱,后期结痂且新旧皮疹共存;手足口病皮疹则集中在手、足、口腔等部位,表现为小型疱疹或溃疡,周围有红晕,臀部也可能出现皮疹。

3、伴随症状区别:

水痘常伴明显发热,体温可达38-39℃,瘙痒感显著;手足口病发热程度相对较轻,口腔溃疡会导致进食疼痛,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流涎拒食。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抖动。

4、发病人群特点:

水痘好发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成人感染症状更重;手足口病主要侵袭5岁以下幼儿,3岁以下婴幼儿更易出现重症。两种疾病痊愈后均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水痘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可能引起带状疱疹。

5、并发症差异:

水痘可能并发皮肤感染、肺炎或脑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可引发脑干脑炎、肺水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手段,水痘疫苗需接种2剂,手足口病EV71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

患病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水痘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手足口病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口腔溃疡可使用吸管进食。两种疾病均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嗜睡、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促进皮肤修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皮疹摩擦破损。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身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引发水痘或带状疱疹,具体表现与病毒激活阶段有关。水痘多见于儿童初次感染,带状疱疹则因病毒再激活发生于成人。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疱液。

1、初次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典型症状为全身性瘙痒性皮疹,伴随发热、乏力。皮疹经历斑疹、丘疹、水疱、结痂四个阶段,具有向心性分布特点。儿童患者症状通常较轻,成人感染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2、病毒潜伏:

初次感染后病毒会长期潜伏于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重新激活。潜伏期可达数十年,期间无任何症状。病毒再激活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增加。

3、带状疱疹:

病毒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特征为单侧带状分布的疼痛性皮疹。常见于胸背部,可伴随剧烈神经痛。皮疹出现前常有前驱症状如皮肤刺痛、灼热感,病程约2-4周。部分患者可能遗留顽固性神经痛。

4、传播途径:

水痘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强。带状疱疹主要通过接触疱液传播,完整皮肤接触不会传染。免疫功能低下者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可能感染水痘。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

5、并发症风险:

水痘可能并发皮肤感染、肺炎或脑炎。带状疱疹常见并发症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眼部带状疱疹可能导致视力损害。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播散性感染,累及内脏器官。

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最有效方式是接种疫苗。水痘疫苗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带状疱疹疫苗推荐50岁以上人群接种。感染期间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宫颈炎 单心房 脊椎病 骨样骨瘤 胫骨骨折 包涵体肌炎 失血性休克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