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手足口反复高烧39以上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怀孕39天有什么反应?

怀孕39天可能出现停经、乳房胀痛、恶心呕吐、疲劳嗜睡、尿频等反应。早孕反应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多数症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1、停经

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停经是怀孕最早出现的信号。受精卵着床后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升,导致子宫内膜不再脱落。部分孕妇可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属于着床期出血,无须过度紧张。建议使用早孕试纸检测或到医院进行血HCG检查确认。

2、乳房胀痛

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乳腺腺泡发育,表现为乳房胀大、乳晕颜色加深、乳头敏感等症状。选择无钢圈纯棉内衣可减轻不适,避免过度刺激乳头。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需警惕乳腺炎。

3、恶心呕吐

晨起恶心呕吐是典型早孕反应,与HCG水平骤升有关。建议少量多餐,避免空腹,选择苏打饼干等碱性食物缓解症状。严重呕吐导致脱水需就医,可能引发妊娠剧吐。

4、疲劳嗜睡

孕酮水平升高会降低血压和血糖,产生持续倦怠感。每天保证8-10小时睡眠,午间可适当休息。避免突然起身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若伴随头晕目眩需排查贫血。

5、尿频

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导致排尿次数增加,夜间可能更明显。减少睡前饮水量但白天仍需充足补水,出现尿痛、血尿需排除尿路感染。

早孕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出现剧烈腹痛、大量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定期产检监测胚胎发育情况,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胎儿健康成长。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孕39周有褐色分泌物?

孕39周出现褐色分泌物可能是临产征兆,也可能与宫颈变化、胎盘因素等有关。主要有生理性见红、宫颈成熟扩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阴道炎症五种常见原因。

1、生理性见红

妊娠晚期宫颈黏液栓脱落混合少量出血,表现为褐色或粉红色分泌物,通常无腹痛。这是宫颈开始软化的正常现象,提示可能在24-72小时内发动宫缩。此时需观察是否出现规律腹痛或破水,保持外阴清洁即可。

2、宫颈成熟扩张

临产前宫颈管缩短扩张时毛细血管破裂,分泌物呈褐色黏稠状。可能伴随下腹坠胀感但无强烈宫缩。可通过阴道检查确认宫颈条件,若宫口未开可适当活动促进产程,出现规律宫缩后需住院待产。

3、胎盘早剥

胎盘部分剥离引起的出血混合阴道分泌物,可能呈现暗褐色并伴随持续性腹痛、胎动异常。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通过超声和胎心监护评估胎盘情况,严重时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

4、前置胎盘

胎盘覆盖宫颈内口时易发生无痛性出血,妊娠晚期出血量可能增多。褐色分泌物提示陈旧性出血,需绝对卧床并避免刺激,通过超声明确胎盘位置,多数需择期剖宫产。

5、阴道炎症

细菌性阴道病或宫颈炎可能导致褐色分泌物,常伴有异味或外阴瘙痒。需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妊娠期可安全使用克林霉素等药物治疗,避免上行感染引发胎膜早破。

妊娠晚期出现褐色分泌物时建议记录分泌物的量、颜色变化及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每天监测胎动,如分泌物转为鲜红色、出现规律宫缩或胎动减少,需立即前往医院。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剂预防贫血,准备好待产用品随时应对分娩发动。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青少年发烧39度严重吗?

青少年发烧39度属于高热,需要引起重视。发热程度与病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因素相关,单纯体温数值不能完全判断严重性。

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反应,39度高热常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多数情况下,青少年免疫系统较完善,短期高热在充分休息、补液及对症处理后能逐渐缓解。但需警惕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皮疹、颈部僵硬等危险信号,这些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并发症。

少数情况下,39度高热可能是流感、肺炎链球菌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或是EB病毒感染、川崎病等特殊疾病的表现。若发热超过3天无缓解,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脑膜炎、脓毒血症等急重症。

建议发热期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公斤体重每日饮水50-80毫升,可选用口服补液盐。物理降温时建议用32-34度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若体温持续超过38.5度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退热药掩盖病情。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手术后发烧39℃正常吗?

手术后发烧39℃属于异常情况,需警惕术后感染或炎症反应。术后发热可能由手术创伤、药物反应、导管相关感染、肺部并发症、尿路感染等因素引起。

1、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组织损伤会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创伤性发热通常出现在术后24-48小时内,体温多低于38.5℃,若超过39℃需考虑合并感染可能。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药物反应

麻醉药物或术后镇痛泵可能引起药物热,表现为突发高热伴寒战。这种非感染性发热多在用药后立即出现,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3、导管相关感染

留置导尿管、深静脉导管等医疗装置可能成为感染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会出现持续高热伴寒战,血培养可明确病原体。出现此类症状需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抗感染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

4、肺部并发症

全麻手术后肺不张或肺炎是常见发热原因,表现为体温升高伴咳嗽咳痰。长期卧床会导致肺部分泌物积聚,应每2小时翻身拍背,进行深呼吸锻炼。若出现脓性痰液,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盐酸莫西沙星片等药物治疗。

5、尿路感染

导尿管留置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特征为高热伴排尿灼痛。需加强会阴部清洁,尽早拔除导尿管。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同时增加饮水量促进细菌排出。

术后出现39℃高热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病因。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利于散热,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汤等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补充营养。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但应尽早下床进行床边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监测体温变化趋势,记录发热时间与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发烧发到39度怎么办?

发烧39摄氏度属于高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支持、病因治疗、监测病情等方式处理。高热通常由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中暑、药物反应、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较为适宜。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浸泡,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损伤。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覆盖。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药物干预,常用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适用于普通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使用前需排除药物禁忌,如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对乙酰氨基酚,消化道溃疡患者避免阿司匹林。

3、补液支持

高热状态下机体水分蒸发加快,需增加饮水量防止脱水。建议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温水,可适量加入电解质泡腾片。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若呈深黄色提示需加强补水。婴幼儿可选用口服补液盐,呕吐严重者需静脉补液。

4、病因治疗

持续高热需明确原发疾病,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选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热需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相关发热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化疗或放疗。

5、监测病情

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观察是否伴随寒战、皮疹、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若高热持续超过48小时不退,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皮肤瘀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儿童出现热性惊厥需侧卧防止窒息,老年人需警惕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

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退热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建议准备电子体温计、退热药等家庭常备物品,学习正确测量腋温或耳温的方法。反复发热或伴随其他症状者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病因。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弓形虫病 宫颈息肉 酒精中毒 肺放线菌病 过敏性休克 甲营养不良 梗阻性脑积水 肌营养不良症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