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可能由外伤性撞击、医源性操作、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性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压迫止血、血管修复手术、抗凝治疗、介入栓塞、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外伤性撞击股动脉位于大腿内侧浅表位置,遭受车祸撞击、锐器刺伤或高处坠落等外力作用时易发生撕裂或断裂。典型表现为患肢剧烈疼痛、迅速肿胀伴皮肤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需立即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并紧急行股动脉吻合术或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
2、医源性操作髋关节置换术、心导管检查等医疗操作可能误伤股动脉,常见于穿刺部位渗血形成假性动脉瘤。患者会出现局部搏动性肿块伴皮下淤青,超声检查可见血流涡流信号。轻度损伤可采用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严重者需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需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
3、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导致股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急性血栓栓塞。临床特征为间歇性跛行进展为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伴肌肉萎缩。需行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球囊扩张术,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斑,同时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
4、血管炎性疾病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发股动脉节段性狭窄。表现为双侧下肢血压差异超过20mmHg,活动后肌肉酸痛明显。确诊需做血管造影检查,治疗主要采用甲泼尼龙片抑制免疫反应,联合环磷酰胺片控制血管炎症进展。
5、先天性血管畸形股动脉-静脉瘘等发育异常会导致患肢增粗、皮温升高,听诊可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明确畸形血管团位置,治疗需采用弹簧圈栓塞术阻断异常分流,复杂病例需分期行血管重建术。
股动脉损伤后需绝对卧床制动,患肢抬高15-20度促进静脉回流。恢复期应穿戴二级压力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每日进行踝泵运动200-300次维持肌肉张力。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等促进组织修复,限制钠盐摄入避免水肿加重。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跑跳运动,定期复查血管超声评估血流情况。出现肢体发凉、麻木等缺血症状需立即就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