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黄疸是一种什么病?有什么症状?严重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症状?

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发热、腹胀以及排便习惯改变。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可能与手术创伤、肠道菌群失调、感染、肠道动力障碍以及免疫反应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腹痛

腹痛是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可能与肠道炎症刺激、肠壁水肿或肠梗阻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匹维溴铵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腹痛的频率和程度,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

2、腹泻

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可能伴有黏液或血丝。腹泻与肠道炎症导致吸收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衡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家长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3、发热

发热多由肠道感染或炎症反应引起,体温可超过38摄氏度。发热时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引发惊厥。

4、腹胀

腹胀表现为腹部膨隆、叩诊鼓音,可能伴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胀与肠蠕动减弱、肠内气体积聚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西甲硅油乳剂、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家长可帮助患儿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5、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排便不尽感等。这种症状可能与肠道神经调节异常、术后瘢痕形成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药物。家长需记录患儿排便情况,为医生提供参考。

巨结肠炎术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高脂肪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术后恢复期间应定期复查,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如出现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胰腺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胰腺炎通常需要做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检查。

血液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这些指标升高往往提示胰腺炎。影像学检查常用腹部超声、CT或磁共振,能够直接观察胰腺形态和周围组织情况。腹腔穿刺检查通过抽取腹腔积液分析,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胰腺炎可能与胆道疾病、长期饮酒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日常需注意低脂饮食,避免饮酒,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九岁孩子便秘吃什么?

九岁孩子便秘可以适量吃西梅、火龙果、燕麦、酸奶、菠菜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开塞露、聚乙二醇4000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调整饮食结构。

一、食物1、西梅

西梅富含山梨醇和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并软化粪便。新鲜西梅或西梅泥可直接食用,每日3-5颗为宜。需注意过量可能引起腹泻,食用后建议适当增加饮水量。

2、火龙果

火龙果含丰富籽粒和果胶,可促进肠道内容物排出。红心火龙果效果更显著,建议每日食用半个,可与酸奶搭配。脾胃虚寒的孩子应减少食用量。

3、燕麦

燕麦中β-葡聚糖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建议选择原片燕麦煮粥,可添加少量蜂蜜调味。每日早餐食用50克左右,需配合足量饮水才能发挥通便效果。

4、酸奶

含益生菌的酸奶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优选无添加糖的低温酸奶,饭后饮用100-200毫升。乳糖不耐受儿童可选择无乳糖酸奶替代。

5、菠菜

菠菜富含镁离子和膳食纤维,焯水后凉拌或煮汤均可。每周食用3-4次,每次50克,草酸含量较高不宜过量,肾结石患儿需谨慎食用。

二、药物1、乳果糖口服溶液

适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通过渗透作用软化粪便。需按体重调整剂量,可能出现腹胀等不良反应,糖尿病患儿使用需监测血糖。

2、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便秘,可直接冲服或加入温牛奶。避免与抗生素同服,储存时需避光防潮。

3、开塞露

用于急性粪便嵌顿,通过甘油刺激肠壁引发排便反射。仅限临时使用,长期应用可能产生依赖性,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4、聚乙二醇4000散

通过氢键固定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适用于顽固性便秘。需用温水冲服,服用期间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

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抗生素相关性便秘效果较好。建议餐后服用,与温热食物间隔半小时以上,不能与含酒精饮料同服。

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如厕5-10分钟。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每日饮水量需达到1200-1500毫升,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饮食中逐步增加全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若便秘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腹痛、便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婴儿大便有奶瓣怎么办?

婴儿大便有奶瓣通常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观察排便情况、必要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能力有限,未完全消化的奶液会形成白色颗粒状奶瓣随粪便排出。母乳喂养时母亲需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避免乳汁中脂肪含量过高。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更换为部分水解蛋白奶粉,降低消化负担。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减少吞入空气。若奶瓣伴随腹泻、血便、哭闹不安或体重增长缓慢,需警惕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等病理因素,应及时就诊。

日常注意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避免过度喂养,保持婴儿腹部保暖以促进胃肠蠕动。

陈勇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两个月婴儿大便有血丝有粘液怎么回事?

两个月婴儿大便有血丝和粘液可能与肠道感染、牛奶蛋白过敏、肠套叠等因素有关。

肠道感染是婴儿大便异常常见原因,主要由病毒或细菌引起,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可损伤肠黏膜导致出血和黏液分泌增加。牛奶蛋白过敏多见于配方奶喂养婴儿,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产生异常反应,引发肠道炎症和黏膜损伤,表现为血便伴黏液、呕吐或湿疹。肠套叠属于急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腔造成缺血,典型症状为果酱样血便、阵发性哭闹和腹部包块,需及时就医干预。

日常应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母乳喂养母亲需排查饮食中的过敏原,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更换水解蛋白奶粉。若婴儿出现发热、拒奶、精神萎靡或血便加重,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

陈勇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发热 骨结核 胆道感染 胆管梗阻 胎死宫内 耳源性眩晕 结缔组织病 急性颌下腺炎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