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脊柱外科 > 腰椎间盘突出

治腰椎间盘突出中草药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利尿吃什么中草药?

具有利尿作用的中草药主要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玉米须等。这些中草药可通过不同机制促进水分代谢,但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

1、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要含茯苓多糖、三萜类成分。其利水渗湿作用温和,通过调节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加尿液排出,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水肿。常与白术配伍增强健脾效果,阴虚津亏者慎用。

2、泽泻

泽泻是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含泽泻醇等三萜类化合物。其利尿作用较明显,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适用于下焦湿热型水肿。使用时需注意电解质平衡,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

3、车前子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含黏液质、桃叶珊瑚苷等成分。其通过增加尿量并促进尿酸排泄发挥利尿作用,尤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小便不利。该药性寒滑利,脾虚泄泻者应避免单独使用。

4、猪苓

猪苓是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含麦角甾醇等活性物质。其利水功效显著且不伤正气,通过抑制肾小管水通道蛋白减少水分重吸收,常用于肿瘤性腹水的辅助治疗。使用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变化。

5、玉米须

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含黄酮类、钾盐等成分。作为药食两用材料,其温和利尿作用适合轻度水肿调理,能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可煎汤代茶饮,但糖尿病患需控制饮用浓度。

使用利尿类中草药需结合体质辨证,避免与西药利尿剂叠加使用。建议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出现心慌、乏力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配合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久坐并适度运动促进体液循环。孕妇、肾功能不全者应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什么中草药治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可以遵医嘱使用地肤子、白鲜皮、苦参等中草药治疗。

地肤子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皮肤瘙痒,常表现为皮肤发红、丘疹渗液。白鲜皮能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对湿热毒邪引起的皮肤瘙痒伴糜烂渗出有效。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可用于湿疹、疥疮等寄生虫或真菌感染导致的顽固性瘙痒。这三味药既可煎汤外洗,也可配伍内服,但需根据证型调整用法。

使用中草药治疗皮肤瘙痒时,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瘙痒剧烈时勿过度搔抓以防感染。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治疗尿酸高的中草药?

治疗尿酸高可选用车前草、土茯苓、萆薢、秦艽、威灵仙等中草药。高尿酸血症多因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与药物干预。

一、车前草

车前草具有利尿渗湿功效,其活性成分可促进尿酸排泄。适用于湿热型高尿酸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小便黄赤。可与薏苡仁配伍增强疗效,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土茯苓

土茯苓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对痛风性关节炎伴尿酸升高者效果显著。所含落新妇苷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生成。阴虚火旺者需配伍滋阴药材使用。

三、萆薢

萆薢归肾膀胱经,擅长利湿浊、祛风湿。现代研究显示其提取物能调节URAT1转运蛋白,促进尿酸排出。适用于湿浊下注型患者,常见下肢浮肿、小便混浊等症状。

四、秦艽

秦艽含有龙胆苦苷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急性痛风发作期合并高尿酸者,可缓解关节肿胀疼痛。需注意其苦寒特性,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

五、威灵仙

威灵仙能祛风湿、通经络,其有效成分可抑制尿酸重吸收。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高尿酸患者,多表现为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孕妇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使用中草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时,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配伍组方。日常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每日饮水保持2000毫升以上。适度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痛风发作。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若持续高于420μmol/L或出现关节疼痛,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联合西药治疗。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治荨麻疹的中草药方?

荨麻疹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防风通圣散、消风散、当归饮子、玉屏风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中草药方治疗。荨麻疹多与风邪侵袭、气血不足、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等症状,需结合证型辨证用药。

一、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方中防风、荆芥祛风解表,黄芩、栀子清热泻火,配合滑石利湿。该方能疏风清热、表里双解,对皮肤红肿热痒的风团有效。使用期间需避免辛辣食物,湿热体质者慎用。

二、消风散

消风散主治风湿蕴肤型荨麻疹,含苍术、苦参、知母等成分,具有燥湿祛风、清热解毒之效。适用于反复发作的丘疹性风团伴渗出倾向,服药期间需保持皮肤干燥,脾胃虚寒者应减量。

三、当归饮子

当归饮子针对血虚风燥证,以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地黄滋阴润燥,配伍防风祛风止痒。适合病程较长、皮肤干燥脱屑的慢性荨麻疹,服用时需配合滋阴食物,避免熬夜耗伤阴血。

四、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用于卫表不固型荨麻疹,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防风祛风,三者协同增强机体抗风邪能力。多用于遇风加重的荨麻疹,建议配合适度运动提升正气,表虚自汗者尤宜。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该方适用于湿热郁表证,麻黄宣肺透邪,连翘、赤小豆利湿解毒,对食物过敏诱发的红色风团有效。服药期间需忌食海鲜等发物,湿热体质者可配合绿豆粥辅助调理。

荨麻疹患者除中药治疗外,需注意记录诱发因素如食物、冷热刺激等,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避免过度搔抓导致皮肤感染。慢性患者可尝试针灸曲池、血海等穴位辅助止痒,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发作。急性发作期建议就医明确过敏原,严重喉头水肿需立即急诊处理。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低血糖中草药配方?

低血糖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芪、人参、枸杞子、山药、五味子等中草药辅助调理。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异常、饮食不规律、过度运动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干预。

一、黄芪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低血糖反应。其活性成分黄芪多糖可调节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使用时需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避免与降压药物同服。典型症状包括餐前心悸、出汗,可能伴随消化功能减弱。

二、人参

人参能大补元气,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引起的低血糖有帮助。所含人参皂苷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但需警惕过量使用可能引发反跳性高血糖。常见于长期疲劳人群,发作时多伴有手抖、焦虑等肾上腺素能症状。

三、枸杞子

枸杞子通过滋补肝肾改善糖原储备,适合糖尿病前期伴发的反应性低血糖。其含有的枸杞多糖具有保护胰岛细胞作用。使用期间应监测血糖波动,典型表现为餐后3-4小时出现的饥饿感与头晕。

四、山药

山药富含黏液蛋白和薯蓣皂苷,能平稳提升血糖浓度,适用于胃肠吸收障碍患者。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低血糖风险有一定预防作用。常见于胃切除术后人群,多伴随营养不良体征。

五、五味子

五味子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低血糖症状,特别适合更年期女性出现的功能性低血糖。其木脂素成分可稳定血糖波动,但肝功能异常者应减量使用。发作时常见情绪波动与面色苍白。

中草药调理需配合规律进食习惯,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方式,每餐包含适量复合碳水化合物与优质蛋白。随身携带糖果应对突发症状,避免空腹进行长时间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合并糖尿病者须严格遵医嘱调整降糖方案。所有中草药使用前应经中医师辨证,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孕妇及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热门标签

脱水 低钾血症 黄体囊肿 脊髓损伤 特发性震颤 创伤性青光眼 精索静脉曲张 躯体形式障碍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