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普外科

手术后10天伤口渗血水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拔完智齿多久不吐血水?

拔完智齿后通常会在24小时内停止吐出血水,具体时间因个人体质和术后护理情况而异。术后初期出血是正常现象,但若出血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

1、术后初期:拔牙后的前几小时,创口会持续渗出少量血液,这是正常现象。此时应咬紧医生提供的纱布,帮助止血,避免频繁吐口水或漱口,以免影响血凝块形成。

2、血凝块形成:拔牙后6-8小时,创口会逐渐形成血凝块,这是愈合的关键步骤。此时应避免用舌头舔舐创口或用力吸吮,防止血凝块脱落导致再次出血。

3、24小时内:大多数人在24小时内出血会明显减少或停止。若仍有少量血水,可继续用纱布轻轻咬合,避免剧烈运动或进食过热食物。

4、持续出血:若出血超过24小时,可能与创口感染、血凝块脱落或凝血功能异常有关。此时应及时复诊,医生可能会重新清理创口或使用止血药物。

5、术后护理:术后应避免吸烟、饮酒及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温盐水轻轻漱口,有助于创口愈合。

拔完智齿后,饮食上应以流质或软食为主,如粥、汤、酸奶等,避免使用吸管。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减少出血风险。术后1-2天内可进行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若出现异常症状,如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处理。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吃什么药?

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可通过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治疗。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反酸等症状。

1、抑制胃酸:奥美拉唑肠溶片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的刺激。建议每日一次,每次20mg,早餐前服用。兰索拉唑肠溶片和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也可作为替代药物,剂量分别为30mg和10mg,每日一次。

2、保护黏膜:铝碳酸镁咀嚼片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能够中和胃酸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建议每次1-2片,每日3-4次,餐后咀嚼服用。硫糖铝混悬液和枸橼酸铋钾颗粒也有类似作用,可每日3次,每次10ml或1包。

3、促进消化:多潘立酮片是一种胃肠动力药,能够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对黏膜的刺激。建议每次10mg,每日3次,餐前服用。莫沙必利片和伊托必利片也可用于改善胃肠动力,剂量分别为5mg和50mg,每日3次。

4、抗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的常见原因,需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三联疗法包括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剂量分别为20mg、1g和500mg,每日2次,疗程7-14天。四联疗法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枸橼酸铋钾颗粒,每日4次,每次1包。

5、饮食调节:避免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建议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燕麦粥、蒸蛋等。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高渗性脱水早期的主要表现?

高渗性脱水早期的主要表现包括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乏力、精神烦躁等。这些症状通常由水分摄入不足、大量出汗、发热或使用利尿剂等因素引起。

1、口渴:高渗性脱水时,体内水分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发明显的口渴感。患者会频繁饮水,但若水分补充不足,症状可能加重。

2、尿量减少:由于体内水分不足,肾脏会减少尿液生成以保存水分,导致尿量显著减少。尿液颜色可能变深,提示尿液浓缩。

3、皮肤干燥:脱水导致皮肤水分减少,表现为皮肤干燥、弹性下降。用手捏起皮肤后,回弹速度变慢,称为皮肤张力减退。

4、乏力:水分不足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倦,日常活动能力下降。

5、精神烦躁:脱水影响脑部供血和代谢,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表现为精神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日常护理中,建议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高温环境长时间活动,注意监测尿量和皮肤状态。饮食上可多食用含水分丰富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同时适量补充电解质饮料。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严重脱水。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原因?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可通过及时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方式治疗。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通常由血糖急剧升高、严重脱水、感染、药物使用不当、急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血糖升高:血糖急剧升高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直接原因,通常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导致。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胰岛素,常用药物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剂量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严重脱水: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大量水分丢失引发严重脱水。治疗时需快速补液,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必要时使用低渗盐水,补液速度根据患者血压、尿量等指标调整。

3、感染因素:感染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常见诱因,如肺炎、尿路感染等。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剂量为1-2g每日一次,同时控制感染源,加强支持治疗。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可能诱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治疗时应停用相关药物,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替代药物,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

5、急性疾病:急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可能引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如心肌梗死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同时进行心脏支持治疗。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在日常护理中需注意饮食控制,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等。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如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低渗性缺水引起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低渗性缺水引起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体液丢失、钠离子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减少以及心血管代偿功能减弱。

1、体液丢失:低渗性缺水通常由大量体液丢失引起,如呕吐、腹泻或过度出汗。体液丢失导致血容量减少,心脏回心血量不足,进而影响血压。治疗需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2、钠离子浓度降低:低渗性缺水的特点是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钠离子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重要成分,其浓度下降会导致水分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进一步减少血容量。治疗需补充含钠液体,如口服或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

3、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从血管内移出,导致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浆渗透压的下降直接影响血压的维持。治疗需通过补充高渗液体,如3%氯化钠溶液,以恢复血浆渗透压。

4、血容量减少:低渗性缺水导致血容量显著减少,心脏输出量下降,血压随之降低。血容量减少还可能引发器官灌注不足。治疗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如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

5、心血管代偿功能减弱:低渗性缺水可能导致心血管代偿功能减弱,如心率加快和血管收缩能力下降,进一步影响血压。治疗需在补充液体的同时监测心血管功能,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低渗性缺水引起血压下降时,需注意饮食中增加钠盐摄入,如食用含盐量较高的食物;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护理上需密切监测血压和尿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早泄 肠狭窄 肩周炎 前列腺癌 巴尔通体病 基底细胞瘤 胆汁性腹膜炎 口腔恶性肿瘤 痛风性关节炎 后天性掌跖角化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