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用冻干粉后痘痘都冒出来了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冻干粉对痘坑多久见效?

冻干粉对痘坑的改善效果通常需要1-3个月,具体时间与痘坑深度、皮肤修复能力及使用频率有关。

冻干粉主要成分为多肽或生长因子,通过促进胶原蛋白再生修复凹陷性瘢痕。浅表性痘坑可能在使用4-8周后逐渐淡化,表现为皮肤纹理变平滑、色泽均匀。较深的冰锥型痘坑需要持续使用10-12周,配合微针导入可增强渗透效果。使用期间需保持每日1-2次规律涂抹,避免与其他酸性护肤品叠加刺激。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短暂泛红或脱皮,属于正常代谢反应。

建议配合防晒及保湿护理,避免挤压痘痘加重瘢痕形成。若3个月后无明显改善,可考虑联合激光治疗。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美肌波特冻干粉对痤疮有效果吗?

美肌波特冻干粉对痤疮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痤疮的发生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使用冻干粉可能帮助改善皮肤状态。

冻干粉通常含有活性成分如胶原蛋白、生长因子等,这些成分可能促进皮肤修复和减少炎症。对于轻度痤疮,冻干粉可能有助于减轻红肿和加速痘印淡化。部分使用者反馈皮肤细腻度和光泽度有所提升,但需配合日常清洁和保湿护理。

严重痤疮或伴有明显感染时,冻干粉的效果可能有限,需结合药物治疗如阿达帕林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冻干粉并非痤疮的特效治疗手段,其效果受个体差异、产品配方及使用方法影响较大。

建议痤疮患者先咨询皮肤科根据痤疮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使用不明成分产品导致皮肤刺激或过敏。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小腿突然冒出来很多红点?

小腿突然出现大量红点可能与毛细血管扩张、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接触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因素有关。建议观察红点是否伴随瘙痒、疼痛或扩散,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毛细血管扩张

长期站立或激素变化可能导致小腿毛细血管壁脆弱,出现针尖大小红点,按压褪色。避免久坐久站,穿戴医用弹力袜有助于改善循环,无须特殊治疗。

2、过敏性紫癜

食物或药物过敏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表现为对称性出血性皮疹,可能伴关节肿痛。需排查过敏原,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片、维生素C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皮下出血,红点按压不褪色,可能伴随牙龈出血。需血常规检查确诊,治疗包括输注血小板、醋酸泼尼松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

4、接触性皮炎

衣物染料或洗涤剂刺激皮肤产生红色丘疹,边界清晰伴灼热感。立即停用可疑物品,局部可涂抹炉甘石洗剂,严重时使用地奈德乳膏。

5、虫咬性皮炎

蚊虫叮咬释放毒素引发局部过敏反应,红点中央常有叮咬痕迹。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

日常应避免搔抓红点部位,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记录红点出现时间、形态变化及可能诱因,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若红点持续增多、融合成片或伴随发热,须立即至皮肤科或血液科就诊。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冻干粉可以天天用吗?

冻干粉一般不建议天天使用,具体使用频率需根据皮肤状态和产品类型调整。冻干粉是采用冷冻干燥技术保存的活性成分,主要分为修复型、美白型、抗衰型等类型,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或活性成分浪费。

冻干粉的核心优势在于高浓度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但频繁使用可能打破皮肤自我修复平衡。健康肌肤每周使用2-3次即可维持效果,敏感肌应降低至每周1-2次。修复类冻干粉在医美术后可短期每日使用,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两周。不同成分的冻干粉有差异要求,含维生素C的需避光使用,生长因子类需冷藏保存。

特殊情况下可调整使用频率。严重痤疮恢复期可遵医嘱每日点涂,创伤性伤口护理需按医疗方案执行。含酸类成分的冻干粉每周使用不超过3次,强效抗氧化产品建议夜间使用。部分冻干粉需配合导入仪使用,高频振动可能加剧皮肤敏感。

使用冻干粉期间应观察皮肤耐受性,出现刺痛或泛红需立即停用。建议搭配基础保湿产品建立皮肤保护层,避免与其他强效精华叠加使用。储存时注意防潮避光,开封后尽快用完以保证活性。定期给皮肤休息期,可采取间歇性使用方案,如使用两周停用一周。若需长期使用,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不同功效产品以避免耐受。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孩子感冒出现一侧耳朵疼怎么回事?

孩子感冒后出现一侧耳朵疼可能由急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外耳道炎、鼓膜充血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

1、急性中耳炎:

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腔,导致中耳黏膜充血肿胀。典型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婴幼儿可能伴随哭闹不安。需耳镜检查确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配合鼻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

2、咽鼓管功能障碍:

儿童咽鼓管短平直,感冒时鼻咽部炎症易导致咽鼓管堵塞,使中耳腔形成负压。主要表现为耳闷胀感、耳鸣,严重时出现渗出性中耳炎。可通过咀嚼口香糖、捏鼻鼓气等动作缓解,必要时需使用鼻用激素。

3、外耳道炎:

感冒期间抵抗力下降可能引发外耳道皮肤感染,常见于掏耳或游泳后。症状为牵拉耳廓疼痛加剧,外耳道可见红肿。需保持耳道干燥,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避免抓挠刺激。

4、鼓膜充血:

中耳压力变化可能导致鼓膜血管扩张,表现为阵发性刺痛感。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放射状充血但无穿孔。通常随感冒好转自行缓解,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解热镇痛药。

5、继发细菌感染:

感冒病毒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后,可能继发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除耳痛外常伴发热、耳流脓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及耳分泌物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手烟刺激。鼓励孩子多饮温水,用温热毛巾敷耳部缓解疼痛。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观察48小时若疼痛持续或出现高热、耳道流脓等情况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避免擅自使用滴耳药物。睡眠时可垫高头部促进鼻腔引流,减少擤鼻涕时用力过猛。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肾虚 腹泻 颈部挫伤 皮肤肿瘤 屈光不正 头皮裂伤 恶性青光眼 接触性皮炎 马方综合征 结节性多动脉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