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怎么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急性荨麻疹是什么病?

小儿急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瘙痒。这种疾病可能与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环境因素或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治疗上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外用止痒药物、避免过敏原等方式缓解症状。

1、食物过敏:某些食物如海鲜、坚果、鸡蛋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治疗上需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并服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5mg/5ml,每日一次缓解症状。

2、药物反应: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治疗上需停用可疑药物,并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滴剂10mg/ml,每日一次以减轻症状。

3、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荨麻疹。治疗上需针对感染源进行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同时使用炉甘石洗剂外用以止痒。

4、环境因素: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环境过敏原可能引发荨麻疹。治疗上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如非索非那定片60mg,每日一次控制症状。

5、免疫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治疗上需通过免疫调节药物如环孢素软胶囊50mg,每日两次进行干预,同时监测免疫功能。

小儿急性荨麻疹的护理需注重饮食调理,避免摄入易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治疗。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怎么引起?

急性荨麻疹可能由过敏反应、感染、药物、物理刺激、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治疗。

1、过敏反应:食物、药物、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是急性荨麻疹的常见诱因。当人体接触这些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组胺,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风团和瘙痒。治疗上可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或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一次,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

2、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可引发急性荨麻疹。感染导致机体产生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治疗需针对感染源,如细菌感染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8小时一次,病毒感染可使用阿昔洛韦片200mg每日五次。

3、药物反应:青霉素、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引起急性荨麻疹。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诱发过敏反应。出现药物性荨麻疹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口服苯海拉明片25mg每日三次,必要时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mg。

4、物理刺激:寒冷、热、日光、摩擦等物理因素可导致急性荨麻疹。物理刺激直接作用于皮肤,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是关键,可口服非索非那定片60mg每日两次,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5、精神压力: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能诱发急性荨麻疹。精神压力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免疫功能。治疗需调节情绪,口服多塞平片25mg每日三次,配合心理疏导。

急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如何治疗?

急性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方式治疗。急性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药物反应、食物刺激、物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如氯雷他定片10mg/次,每日1次、西替利嗪片10mg/次,每日1次、依巴斯汀片10mg/次,每日1次。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症状较重或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30-40mg/日,分次服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10mg/次,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效抗炎、抗过敏作用,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3、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软胶囊3-5mg/kg/日,分次服用、甲氨蝶呤片7.5-15mg/周,口服可用于顽固性荨麻疹患者。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过敏反应,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4、过敏原排查:急性荨麻疹可能与食物、药物、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并尽量避免接触,以减少复发风险。

5、物理治疗:冷敷可缓解局部瘙痒和红肿,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避免热敷或搔抓,以免加重症状。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刺激。

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海鲜、酒精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橙子、草莓、菠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态。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呼吸困难、腹痛等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与慢性荨麻疹的区别?

急性荨麻疹与慢性荨麻疹在病程、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急性荨麻疹病程通常短于6周,多由过敏原、感染或药物引发;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病因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慢性感染或精神因素相关。急性荨麻疹表现为突发性风团、瘙痒,症状剧烈但消退较快;慢性荨麻疹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可能伴随血管性水肿。急性荨麻疹以抗组胺药物为主,慢性荨麻疹需长期管理,可能联合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

1、病程差异:急性荨麻疹病程通常短于6周,症状突发且迅速消退;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急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而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无明显诱因,症状持续或间歇性出现。

2、病因不同:急性荨麻疹多由过敏原、感染或药物引发,如食物过敏、病毒感染或抗生素使用;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慢性感染或精神因素相关。急性荨麻疹的病因相对明确,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常难以确定,需通过详细检查排查。

3、症状表现:急性荨麻疹表现为突发性风团、瘙痒,症状剧烈但消退较快;慢性荨麻疹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可能伴随血管性水肿。急性荨麻疹的风团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而慢性荨麻疹的风团可能持续数天或更久。

4、治疗方式:急性荨麻疹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如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或西替利嗪片5mg每日一次;慢性荨麻疹需长期管理,可能联合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及患者个体差异。

5、预后差异:急性荨麻疹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症状完全消退;慢性荨麻疹预后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症状可能持续数年。急性荨麻疹患者通常在避免诱因后症状不再复发,而慢性荨麻疹患者需长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急性荨麻疹与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已知过敏原,如海鲜、坚果等;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慢性荨麻疹患者需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症状持续或加重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并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能洗澡吗?
急性荨麻疹患者可以洗澡,但需注意水温适中、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产品,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急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风团、瘙痒等症状,洗澡时需特别小心,以免加重症状。 1、水温控制:洗澡时水温应保持在37℃左右,避免过热或过冷。过热的水会刺激皮肤,导致血管扩张,可能加重瘙痒和风团;过冷的水则可能引起皮肤不适,甚至诱发新的过敏反应。温水有助于舒缓皮肤,减轻瘙痒感。 2、洗护产品选择:避免使用含有香料、酒精或其他刺激性成分的洗护产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沐浴露或肥皂,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洗澡后,可以使用无香料的保湿霜,帮助皮肤保持水分,减少干燥和瘙痒。 3、皮肤清洁与干燥:洗澡时轻轻擦拭皮肤,避免用力搓揉,以免损伤皮肤屏障。洗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避免摩擦。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促进皮肤恢复。 4、避免长时间浸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10-15分钟内。长时间浸泡会使皮肤过度吸水,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引发或加重荨麻疹症状。 5、注意环境湿度:洗澡后,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过于干燥的环境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加重瘙痒;过于潮湿的环境则可能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 急性荨麻疹患者在洗澡时需特别注意水温、洗护产品选择及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加重症状。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瘙痒和风团,促进皮肤恢复。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肠梗阻 肺栓塞 蛲虫病 食管憩室 腹壁挫伤 睾丸扭转 利什曼病 坏死性筋膜炎 毛细淋巴管瘤 乳头状汗腺腺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