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 痔疮

传统痔疮手术后灌肠痛不痛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肠套叠灌肠后多久能恢复正常饮食?

宝宝肠套叠灌肠后一般需要1-3天逐步恢复饮食,具体时间需根据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调整。

灌肠复位成功后,肠道黏膜可能因机械刺激存在短暂水肿,过早进食可能加重负担。通常建议禁食4-6小时观察有无呕吐、腹痛,若无异常可先尝试少量温水或口服补液盐。6-12小时后可添加流质食物如米汤、稀释后的无渣果汁,每次10-20毫升,间隔2-3小时喂养。12-24小时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藕粉,单次量不超过50毫升。24-48小时若排便正常且无腹胀,可逐步引入软烂面条、土豆泥等低纤维食物。48小时后根据耐受情况恢复常规婴幼儿饮食,但需避免高糖、高脂及易产气食物。

恢复期间需密切监测宝宝精神状态、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若出现拒食、哭闹、血便或呕吐,应立即就医。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暂时避免摄入乳制品及刺激性食物。人工喂养的奶粉应稀释后少量多餐,辅食添加需从单一食材开始观察耐受性。恢复期每日饮水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50-80毫升,可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小儿发烧灌肠效果好吗 详述小儿灌肠退烧方法?

小儿发烧灌肠退烧的效果因人而异,通常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灌肠退烧通过直肠给药使药物快速吸收,可能对部分儿童有效,但存在呕吐或口服困难时才会考虑。常用灌肠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栓等,需注意药物浓度和温度控制,避免损伤直肠黏膜。操作时需将患儿侧卧,润滑导管后缓慢插入肛门,推注速度不宜过快。灌肠后需观察有无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该方法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或肠道菌群失调,频繁使用还可能导致直肠黏膜敏感度下降。婴幼儿及有肠道疾病患儿应慎用,灌肠液温度过高或操作不当可能造成局部灼伤。

建议优先采用口服退烧药或物理降温,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孩子咳嗽灌肠治疗到底好不好?

孩子咳嗽灌肠治疗通常不建议作为首选方法,可能用于特定情况下的辅助治疗。

灌肠治疗通过直肠给药可能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部分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布洛芬栓剂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缓解发热伴随的咳嗽症状。在儿童口服给药困难或伴有严重呕吐时,灌肠可作为替代给药途径。但灌肠操作可能引起直肠黏膜损伤或感染风险,且药物吸收率受肠道内容物影响较大,疗效稳定性较差。

儿童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更推荐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可减轻气道炎症,配合口服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痰液排出。细菌性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灌肠治疗仅应在医生评估后严格按适应症使用。

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鼓励孩子多饮温水,避免接触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做完手术拆线痛不痛?

拆线时通常只有轻微疼痛感,多数人可以耐受。疼痛程度主要受伤口愈合情况、神经敏感度、拆线手法等因素影响。

拆线时的疼痛感类似橡皮筋轻弹皮肤,持续时间仅数秒。医用拆线剪刀设计精细,操作时医护人员会快速剪断缝线并轻柔抽出,避免牵拉周围组织。局部麻醉缝线或可吸收缝线基本无痛,传统不可吸收缝线可能产生短暂刺痛。儿童或疼痛敏感者可在拆线前使用表面麻醉剂减轻不适。

术后感染、缝线过紧或伤口愈合不良可能增加拆线疼痛。若缝线与组织粘连严重,需先湿润软化缝线再拆除。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激素者因皮肤修复能力下降,拆线时需更谨慎操作。疤痕体质者拆线后可能出现短暂灼热感,属于正常现象。

拆线后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愈合,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如出现持续红肿、渗液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术后恢复期间遵医嘱定期换药,不要自行提前拆除缝线。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便秘灌肠的方法和步骤?

便秘灌肠的方法主要有甘油灌肠剂灌肠、肥皂水灌肠、生理盐水灌肠、开塞露灌肠、中药灌肠等。灌肠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由医护人员或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1、甘油灌肠剂灌肠

甘油灌肠剂主要成分为甘油,能刺激肠壁促进排便。操作时取左侧卧位,将灌肠剂前端缓慢插入肛门5-10厘米,挤压药液后保留5-10分钟。适用于轻度便秘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

2、肥皂水灌肠

将医用软皂按比例稀释成0.1%-0.2%溶液,温度控制在38-40℃。使用灌肠袋悬挂于距肛门40-60厘米高度,缓慢注入500-1000毫升液体。需注意肥皂水浓度过高可能损伤肠黏膜,不推荐频繁使用。

3、生理盐水灌肠

采用0.9%无菌生理盐水,灌肠前需排空灌肠管空气。成人用量一般为500-1000毫升,儿童减半。该方法刺激性小,适合老年体弱患者,但电解质紊乱者慎用。

4、开塞露灌肠

开塞露主要含甘油和山梨醇,通过高渗作用软化粪便。使用时剪开包装顶端,轻轻插入肛门挤出药液。起效快但仅能处理直肠末端粪便,对结肠便秘效果有限。

5、中药灌肠

常用大黄、芒硝等中药煎剂,温度保持在37℃左右。灌入后需变换体位使药液充分分布。中药灌肠兼具通便和调理肠道功能作用,但需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药物过敏。

灌肠后应平卧15-30分钟以延长药液保留时间。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适量运动促进肠蠕动。反复便秘者建议完善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避免长期依赖灌肠。出现腹痛、出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热门标签

肝炎 软下疳 肾下垂 放线菌病 头皮糠疹 玻璃体变性 基底细胞腺瘤 毛细淋巴管瘤 舌下间隙感染 甲基丙二酸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