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消化科

小儿肠炎吃什么药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怎样治疗小儿肠炎 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医治小儿肠炎?

小儿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使用药物等方式治疗。

小儿肠炎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调整饮食需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口服补液盐能预防和纠正脱水,可选择口服补液盐散或口服补液盐溶液。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这些药物能缓解腹泻症状并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对于细菌性肠炎,医生可能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适当补充水分,密切监测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肠炎发烧怎么推拿?

小儿肠炎发热可通过推拿天枢穴、清大肠经、退六腑等手法辅助缓解症状。

小儿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伴随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推拿天枢穴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腹胀腹痛,操作时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脐旁两寸处。清大肠经可帮助排出肠内湿热,从食指桡侧缘向指尖方向直推。退六腑有清热作用,沿前臂尺侧从肘横纹向腕横纹直推。推拿时手法需轻柔,每次操作5-10分钟,每日1-2次。需注意推拿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水分,若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肠炎有哪些危害?

小儿肠炎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等危害。

小儿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发热。腹泻和呕吐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容易引发脱水。脱水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症状。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可能引起乏力、心律失常等问题。长期腹泻还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预防小儿肠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勤洗手。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就医治疗。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得了小儿肠炎吃什么药好得快?

小儿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及毒素,缓解腹泻症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口服补液盐散可预防脱水并补充电解质,适用于呕吐或腹泻导致的体液丢失。部分患儿可能需配合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但须经医生评估后使用。

治疗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尿量,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或脱水迹象需立即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是小儿肠炎的常见原因,多表现为水样腹泻伴低热。治疗以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等药物。家长需注意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嗜睡或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黏液脓血便,通常伴随高热。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药物。治疗期间应做好餐具消毒,避免家庭内交叉感染。

3、饮食不当

喂养过量、食物变质或突然转换奶粉可能引发非感染性腹泻。建议暂停添加新辅食,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低乳糖奶粉。可适量补充锌制剂帮助肠黏膜修复,无须使用抗生素。

4、过敏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等食物过敏可能表现为反复腹泻伴湿疹。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采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者需使用泼尼松龙片。

5、寄生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腹泻伴腹胀。确诊需通过粪便检测,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苯达唑颗粒、双羟萘酸噻嘧啶宝塔糖等驱虫药。注意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避免接触污染水源。

患儿应保持清淡饮食,急性期可进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逐步过渡到面条、馒头等易消化主食。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每公斤体重每日补液量约50-100毫升。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避免进食高糖、高脂肪食物。家长需每日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抽搐或脱水症状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应立即前往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日常需做好奶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气候变化时注意腹部保暖。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水肿 胆囊炎 颞骨骨折 创伤性血胸 肥大性龈炎 神经性厌食 钙化性肌腱炎 虹膜新生血管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