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肺炎

没有武汉接触史会得新型肺炎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后发烧怎么办?

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后发烧可通过隔离观察、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接触后出现发热可能提示感染。

1、隔离观察

立即与其他人保持距离,避免交叉感染。手足口病通过密切接触、飞沫及污染物传播,发热期间传染性较强。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观察是否出现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典型症状,症状持续加重需就医。

2、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取温水擦浴、退热贴等方式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若出现寒战可适当保暖,但不宜过度包裹影响散热。

3、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酸性果汁刺激口腔溃疡。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温度以常温为宜。出现排尿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时需就医。

4、使用药物

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颗粒等退热药。口腔疱疹疼痛可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禁止自行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若合并细菌感染需医生评估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抽搐、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血常规、咽拭子检测明确病原体。

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后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发热期间保持充足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患者衣物需煮沸消毒,环境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恢复期仍具传染性,建议症状完全消失后继续隔离一周。日常注意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可有效预防感染风险。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右手小手指一侧手腕处与胳膊接触位置疼痛是怎么了??

右手小手指一侧手腕处与胳膊接触位置疼痛可能与尺神经卡压、腱鞘炎、腕关节扭伤、关节炎或骨折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1、尺神经卡压

尺神经在腕部通过尺神经沟时可能因长期压迫或外伤导致卡压,表现为小指侧疼痛伴麻木感。常见于长期使用鼠标、骑车握把等重复动作。可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轻症建议调整姿势并佩戴护腕,重症需手术松解。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2、腱鞘炎

尺侧腕伸肌腱鞘因过度使用发生炎症时,会出现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多见于手工劳动者或健身人群。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制动休息,配合双氯芬酸钠凝胶外用或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3、腕关节扭伤

手腕尺侧韧带因突然扭转或外力冲击可能发生拉伤,疼痛在活动时加剧。急性期需冷敷并固定腕关节,48小时后改用热敷。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贴膏缓解症状,配合跌打丸等中成药促进恢复。

4、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或骨关节炎累及腕关节时,尺侧可出现持续性钝痛伴晨僵。X线或MRI能显示关节病变,治疗需用艾拉莫德片等抗风湿药,配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消炎镇痛。

5、骨折

尺骨茎突骨折或钩骨骨折多由跌倒时手掌撑地引起,表现为局部剧痛和肿胀。需通过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情况,无移位骨折可用石膏固定,移位明显者需手术复位。恢复期可补充碳酸钙D3片促进骨愈合。

日常应注意避免手腕过度屈伸动作,工作时每30分钟活动手腕关节。睡眠时保持手腕中立位,可用护腕提供支撑。疼痛期间减少提重物,饮食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深海鱼。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手指麻木无力,须立即就诊排查神经损伤。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有惊厥史宝宝能入园吗?

有惊厥史的宝宝一般可以入园,但需根据发作频率、诱因控制情况及医生评估结果综合判断。惊厥通常由高热、电解质紊乱或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提前与园方沟通孩子的健康状况。

若宝宝近期无发作且诱因明确可控,如已预防接种或能有效避免发热,多数情况下可正常入园。家长需向园方提供详细的病史记录和应急处理方案,包括发作时的体位管理、避免口腔异物等注意事项。日常应确保孩子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或情绪激动,园内需配备体温监测工具和退热药物。

若宝宝存在频繁发作或病因未明的情况,通常需暂缓入园。这类患儿可能需要进行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进一步检查,部分与癫痫、遗传代谢性疾病或脑结构异常相关。家长应配合医生完成病因筛查,在发作控制稳定3-6个月后再评估入园适应性。园方需安排专人学习惊厥急救措施,如侧卧防窒息、记录发作持续时间等。

建议家长入园前带孩子到儿科神经专科复查,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和用药记录。可选择配备校医的幼儿园,准备包含地西泮直肠凝胶等急救药物的健康包。日常注意观察孩子有无眼神呆滞、肢体僵硬等先兆症状,避免游泳、攀高等高风险活动。定期复查脑电图,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抗惊厥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丙戊酸钠糖浆的使用方案。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接触氯仿多久会致癌?

接触氯仿可能致癌的时间与暴露浓度和频率密切相关,长期高浓度接触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氯仿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B类致癌物,其致癌性主要与长期职业暴露或反复高浓度接触有关。短期低浓度接触如生活用水中微量残留通常不构成显著风险。工业环境中未采取防护措施时,持续吸入高浓度氯仿蒸气可能通过肝肾毒性及DNA损伤作用诱发肿瘤,动物实验显示持续数月的高剂量暴露可导致肝癌。日常生活中接触含氯仿的消毒剂或溶剂时,保持环境通风、使用防护装备可有效降低风险。

建议避免长期接触含氯仿的工业产品或劣质化妆品,使用清洁剂时注意佩戴手套并开窗通风。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接触性出血是患宫颈癌的信号对吗?

接触性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信号,但也可能与宫颈炎、宫颈息肉等良性疾病有关。

接触性出血指性交、妇科检查等接触宫颈后出现的阴道出血。宫颈癌因肿瘤组织脆弱易出血,确实可能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但更多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引起。宫颈炎因炎症导致黏膜充血水肿,轻微摩擦即可出血,常伴有分泌物增多或异味。宫颈息肉是宫颈管黏膜增生形成的赘生物,质地柔软易出血,出血量通常较少且可自行停止。

宫颈癌筛查异常、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可能合并不规则阴道流血、排液增多等症状。而宫颈炎多与细菌或病原体感染相关,宫颈息肉则与雌激素水平或慢性刺激有关,两者通常不伴随全身症状。

建议有接触性出血者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癌筛查,日常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过度清洗阴道内部。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热门标签

龟头炎 口角炎 迷路炎 铅中毒 出血性肠炎 球后视神经炎 必需脂肪酸缺乏 淋巴细胞减少症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