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细菌感染可能由接触污染源、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屏障受损、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环境消毒、营养支持、伤口护理、抗生素治疗等方式干预。
1、接触污染源婴幼儿接触被细菌污染的玩具、餐具或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不佳时易发生感染。家长需定期煮沸消毒奶瓶,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护理前后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2、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或维生素A/D缺乏的宝宝免疫功能较弱。建议家长保证母乳喂养,按时接种疫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脾氨肽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
3、皮肤黏膜损伤尿布疹、湿疹等皮肤破损或呼吸道黏膜干燥时易继发感染。家长需保持宝宝会阴干燥,使用氧化锌软膏防护,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鼻腔涂抹生理海水喷雾。
4、基础疾病诱发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等疾病易合并细菌感染,常表现为反复发热、脓性分泌物。需治疗原发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等抗生素。
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皮肤瘀斑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日常注意保持居室通风,避免带宝宝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