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宝宝退烧后手脚冰凉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复方小儿退热栓多久可以退烧?

复方小儿退热栓一般在使用后30分钟至1小时起效,退烧时间受患儿年龄、体温高低、药物吸收速度、病因类型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患儿年龄:

婴幼儿药物代谢较慢,退热效果可能延迟至1.5小时显现。3岁以上儿童肠道吸收功能较完善,通常可在1小时内见效。新生儿禁用该药,6个月以下婴儿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2、体温高低:

38.5℃以下低热状态,药物起效后1小时左右体温可降至正常。39℃以上高热时,可能需要重复给药或配合物理降温,完全退热需1.5-2小时。体温超过40℃需立即就医。

3、药物吸收速度:

直肠给药吸收效率受排便情况影响,用药后30分钟内排便可能降低药效。正确使用时,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后,15分钟即可进入血液循环开始发挥作用。

4、病因类型:

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退热较快,1小时内可见效。细菌感染或流感导致的发热,需配合病因治疗才能持续退热。若用药2小时后体温未降或反复升高,需排查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5、个体差异:

对乙酰氨基酚代谢酶活性低的儿童可能退热较慢。过敏体质患儿可能出现药物吸收障碍。既往有肝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退热时间可能延长。

使用退热栓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棉质衣物,每15-20分钟测量体温。体温降至38℃以下可停止用药,多饮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发热期间建议食用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蛋白饮食。若24小时内发热反复超过3次,或伴随精神萎靡、皮疹、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儿科急诊就诊。退热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有无咳嗽、腹泻等伴随症状。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9个月宝宝退烧的方法有哪些?

9个月宝宝退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调节环境温度、观察病情变化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感染性因素、疫苗接种反应、环境过热、脱水、出牙期不适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为宜。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配合退热贴敷于额头,每4小时更换一次。物理降温期间需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持续超过38.5℃需考虑药物干预。

2、药物退热: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是婴幼儿常用退热药物,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两种药物间隔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用药后30分钟开始监测体温,若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

3、补充水分:

发热期间需少量多次喂食母乳、配方奶或温水,每日液体摄入量应比平时增加20%。观察尿量及颜色,若4小时无排尿或尿液呈深黄色提示脱水。可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充足饮水量以保证乳汁分泌。

4、调节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避免过度包裹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睡眠时可适当减少被褥厚度,使用睡袋替代传统包裹方式。夏季可使用空调但需避免冷风直吹,冬季取暖设备需与婴儿床保持安全距离。

5、观察病情变化:

记录发热时间、最高温度及热型特点,注意是否伴随皮疹、抽搐、嗜睡等症状。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需立即就医。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反复超过40℃应及时儿科就诊。疫苗接种后发热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若持续时间延长需排除感染可能。

发热期间可准备苹果泥、米汤等易消化辅食,避免添加新食材。保持每日15-20分钟温和抚触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头部15度以利呼吸。退热后24小时内不宜洗澡,衣物汗湿后需及时更换。定期开窗通风但避免对流风直吹,体温恢复正常后仍需观察3天有无反复。若宝宝出现手脚冰凉、嘴唇发紫等循环不良表现,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并就医。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手足口病发烧可以吃退烧药吗?

手足口病患儿发热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退烧药的选择需考虑体温程度、年龄限制、药物成分、过敏史及并发症风险等因素。

1、体温程度:

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低热阶段建议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持续高热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精神萎靡等重症表现。

2、年龄限制:

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任何退烧药,6个月以下慎用布洛芬类。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患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严格按校正月龄计算用药剂量。

3、药物成分:

儿童常用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液等。避免使用含阿司匹林成分药物以防瑞氏综合征。复合感冒药可能含有重复成分,需核对药品说明书避免过量。

4、过敏史:

既往有解热镇痛药过敏史的患儿需禁用同类药物。蚕豆病患儿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用药后出现皮疹、面部肿胀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并发症风险:

持续高热伴呕吐可能提示脑炎或心肌炎等重症倾向。出现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时禁用退烧药掩盖病情,需紧急送医。退烧药使用不超过3天无效需重新评估病因。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棉质衣物。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可适量进食常温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进食过热或酸性食物刺激口腔溃疡。皮疹部位保持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防止抓破感染。恢复期需隔离两周,玩具餐具每日煮沸消毒,密切接触者注意手卫生。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五个月小孩发烧怎么退烧最快?

五个月婴儿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节环境温度、药物退烧、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发热通常由感染、疫苗接种、环境过热、脱水、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婴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避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配合退热贴敷于额头,每4小时更换一次。物理降温期间需持续监测体温变化。

2、补充水分:

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少量多次补充液体。发热时每公斤体重需额外补充10-15毫升水分。观察尿量及口唇湿润度,出现尿量减少或口唇干燥需警惕脱水。可适当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

3、调节环境: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避免过度包裹,穿着单层纯棉衣物。定时开窗通风,但避免冷风直吹。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

4、药物退烧: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6小时。禁止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儿童禁用药物。

5、就医指征:

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医。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拒食、呕吐、皮疹、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发热超过72小时无缓解或体温反复升至40摄氏度以上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

保持婴儿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体温升高。哺乳期母亲应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测量体温4-6次并记录变化曲线。注意观察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等。退热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防止着凉。居所定期消毒,减少探视人员,预防交叉感染。如使用退热贴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用。体温骤降时注意保暖,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果泥。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九个月宝宝发烧吃什么退烧药?

九个月宝宝发烧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分的退烧药,具体用药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退烧药物选择主要考虑药物安全性、适用年龄及体温程度。

1、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婴幼儿退烧常用药物,适用于3个月以上患儿。该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小。使用前需确认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服。

2、布洛芬: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三重作用。对于高热效果较持久,但可能引起轻微胃肠道反应。脱水患儿慎用,用药期间需保证充足液体摄入。

3、药物剂型选择:

婴幼儿推荐使用滴剂或混悬液剂型,便于准确控制剂量。需使用配套量具给药,避免使用家用汤匙。不同品牌药物浓度存在差异,更换药物时需重新核对剂量标准。

4、给药间隔控制:

两种退烧药最短间隔时间为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体温低于38.5℃且精神状态良好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需立即就医。

5、用药禁忌注意: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儿童禁用药物。蚕豆病患儿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哮喘患儿使用布洛芬需谨慎。服药后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除药物降温外,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流经部位辅助散热。监测体温变化时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若宝宝出现嗜睡、拒食、抽搐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前往医院儿科急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脑膜瘤 宫颈肥大 脑动脉瘤 气管肿瘤 膀胱憩室炎 角膜葡萄肿 代谢性碱中毒 颞下间隙感染 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