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要一起用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永久性房颤可服用胺碘酮吗?

永久性房颤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胺碘酮,但需严格评估心脏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胺碘酮主要用于控制房颤心室率及维持窦性心律,长期使用需监测甲状腺、肝功能及肺毒性。

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发挥疗效,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对于永久性房颤,该药可降低心室率并减少症状,尤其适合心力衰竭患者。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QT间期,每3-6个月检查甲状腺功能,关注有无咳嗽、呼吸困难等肺纤维化征兆。与华法林联用时需调整抗凝剂量,避免出血风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光敏反应、角膜微粒沉积,服药期间应避免日晒并定期眼科检查。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胺碘酮耐药或严重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禁用该药,已有肺间质病变或肝功能不全者需慎用。老年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时需减量,妊娠期妇女仅在危及生命时短期使用。若出现持续心悸、晕厥或黄疸应立即停药就医。

永久性房颤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应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维持电解质平衡。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定期心内科随访评估消融手术指征,必要时考虑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出现胸闷气促加重或下肢水肿需及时复查心脏超声。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面瘫能吃甲钴胺吗?

面瘫患者一般能吃甲钴胺,有助于营养神经和促进恢复。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常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面瘫多由面神经炎症或损伤导致,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口角歪斜等症状。甲钴胺可通过促进神经髓鞘修复、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来辅助治疗面瘫。临床常与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联用,如泼尼松片、阿昔洛韦片等。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等胃肠反应,通常症状轻微且可自行缓解。

面瘫急性期应避免冷风刺激,可用温毛巾热敷患侧面部。日常饮食需清淡软烂,减少咀嚼负担,同时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燕麦、鸡蛋等。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耳后疼痛,需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瑞尔黑变病怎么治疗?

瑞尔黑变病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及激光治疗等方式改善。

瑞尔黑变病可能与长期接触光敏性物质、内分泌紊乱或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关,通常表现为面部或颈部出现灰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可能伴有轻微瘙痒。轻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氢醌乳膏、维A酸乳膏等外用药物抑制黑色素生成;中重度患者需联合口服维生素C片、谷胱甘肽片等抗氧化剂。顽固性色素沉着可尝试调Q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分解黑色素颗粒。治疗期间需严格防晒,避免使用含汞、铅等重金属的化妆品。

日常应避免暴晒,选择物理防晒措施如遮阳帽,并保持规律作息以减少内分泌波动对色素代谢的影响。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雄激素脱发和脂溢性皮炎一样么?

雄激素脱发和脂溢性皮炎不是同一种疾病。雄激素脱发主要与遗传和雄激素水平有关,表现为头发逐渐稀疏;脂溢性皮炎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症状为头皮红斑、油腻鳞屑伴瘙痒。两者可能同时存在,但病因和表现不同。

雄激素脱发属于毛囊微小化的渐进过程,通常从前额或头顶开始,男性表现为发际线后移或地中海型脱发,女性多为头顶毛发弥漫性稀疏。毛囊对二氢睾酮敏感导致生长期缩短,休止期延长,最终毛囊萎缩。该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头皮油脂分泌可能增多但不会伴随明显炎症反应。

脂溢性皮炎主要由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引起,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如头皮、面部T区。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覆盖黄色油腻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环境湿度变化、精神压力或免疫功能异常可能诱发加重。严重时可能因搔抓导致继发感染,但不会直接造成永久性脱发。

当两种疾病共存时,脂溢性皮炎可能加速雄激素脱发的进程。建议出现持续脱发或头皮炎症时及时就诊皮肤科,通过毛发镜检、真菌检查等明确诊断。日常应避免过度清洁或搔抓头皮,选择温和控油洗发产品,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症状。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雄激素好了毛会退吗?

雄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体毛过多的情况可能会逐渐改善,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体毛的生长与雄激素水平、毛囊敏感性、遗传因素等有关。

雄激素水平降低后,部分毛囊可能逐渐进入休止期,导致毛发变细、生长速度减慢或脱落。这种改善通常需要数月时间,且多见于因内分泌疾病或药物导致的雄激素过高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后,面部和躯干毛发可能减少。但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部分人即使激素正常,毛发仍可能持续存在。

遗传性体毛旺盛者,激素调整的效果往往有限。这类人群的毛囊对正常水平的雄激素也较敏感,单纯降低激素难以显著改变毛发状态。激光脱毛或电解脱毛可能更适合这类情况。某些药物如螺内酯可阻断雄激素受体,可能帮助改善毛发问题。

建议就医评估体毛增多的具体原因。若与疾病相关,治疗原发病是关键。日常可选用温和脱毛方式,避免刺激毛囊。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激素稳定,但无法直接减少已有毛发。毛发问题涉及生理和心理因素,必要时可寻求皮肤科或内分泌科医生的专业指导。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痒疹 多肌炎 胆囊癌 鼻窦囊肿 肾性糖尿 神经衰弱 上睑下垂 排卵期出血 视网膜裂孔 浆细胞性乳腺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