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急诊科

热射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热射病伴昏迷首选的治疗方法?

热射病伴昏迷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静脉补液联合快速降温,同时需紧急送医。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可能由高温环境暴露、高强度体力活动、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静脉补液是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的核心措施,需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快速扩容,配合监测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快速降温包括体表降温与体内降温,体表降温采用冰毯包裹、冰水擦浴或风扇对流,目标在1小时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体内降温可通过冰盐水胃管灌注或膀胱灌洗实现,严重者可考虑血液净化治疗。昏迷患者需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并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抽搐,使用注射用盐酸纳洛芬缓解高热引发的炎症反应。动态监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心肌酶谱,预防多器官衰竭。

热射病伴昏迷患者康复期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室温22-25℃并维持50%-60%湿度。清醒后24小时内避免再次暴露于高温环境,逐步恢复饮水时可口服补液盐散补充电解质。建议穿着透气衣物,康复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病史者需加强随访,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射病常见人群有哪些?

热射病常见人群主要有户外高温作业者、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运动员等。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类型,通常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引起,需要及时干预。

1、户外高温作业者

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农民等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容易发生热射病。高温环境导致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困难,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可能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等症状。这类人群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穿戴透气防晒衣物。

2、老年人

65岁以上老年人是热射病高发人群。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对高温感知迟钝,汗腺功能下降,容易发生体温调节失衡。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或服用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进一步增加热射病风险。建议老年人夏季减少外出,保持室内通风,适当补充电解质。

3、婴幼儿

婴幼儿特别是1岁以下婴儿容易发生热射病。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家长需注意不要将婴幼儿单独留在密闭高温环境中,如车内、阳光直射的房间等,避免过度包裹衣物。

4、慢性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病患者热射病风险较高。这些疾病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功能或增加代谢产热。部分治疗药物如利尿剂、抗胆碱能药物等也会干扰体温调节。慢性病患者夏季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遵医嘱调整用药。

5、运动员

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特别是马拉松、足球等户外运动参与者易发生热射病。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热量,高温环境下散热不足,可能导致核心体温快速升高。运动员需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避免正午高温时段运动,训练前后充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预防热射病需注意保持环境通风凉爽,穿着宽松透气衣物,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高温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需特别关注,出现头晕、恶心、皮肤干热等中暑症状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采取降温措施,严重者需及时就医。家中可常备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但症状严重时不可仅依赖药物,必须尽快送医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射病属于中暑吗??

热射病属于中暑的一种严重类型,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危险的情况。中暑按严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的典型表现。

热射病的核心特征是核心体温超过40摄氏度,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谵妄、抽搐或昏迷。其发病机制与高温环境下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直接相关,当汗腺衰竭导致散热障碍时,体内热量急剧蓄积,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灼热无汗、脉搏急促、血压波动以及肝肾功能异常。临床处理需立即进行物理冷却,如冰毯降温、冷水浸泡,并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措施强调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穿戴透气衣物,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

普通中暑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等轻微症状,通过阴凉处休息和补水即可缓解。但热射病作为其进展形式,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致命并发症。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户外作业者更易进展为热射病,这类人群在高温天气需加强体温监测。若出现意识模糊或持续高热,须立即送医进行血液净化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乏力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转移至凉爽环境,脱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日常需保持每天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钠钾的电解质溶液。有心血管疾病者应避免突然从空调房进入高温环境,室内可通过窗帘遮阳、电扇促进空气循环降低室温。用人单位需为高温作业者安排间歇休息,并提供防暑降温物资。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射病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热射病的早期表现可能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升高、意识模糊等症状。

1、头痛头晕:热射病早期常表现为剧烈头痛和头晕,这是由于高温环境下脑血管扩张、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患者可能感到头部沉重、眩晕,严重时可能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此时应尽快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2、恶心呕吐:高温环境下,人体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脱水、电解质紊乱有关。患者应停止活动,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缓解症状。

3、皮肤干燥:热射病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干燥、无汗的表现,这是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的典型症状。皮肤干燥的同时可能伴有发红或苍白,触摸时感觉皮肤温度较高。此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使用风扇加速散热。

4、体温升高:热射病的核心症状之一是体温异常升高,通常超过39℃。体温升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应及时测量体温,如发现体温过高,需立即就医,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冰袋敷于腋下、颈部等大血管处。

5、意识模糊: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提示热射病已进入较严重阶段,需立即就医。在等待救护车时,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预防热射病,建议在高温天气下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方面,可多食用富含水分的蔬果,如西瓜、黄瓜等,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运动时选择清晨或傍晚等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并注意适当休息。如出现早期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热衰竭和热射病区别?

热衰竭和热射病是两种与高温相关的疾病,但严重程度和表现不同。热衰竭通常由大量出汗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引起,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及时补水和降温可缓解。热射病则是更严重的状态,因体温调节功能失效,体温急剧升高至40℃以上,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需紧急就医。两者均需避免高温环境,但热射病风险更高,可能危及生命。

1、症状差异: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大量出汗等,体温通常不超过40℃。热射病则伴随高热、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体温常超过40℃。热衰竭可通过补水和降温缓解,热射病需立即就医。

2、发病机制:热衰竭主要因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体温调节功能尚可维持。热射病则是体温调节中枢失效,体内热量无法散失,导致体温急剧升高。热射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3、危险程度:热衰竭相对较轻,及时干预可恢复。热射病属于急危重症,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热射病需紧急降温、补液,并监测生命体征。

4、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穿着透气衣物。热射病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需特别关注。户外活动时注意防晒和休息。

5、急救处理:热衰竭患者应迅速转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如运动饮料。热射病患者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冰敷、冷水擦拭等,避免使用退烧药。

热衰竭和热射病的预防与护理需从日常习惯入手。高温天气减少户外活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电解质的水果蔬菜,如香蕉、菠菜等。保持室内通风,使用风扇或空调降温。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休息,避免拖延导致病情加重。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热门标签

口臭 苯中毒 肠痉挛 肛门息肉 腱鞘囊肿 鼻中隔溃疡 发育不良痣 全身性硬皮病 海绵状淋巴管瘤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