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吃东西感觉喉咙噎的慌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孩子反复发烧不用慌|建议收藏?

孩子反复发烧多数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病因治疗、补液支持、观察监测等方式应对。反复发热可能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幼儿急疹、中耳炎、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时可采取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措施。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保持室内温度22-24℃,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半小时复测体温。

2、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注意两种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蚕豆病患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

3、病因治疗:

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支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病毒感染通常无需特殊用药,但流感早期可考虑奥司他韦。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4、补液支持:

发热期间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饮用温开水、口服补液盐、米汤等。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观察尿量及颜色,防止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5、观察监测:

记录发热天数、最高温度、热型特点及伴随症状。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抽搐、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6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应第一时间就诊。

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粥类、面条、蒸蛋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发热期间减少剧烈活动,保证充足休息。退热后24小时内不宜返校。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比体温数值更重要,多数儿童发热3-5天可自行缓解,但需警惕热性惊厥等并发症。建议家中常备电子体温计和退热药,掌握正确的测温方法腋温测量5分钟。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建议按时完成免疫规划接种。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怀孕五个月呼吸憋的慌是什么原因?

怀孕五个月呼吸憋闷可能由子宫增大压迫膈肌、贫血、妊娠期高血压、心脏负荷增加、焦虑等因素引起。

1、子宫压迫:

孕中期子宫快速上升至脐部水平,增大的子宫会顶起膈肌约4-5厘米,使胸腔容积减少15%-20%。这种机械性压迫会导致孕妇出现深呼吸受限、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平卧时压迫感更明显。建议采取侧卧位睡眠,日常避免弯腰提重物。

2、生理性贫血: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会导致血液稀释,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可能出现代偿性呼吸加快。贫血性缺氧常伴随头晕、乏力,可通过摄入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改善,重度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3、妊娠高血压:

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可能引发心肺功能异常,约5%-10%孕妇会出现这种病理状态。典型表现包括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定期监测血压,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使用甲基多巴等降压药物。

4、心脏代偿:

孕期血容量增加40%-50%会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30%,心率为适应需求可能加快10-15次/分。这种生理性改变可能导致活动后心悸气短,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出现胸痛或端坐呼吸需立即就医。

5、情绪因素:

孕激素水平波动会影响呼吸中枢敏感性,30%孕妇报告有过度换气现象。焦虑情绪可能引发主观性憋闷感,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缓解,每天2次、每次10分钟的冥想也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建议保持每天30分钟散步等温和运动,饮食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胃部顶压膈肌,卧室使用加湿器维持50%左右湿度。若憋闷伴随口唇发绀、持续胸痛或血压超过160/110毫米汞柱,需立即产科急诊排查肺栓塞、子痫前期等急症。日常可练习靠墙站立深呼吸,吸气时双手上举扩展胸腔,呼气时缓慢放下,每天3组、每组8-10次能有效改善呼吸效率。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突然心里难受心里堵的慌怎么回事?

突然心里难受、堵得慌可能由情绪波动、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缺血、胃食管反流、焦虑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调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1、情绪波动:

强烈情绪刺激如悲伤、愤怒或过度兴奋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胸闷心悸。建议通过深呼吸、正念冥想平复情绪,急性发作时可尝试按压内关穴。

2、心脏神经官能症:

该病与长期压力有关,可能出现心前区刺痛伴手脚发麻。可能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通常表现为心电图正常但症状明显。医生可能开具谷维素或稳心颗粒调节植物神经。

3、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压榨样胸闷,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常伴随左肩放射痛。需通过冠脉CTA确诊,急性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4、胃食管反流:

胃酸刺激食管引发的烧灼感易被误认为心脏病,可能与贲门松弛、暴饮暴食有关,平卧时症状加重。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医生可能开具奥美拉唑等抑酸剂。

5、焦虑症:

惊恐发作时会出现窒息感伴濒死感,与杏仁核过度激活有关,通常持续10-30分钟。认知行为疗法效果显著,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物。

日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若症状频繁发作或伴随晕厥、持续胸痛,需立即排查心源性因素。长期心理不适者可尝试写情绪日记记录触发因素,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心里憋的慌怎么办?

心里憋的慌可通过调整情绪、放松身心、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心里憋的慌通常由情绪压力、焦虑、抑郁、睡眠不足、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

1、情绪调节:情绪压力是心里憋的慌的常见原因。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情绪,能够有效缓解憋闷感。避免过度思考或陷入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改善症状。

2、放松身心:焦虑和紧张可能导致心里憋的慌。尝试进行瑜伽、散步、泡热水澡等放松活动,能够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紧张感。定期进行放松训练有助于降低憋闷感的频率。

3、心理疏导:抑郁情绪可能引发心里憋的慌。通过与亲友倾诉、寻求心理咨询等方式,能够缓解心理负担。专业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减少憋闷感的发生。

4、药物治疗:心里憋的慌可能与心脏疾病或严重焦虑有关。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阿普唑仑片0.4mg/次、舍曲林片50mg/次、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次等药物,缓解症状并治疗原发疾病。

5、改善睡眠:睡眠不足可能加重心里憋的慌。通过调整作息、避免熬夜、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能够改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缓解心理和身体的疲劳感,减少憋闷感。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绿叶蔬菜,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运动方面,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理状态。护理上,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吃东西噎是怎么回事?

吃东西噎可能由进食过快、食物质地、吞咽功能异常、食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进食习惯、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或吞咽过快可能导致食物未完全咀嚼或未充分润滑,直接进入食管引发噎塞。建议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避免大口吞咽。

2、食物质地:干燥、黏稠或硬质食物如年糕、坚果等容易卡在食管或喉咙。选择易咀嚼和吞咽的食物,如软烂的蔬菜、粥类,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难嚼食物。

3、吞咽功能异常:随着年龄增长或某些疾病,吞咽功能可能减弱,导致食物难以顺利通过食管。可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练习吞咽动作或使用特殊餐具辅助进食。

4、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狭窄等疾病可能导致食物通过受阻。可能与胃酸反流、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烧心等症状。需就医检查,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如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日一次,或进行食管扩张术。

5、神经肌肉疾病:如帕金森病、中风等可能影响吞咽肌肉的协调性。可能与神经损伤、肌肉无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或使用药物改善症状,如多巴胺制剂或肌肉松弛剂。

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水分的食物,如汤类、果汁,避免干硬食物;运动方面可进行颈部肌肉放松训练,如轻柔的颈部转动;护理上注意进食时保持坐姿,避免躺卧进食,必要时寻求专业护理人员帮助。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黄热病 卵巢妊娠 神经鞘瘤 孢子丝菌病 胆总管结石 发育不良痣 肾上腺肿瘤 输卵管卵巢脓肿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